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炎

【摘要】數學概念課對于學生學習數學至關重要,筆者所在的學校在2010年提出了“四導四學”教學模式.在中學數學概念課堂中實踐“四導四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探究學習過程,從學生視角,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主動性和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實現教師、學生的雙元合一,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問題;數學概念;核心素養
一、教材說明
蘇科版九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二次函數”第一節“二次函數”.
二、重難點
重點:二次函數概念的生成過程.
難點:確定二次函數的表達式及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個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的過程,會用數學式子描述某些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
2.讓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情境的分析,確定二次函數的表達式,體會二次函數的意義.
3.讓學生通過實例分析,進一步感受函數的應用和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四、教學設計
環節1 課前熱身 回顧舊知 激趣課堂
教師:“函數是刻畫現實世界中變量之間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前面學習了一些常見的函數關系,讓我們一起走進課前熱身.”
1.食堂原有煤120噸,每天用去5噸,x天后還剩下煤y噸,則y關于x的函數關系式是.
2.一個面積為6400 m2的長方形的長a(m)隨著寬b(m)的變化而變化,則a關于b 的函數關系式是.
3.水滴激起的波紋不斷向外拓展,所形成的圓的周長C和半徑r之間的函數關系式是.
4.圓的面積S和半徑r之間的函數關系式是.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回答上述問題中涉及的函數關系式是什么函數.教師可借此帶領學生復習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和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是繼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之后的又一種重要的代數函數,是描述現實世界變量之間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教師帶領學生在熟悉的水滴激起波紋的問題中發現新函數關系.
教師帶領學生回憶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的學習內容和經歷,展示二次函數章節知識樹,從而使學生知曉本章的學習內容.
環節2 導預疑學 預學糾錯 生成概念
活動:學生展示預學成果,用函數表達式表示問題中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1)水滴激起的波紋不斷向外拓展,所形成的圓的面積S與半徑r的函數關系式:S=.
(2)某產品年產量為30臺,計劃今后每年比上一年的產量增長率為x,試寫出兩年后的產量y(臺)與x的函數關系式是.
(3)用長16 m的籬笆圍成長方形生物園飼養小兔,長方形的面積y(m2)與長x(m)之間的函數關系式是.
(4)某地區原有20個養殖場,平均每個養殖場養奶牛2000頭.后來由于市場原因,決定減少養殖場的數量,當養殖場每減少1個,平均每個養殖場的奶牛數將增加300頭.如果養殖場減少x個,那么該地區奶牛總數y(頭)與x(個)之間的函數關系式是.
思考:上述問題中有幾個變量?自變量是什么?都是關于自變量的幾次式?比較函數關系式的共同點,能用一般的式子表示它們的共同之處嗎?
學生發現上述問題的關系式都是關于自變量的二次式,將表達式寫成按照自變量的指數由高到低排列的形式,歸納出二次函數的定義:形如y=ax2+bx+c(a,b,c是常數,a≠0)的函數叫二次函數,其中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
教師同步板書,并進行概念的學法指導.想要理解二次函數的定義要把握三點:(1)函數關系式形式上等號左邊是y,右邊是關于自變量x的整式;(2)a,b,c是常數,a≠0是定義的一部分,不能少;(3)等式右邊的自變量的最高次是2.
環節3 導問研學 問題探究 解決質疑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在問題探究中,教師應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提出質疑的學生和其他學生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師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兩個問題.
問題1:如何利用二次函數的定義解決問題?
出題角度1:應用二次函數的定義識別二次函數.
活動1:下列函數表達式中,一定是二次函數的是(? ).
A.y=3x+1B.y=ax2+bx+c
C.s=2t2-2t+1D.y=x2+1x
變式:下列函數:
(1)y=1-x2;
(2)y=2x;
(3)y=x(x-3);
(4)y=ax2+bx+c;
(5)y=2x+1;
(6)y=(x+2)(x-2)-x2;
(7)y=x2-3z;
(8)y=(a2+1)x2-x+3.
