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清
摘 要:教學中巧妙運用啟發教學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讓知識的內在聯系被激發,讓課堂間師生互動變得有趣,讓知識的產生變得自然……有指向性的追問更是讓學習變得有趣,讓學生真正從思維上成為學習的主體,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愛上學習。
關鍵詞:提問;思維;自主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中倡導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以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因此課堂前教師應當充分備課,提煉簡約語言、有指向性的語言、有啟發性的語言。
數學學習是一個優化人類大腦思考習慣的方式,進而讓人們能夠更加明晰、透徹地研究自己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生活中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每個學生所吸收到的知識也各不相同,借助課堂教學,學生將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整合,通過學生的疑,老師的問,讓課堂進行深度交流,擴大學生大腦中已有的圖式,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得更加透徹。
一、啟發性提問增強知識的內在聯系
新課標提倡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啟發性教學是有效教學的途徑之一,是指將知識點進行高度的概括整理,將復雜的知識教簡單,貼近生活,讓學生通俗易懂。啟發性的教學要關注學生的需要及學生知識的生長點。教師運用啟發性的思維方式和策略使學生積累數學經驗,感悟數學本質,發展數學能力。
所謂的問,就是在學生完成了教學過程中的初步體驗后,教師進行“深度”追問,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探究,讓學生明確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思維活動的完整性、邏輯性,構建獨特的認知結構。蘇格拉底說過:“問題是助產婆,它可以幫助新思想的誕生?!崩蠋熯m時的提問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之花,同時好的思維模式也可以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如何提問,當學生自己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也會問一問為什么是這樣的,一定是這樣的嗎,從而讓思維處在一個活躍的狀態中。
“小數的加減法”教學中以一個簡單的數字開始,讓學生聯系生活,猜測其意義。如,1.63可能是表示身高,可能是表示價格,可能表示水位……在學生聯系生活回答出一個意義后,教師可以進行引導,追問每個數字具體的意義,為后續只有相同的“單位”才能相加減做鋪墊。簡單的一個數字,讓學生回歸到現實生活中,更真切地明白數字所表示的含義,做到數學與實際相結合。
二、啟發性提問促進學生說理表達
時代在進步,數據在更新,因此教學需要站在今天,看明天的需要;站在小學看中學、大學的需要;面向未來,順應時代的要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能力的發展和培養。教學中必須打破學生壁壘,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敢于表達,善于說理,懂得運用綜合思維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
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可以很輕松地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然而,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答案本身,而要弄明白為什么這樣做,是什么促使你這樣想。因此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完成計算后再進行追問:為什么是這樣算?能不能說明這樣算的理由?讓學生結合實際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說理。通過說理,引導學生利用語言的形式進行數學解題思路的表達,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說理能力,進而讓學生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是怎樣解題的,運用了哪些解題思路,以及還有哪些解題的有效路徑等,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具條理性和邏輯性,從生活認識到數學認識。
說理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主動建構知識網絡,語言的表達促進大腦樹突的發展,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引發學生對數學改變的深層思考,同時也讓教師清楚地明白學生大腦中知識建構的生長點及建構中的短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三、啟發性提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曾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才有動力?!倍鴨栴}有封閉式、開放式等各種各樣的,教學中的問題不是簡單到一眼就知道答案,而是能夠抓住核心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去解決。因此,教學的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生就會從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闡述。比如,教學中有的學生將小數結合人民幣單位元、角、分說理,有的學生將小數轉化為整數進行說理,還有的學生通過小數的意義借用計數器進行說理,甚至還有的學生通過畫線段圖來進行加減。這樣的設計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明白算理,數學的計算不是也不能隨便相加減,必須做到“相同數位”要對齊,也就是相同的計數單位才能相加減。這樣的教學讓學生懂得從生活中去總結整理數學知識,從根本上理解了知識的產生過程。如此在生活中以及后續的學習和應用中學生就能夠抓住知識之間的聯系來應用知識,或者能夠很順利地進行正遷移。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畫圖法、操作法、線段法、表格法等,讓學生的思維可視化,通過語言說理讓思維有序化,通過語言說理讓知識過程化,通過語言說理讓學習有趣化……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不僅要教,而且要導。”啟發性的提問鼓勵學生去思考,而不是依賴老師直接的知識灌輸,成為思想上的懶人。核心素養下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抓住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會看、會想、會說,懂得觀察、比較、實驗;懂得運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推理;懂得合乎邏輯,準確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輕松,更加水到渠成,更加有章可循。培養學生將復雜的問題細化、簡單化,學會分解,將大問題變成小問題,將新知識變舊知識,讓學生獲得學習效能感,主動建構知識,自主學習。
注:課題:小學數學說理課堂學生自主學習力培養的探究與實踐,FZ2020JZX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