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梅
在低年級的課堂上,我們看到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很多,而且非常踴躍;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現(xiàn)象在高年級的課堂上已經很少見了。而且筆者還發(fā)現(xiàn)高年級的課堂上有一部分學生完全不舉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思考之后,筆者認為要想讓學生敢說,首先得了解學生不敢說的原因,然后才能對癥下藥。
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在五年級四個班內做了一個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參與課堂問答的情況。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都是因為怕回答錯了老師批評同學笑話。有的學生反映自己有不同意見時也怕說出來不正確,同學會笑話。有的學生反映下課很放松,一上課就緊張,回答問題更緊張。其中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反映有時不舉手是因為不理解或不會做。在這次調查中還出現(xiàn)了一種情況,有個別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反映自己就是舉手老師也不叫他,有時就不再愿意舉手。調查的最后一個問題是:你希望老師在課堂上有哪些改變呢?結果大部分學生都提到希望老師上課時不要太嚴肅,多笑笑。還有學生提到希望老師上課上得有趣點。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影響學生發(fā)言積極性的因素有很多。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但是其中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外部原因。因此要想調動起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使學生敢說敢辯,我們需要做的有很多。
首先,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是很重要的。作為教師,無論學生回答的結果如何,我們都要給予適當?shù)脑u價。同時指導聽的學生虛心地去聽,客觀地去評價。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學生回答出錯時,甚至都沒回答完,就有學生發(fā)出“唏噓”嘲笑的聲音。這時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把這些埋怨、嘲笑的聲音變成信任、鼓勵的眼神和語言。試想一下,在這種課堂氣氛中回答問題,學生還會因為害怕而不敢舉手回答嗎?筆者曾遇到這樣一名轉學來的學生。課堂上幾乎看不到她舉手回答問題,實際上她的數(shù)學基礎還是不錯的,大部分問題她應該會。通過了解知道她總是怕回答錯了,老師和同學會嘲笑她。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就先找些簡單的題目讓她回答,在不斷的鼓勵下她慢慢地樹立了自信心,舉手的次數(shù)也逐漸多了起來。
其次,教師合理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式也很關鍵。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問題是否便于學生回答。問題大了要盡量分解為幾個小問題,問題難了就要分解為幾個相對簡單的。另外,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要盡量多給學生留些思考的時間,并引導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達出來。這樣學生就不會對課堂提問產生畏懼的情緒,從而提高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另外,提倡課堂提問時要對學生區(qū)別對待。不同難度的題目就要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生,挑一些簡單問題讓他們回答,答對了,及時表揚,盡量使他們覺得老師在關注自己,從而更加積極地發(fā)言。我們老師都會遇到數(shù)學基礎很差并且性格又內向的學生,所以上課時你會發(fā)現(xiàn)這部分學生總是猶豫著不敢舉手。對于他們如果采取上面的辦法,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們還要讓那些會而不舉手回答的學生明白:會不會是個人能力問題,回不回答是學習態(tài)度問題。只要積極回答問題,無論對錯都說明你思考了。如果答對了,說明你掌握得好,值得表揚;如果答錯了,說明你尚有疑問,可以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最后,教師要明白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吹綄W生不積極回答問題時,很多老師總是很生氣,甚至有的大發(fā)雷霆,這樣學生就更不敢說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去看問題,你會體會到:學生積極回答當然很好,不積極我們也可以根據對學生的了解而點名回答,回答完后教師再給予客觀的評價,慢慢的學生就會習慣成自然,樂意參與課堂展示了。
其實每個人都喜歡成功的體驗和得到別人的肯定。只是平時我們對學生的回答批評得太多、合理地評價太少,這樣時間長了學生自然就會對回答問題產生顧慮,總怕答錯了受批評。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關注每個學生,給他們創(chuàng)造說的機會,并及時給予合理的評價。只要我們努力去改變,相信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展示的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林格.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1.
[2]張文質.教育是慢的藝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1.
[3][美]韋伯.怎樣評價學生才有效:促進學習的多元化評價策略[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6-01.
[4]胡志海.小學生心理學[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