其中是二次函數的有.
出題角度2:應用二次函數的定義確定字母的取值或取值范圍.
活動2:(1)若關于x的函數y=(a-2)x2-x+1是二次函數,則a的取值范圍是;
(2)若關于x的函數y=xa2-3a+4-x+1是二次函數,則a的值是;
(3)若關于x的函數y=(a-2)xa2-3a+4-x+1是二次函數,則a的值是.
歸納:解決問題時要緊扣二次函數的定義,從整式,自變量最高次數是2,二次項系數不等于0三個方面來看.
問題2:如何根據實際情境分析確定二次函數的表達式及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活動:寫出下列問題中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并寫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1)正方形的面積是9,若邊長減少x,則減少后的正方形的面積y.
(2)化肥廠10月份生產化肥200 t,設該廠11月、12月的月平均增長率為x,12月份的化肥產量為y(t).
(3)兩個正方形的周長和是10,設其中一個正方形的邊長為x,兩個正方形的面積和為y.
(4)某汽車租賃公司有出租車120輛,每輛汽車的日租金為160元,經市場調查發現,一輛汽車日租金每增加10元,每天出租的汽車就會減少5輛,若不考慮其他因素,公司將每輛汽車的日租金提高10x元時,公司日租金收入為y元.
問題1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二次函數概念的基礎上,應用概念解決問題,鞏固概念,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現學現用.問題2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分小組解決問題,完成后小組間糾錯整改完善,學生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獨立合作解決,教師在過程中提醒注意點、提煉通法.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養成了分析問題、語言表達、合作交流、思辨的能力以及和同學溝通交流的能力,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問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生活問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生活問題.
環節4 導法慧學 回顧課堂 總結通法
教師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課堂的學習板塊,引導學生回顧課堂學習知識點,提煉解決同一類問題的通法和學習新的數學概念的通法,即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學習方法,達到慧學的學習目標.
五、設計自述
章建躍博士強調:“數學是玩概念的,數學是使用概念思維的,在概念教學中養成的思維能力最強[1].”數學概念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其他相關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牢固學好數學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概念,才能提高基本數學素養,形成基本數學技能.一位數學教師的基本功,往往就看他引領學生建立數學概念的能力[2].本節課是二次函數的第一節概念課,為了能夠達到概念課的預期教學效果,在備課時,筆者認真研讀教學大綱、教材等相關資料,熟知了學生的學情、班情,結合之前函數、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的教學方法,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1.從實際生活中的熟悉情境引入新問題,啟發新思考,發現新函數
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前面學習的圓的周長隨著半徑的變化而變化,是大家熟知的一次函數關系,從而復習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回顧學法,接著提出新的問題:“圓的面積隨著圓的半徑的變化而變化,這又是一個什么新的函數關系呢?”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又列舉了大量的有相同函數關系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二次函數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函數,學習二次函數可以幫助其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
2.基于學生的問題貫穿課堂,變式訓練,突破重難點,強化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顧明遠先生指出:“只有會思考并能提出問題,才能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的能力.”本節課,教師課前做了大量的問題搜集,圍繞學生的預學問題開展學習.教師設計了兩個主問題和三個數學活動,結合變式訓練拓展學生的思維.為了突破確定二次函數表達式和自變量取值范圍的難點,教師通過大量實例,在實際問題中不斷滲透二次函數關系,逐步培養學生用函數關系式刻畫變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從而使學生能逐步嘗試描述關系,進而思考自變量在實際問題中的限制條件,從而確定取值范圍.
3.把握概念教學的本質,滲透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教師應把握概念教學的本質,從促進學生思維角度開展教學,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建立數學模型、形成數學概念的思想,進而形成解決一般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師圍繞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問題+活動”的形式,引領學生認識二次函數的概念.這樣的設計可使學生真正理解二次函數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數的概念并更好地運用二次函數的概念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章建躍.章建躍數學教育隨想錄[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2]卜以樓.生長數學:卜以樓初中數學教學主張[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