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虎
【摘要】隨著新課改教學體系不斷完善,教師不僅要培養高中生學習素養,還要引導高中生掌握數學內涵和具體應用方法,提升高中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激發高中生的創新意識,促進高中生更好的發展和探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創新能力;路徑探究
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提高高中生創新性的學習意識,激發高中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更高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具體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由于我國以應試教育為主,因此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傳統的教學理念,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畏懼的心理.教師應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創新現有的教學模式,明確教學目標,考慮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和學習能力,制訂創新能力的培養計劃,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方針,改善傳統的教學體系.
在傳統的教學體系當中,有的教師緊緊圍繞課本,讓學生做練習等,讓學生花費大量時間重復做題,致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厭惡感,進而厭惡數學,對于數學充滿了負面情緒.因此傳統的教學不利于高中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創新能力,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扎實地掌握書本當中的內容及基礎知識,豐富其學習方向,改善其學習方法,應用學生的好奇心開展創新能力的培養,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使學生在接收到數學知識后,能夠開展自主探究活動,分析數學知識的內涵和內在聯系,掌握知識的具體應用,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解決相關問題時,能夠靈活地應用數學知識,并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以此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全方面發展.
二、創新能力培養的應用技巧
高中階段的學生逆反心理較為嚴重,那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分析學生的興趣愛好,構建趣味課堂,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樹立創新意識,掌握創新能力,更高效地提升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提高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性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及時通過學生的特征,以及家庭相關因素,了解學生的個性,再通過每一名學生不同的特點,針對相應的問題,有目的性地進行解決,提出相應的方法和標準,讓學生可以更高效地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2].例如:
(1)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性格相對內向的學生,教師要加以不斷鼓勵,營造平等和諧的氛圍,消除學生對數學和教師的抵觸心理,從而使學生輕松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思考研究,分析理論知識,樹立創新意識.在這一過程中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應進行正確的指引和積極的引導,讓他們可以及時了解問題的根源,掌握解決的方法.對于性格相對活潑、與教師的溝通互動較多、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拓展教學規劃,讓學生通過探究,拓寬自己的數學知識面,更高效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了解更多解題方法,更高效地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
(2)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提出多元化教學內容.比如,一些同學對一元二次方程等應用題掌握得相對較薄弱,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黑板上書寫方程的公式,以及解方程的過程,教師在旁指導[3].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解題過程,并保證其正確率,以評分的方式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比賽之后,教師要將比賽中學生的錯誤觀點進行歸納和總結,將學生答題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進行放大性的講解,讓學生通過其錯誤的出處,了解其基本的數學基礎知識,為學生敲響警鐘,讓他們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避免出現此類問題,從而更高效地提升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技巧和方法.
三、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一)融入創新性教學
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優化數學教學課堂,從而推動創新能力培養計劃的順利進行.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應用情境教學和群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性能力[4].例如:
(1)在講解“圓錐曲線與方程”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性的教學,讓高中生親手進行操作,以科學的教學情境,為學生設計科學的教學內容.在這一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動手畫出橢圓形,并找出橢圓形當中兩點之間的距離之和是否等于常數,讓學生根據書本當中的內容探索、發現和創新,去了解橢圓和圓錐的形成過程,以及其發生的原理,讓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和掌握這一課內容.
(2)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適當引用群文閱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對以往學過的數學內容進行相應的歸納和總結.比如與不等式方程、聯結詞、質數、分數相關的所有課程所涉及的知識,讓學生對其進行歸納和總結,探究相關的教學內容,并掌握其方法.
(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引導并激發學生的創新性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引導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接觸到不同類型問題后,經過分析探究,發散問題思維,從而解答問題.
比如,兩個點確定一條直線的問題,兩點式方程問題,曲線方程問題等,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設置問題: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之間的區別是什么?它們的圖像相交的點在函數式中又有什么體現?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接觸到問題后通過思考、動手畫圖探究問題的答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通過思索和創新,進行相應的轉化和練習,從而挖掘學生的潛力,讓他們可以掌握相關數學知識.
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由表及里地融入科學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逐漸吸收所學習的知識.比如在學習概率、時間等知識時,當學生掌握了概率知識時,教師可提問:生活中有哪些隨機事件?通過學生觀察生活當中的實例,引出相應的數學內容,從而使學生認知數學的基礎性內容,掌握其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創新能力培養的具體方法
(一)數學探究引入學法指導
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經常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勇于探究教學內容,將其融入實踐性的教學體系,讓學生可以在探索、實踐、交流的過程中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深入了解數學理念,更好地掌握基礎內容,了解其學習體系,探究其方向,模仿其練習過程,鞏固所學的知識.學法指導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更高效地提升數學學習效率[5].例如:
(1)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根據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及內容,自主探究學習內容,同時以五彩繽紛的數學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讓他們更高效地提升數學學習的自學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發展思維.
(2)在講解“立體幾何圖形”這一課時,教師可設置學習任務:制作立體圖形,分析空間關系,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的形式制作幾何圖形,并要求每小組聯系理論知識分析立體幾何的性質特征.有的小組用一支筆作為一條直線放入到空間幾何中,驗證直線和空間平面平行所需要的條件.有的成員提出設想,有的則動手操作.學生通過實驗操作的過程,可鞏固其基礎知識.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探究,可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他們可以從思索的過程中,得到相應的啟發,掌握教材中的重點內容,以及同學身上的優點,改善自己的不足,從而更高效地提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創新學習效果.
(二)引用翻轉課堂教學促進數學探究
翻轉課堂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因此,在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模式活躍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6].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每一個舉動,以及其發展方向,激發其正確學習的技巧和方法.對于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指正,從而更高效地提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將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重復性的講解.為加深學生的記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上和課前的表現,預留課后作業,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同時,還能活躍思維,鍛煉應用知識的能力.
五、總結
因此,在數學創新能力提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角度出發選擇趣味性較高的教學模式,并注重生活化的體現,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使學生活躍思維,拓寬學習空間,靈活應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解決一系列問題,提高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秀紅.關于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4):121-122.
[2]焦洋.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J].才智,2018(33):27.
[3]楊紫文.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9(4):205.
[4]馬耀東.試論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J].新課程(下),2019(3):44.
[5]王歡.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J].新智慧,20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