徐磊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文化素質也越來越高,藝術教育也在不斷普及與發展,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視。由于教育體制的改革與完善,高中的音樂教育也在隨之實踐與創新,基于“藝術表現”提升音樂素養,可以改變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認知。高中音樂作為一門重要的藝術課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所以在高中音樂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開放課題,創新主題,注重個性化發展,以音樂的魅力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音樂素養;藝術教育;審美;感受力
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課程,高中音樂教育是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和藝術表現能力的重要途徑,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及思維的活躍。藝術表現指的是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以及抒發自己的情感,藝術作品是人類情感與生活結合的實踐產物,課程主要問題是幫助學生提高藝術審美水平,不是在外觀上去模仿別人,而是用心靈和情感去感悟,將其中所蘊含的價值理念與自己生活所結合,找到屬于自己的東西。
一、高中音樂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1.在當今應試教育的時代,高考成為學生的首要目標,老師和學生把全部精力放在文化課學習上,使得一些學校不注重音樂課程的教學,甚至很多學校會占用音樂課去上文化課,讓音樂課成為擺設,從而忽視了學生們音樂方面的成長需求和音樂素養的提高。
2.教師將音樂課當成一門不專業的學科去準備課程,有些老師僅僅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歌曲,然后每節課都圍繞著演唱流行歌曲,從而忽略了音樂綜合素養的培養,使得許多學生沒有自主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自我創造性。
3.大多數高中學校注重升學率,忽視了音樂課程的作用,學校對于音樂教育的投入不夠,宣傳力度不夠,許多學校對于音樂課程不重視,導致學校沒有專業的設備及教材提供給教師。
二、加強音樂基礎理論的學習,在音樂中提高審美,提升藝術表現力
首先,學校應該配備相應的教材和現代化的音樂教室,把音樂作為一門基本的課程去教學。在聽歌時讓學生腦海中存在著旋律與和聲,讓學生熟知音符的美感與和聲的情感,音樂基礎理論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從音樂中理解出作者的情感和心態,例如大三和弦的明亮到小三和弦的黯淡,再到七和弦等和弦的緊張感。由于音樂的專業性,與其他學科存在不同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改變機械化的教學方式,音樂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是全方位的了解與發展,用眼睛去了解歌詞,用耳朵去聽每個音符蘊含的情感,用嘴巴去唱,用手去彈奏、打拍子,用腦子去思考每首歌里的意義和價值。視唱練耳可以快速幫助學生了解音符與和聲所蘊含的情感,在教學中要結合聲樂教學、合唱教學,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提升聲樂能力,以優美動聽的聲音去演唱,練習平穩的氣息和穩定的腔體共鳴。全方位的了解和發展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使學生可以自主地創造屬于自己的旋律,體現自己的個性和情感,促進音樂素養的提高以及審美能力的提高[1]。
三、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
1.音樂感受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東西,而是通過培訓和正確的引導形成的。教師要通過正確的理念去幫助學生結合自身抒發的情感去感悟音樂,而不是僅僅根據字面意思去做理解,要領悟音樂真正傳遞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些音樂現場視頻讓學生從中汲取音樂知識,發現生活中存在的點滴之美。通過打拍子可以練習學生的分腦能力,根據歌詞中提供的信息去感悟音樂中所傳達的信息[2]。
2.教師應該教授學生如何辨別音樂風格。通過音樂種類的變化去體驗音樂中豐富的內涵。現代流行音樂的發展以及傳播平臺越來越多,學生可以從中挑選很多種類型的歌曲。例如慷慨激昂的音樂,或者溫柔訴說的音樂,或者輕松愉快的音樂,或者高山流水的純音樂,這些不同的音樂種類會讓大家在不同的環境內感受到不同的感覺[3]。
3.音樂鑒賞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在音樂課中要結合音樂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鑒賞,讓學生具備自主欣賞能力,可以對作品進行正確的分析和評價。音樂是個人感覺的一種體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覺,教師應該根據歌曲設計情景,讓學生在其中豐富自己的想象力,大膽去嘗試,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4]。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藝術表現已經成為人文內涵的一種體現,學校的音樂課程可以帶動學生提高音樂素養、、審美觀念、鑒賞能力,最終可以提高每個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藝術表現力。
參考文獻:
[1]陳詩玉.淺談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施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17):60-61.
[2]林穎.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音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施策略[J].北方音樂,2020(7):127-128.
[3]桑彩虹.淺談高中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音樂教學實施策略[J].北方音樂,2019,39(24):140-141.
[4]胡蓓.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實施策略[A].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一)[C],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