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大理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當今時代,“課程思政”在教學任務中的重要地位愈發體現,如何讓高校學生接受并樂于參與“課程思政”是十分重要的課題,并且也是“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為此我們舉辦了“俄語主題辯論活動”,旨在探索“課程思政”實踐的最優解。實施結果證明,在結合外語教學和思政教育的背景下,促使學生主動地去討論,去求索,是正確并且有效的方式,不但使學生的俄語綜合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也為高校課程思政的建設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案。
關鍵詞:課程思政,俄語,主題辯論
一.現下高校俄語專業“課程思政”及口語教學現狀
1.“課程思政”的現狀與調查
“課程思政”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重要觀點,強調了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在各高校外語專業教育中,將思政理論知識融入到專業課程或在專業教學之外延伸出外語思政活動已經成為了普遍承認有效的方式。時至今日,“課程思政建設在從局部試點到全面鋪開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但因其立意長遠,覆蓋范圍廣泛,關涉內容復雜,結構調整深入,所以在系統推進時仍然面臨一些難點問題,需要準確把握并精準施策。”1
2.俄語口語教學現狀
“高校俄語口語教學是以口語表達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的非標準化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形式。”2但由于俄語口語考核方式并無固定量化標準,更無法通過試卷形式進行考核,因此俄語口語教學在整個俄語教學中很長時間以來一直處于筆試附屬和被忽視的地位,這也導致學生提高口語能力的意愿相比筆試能力較弱,對于提高俄語口語能力的相關實踐也參與較少。基于以上諸多情況,俄語口語教學新形式新方法的創新已經成為了提高俄語教學整體質量的迫切任務。
二.俄語主題辯論活動內容簡述
主題辯論活動的主體為學生,每次辯論圍繞三個論題展開,所有辯題均取之于課本,創新于課本。辯題的選擇力求切合當今實際情況和學生內心需求。根據每次三個辯題將全班同學(每次約30名)分為六組,分組方式為抽簽分組。各組內在活動集體討論選擇辯題,提前準備好相關辯論材料,保證在辯論時可以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的力量,個人也有意愿積極進行口語表達。
根據之前幾次的辯論活動結果來看,學生對俄語主題辯論活動表現出極高的參與度,在活動中俄語口語表達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口語能力得到穩步提升。此外,俄語主題辯論活動中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方面內容的探討對于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總之,口語能力的提高和思政課程的延伸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三.俄語主題辯論活動的價值
1)促進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結合
一直以來,“思政課程與外語專業課程相分離,“各自為政”,思政課程擔負著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外語專業課肩負起外語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致使思政理論課與專業課處于“兩張皮”以及對于外語專業的思政教育處于“孤島”的狀態。”3而如何解決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隔絕的問題,促進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結合則成為了當下十分迫切的問題。時下傳統的思政課程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將外語與思政結合起來則成為一種嶄新且行之有效的方式。作為融合手段之一的俄語主題辯論活動的舉行則恰好符合了這一需求,在專業能力提高的同時迎合了“課程思政”的需要,合理地將外語教學和思政教育結合了起來。
2)規避外語人才外國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就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4這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明確了目標方向,即我國高校培養出人才是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而對于外語人才來說,規避其外國化則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外語課程思政的地位就突顯出來了。因此要深入挖掘外語專業課程中與思政課程的聯系部分,靈活地將思政與外語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自己去探索,去求知。故而讓學生去主動地探討辯論則成為了一項行之有效的活動,學生在辯論中接受正確積極的思想,否定錯誤消極的思想,相比傳統灌輸的教學方式要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也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成功地規避外語人才外國化。
3)促進外語專業大學生全面發展
高校外語專業一直以來更注重語言能力的發展,而相對忽視其他方面,這就導致了外語專業學生的外語能力發展要優先于其余能力發展。現在只發展外語能力顯然已經不符合時代的需求,只有能力的全面發展才能夠在時代的進步中不被時代所拋棄。基于能力的全面發展,思政教育則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將思政教育與外語教學結合在一起更是一種十分高效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方式。在所舉辦的辯論會中,正是將這一思想深刻融入其中,學生在自主研究,小組討論,集體辯論,教師引導中不斷理解并學習課程思政,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2016 年 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5“課程思政”作為當今高校思政建設中的重要一環,愈來愈被廣大師生所接受,同時師生也樂于開辟新的形式促進“課程思政”體系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將外語教學和思政課程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不但促進了外語能力的提高,而且加強了思想政治的教育,為“課程思政”的應用實踐提供了建設性的思想和可行性的建議。
參考文獻
[1]婁淑華,馬超,《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的焦點目標,難點問題及著力方向》,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9
[2]梁蕊,《基于“課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英語辯論課程改革研究》,作家天地,2019.11
[3]盧珊珊,《高校外語專業課程思政問題研究》,安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6
[4]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2017.10
[5]《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第一版
苑帥 (2000-)漢,遼寧錦州,本科在讀,大連外國語大學,116044,研究方向:俄語語言學
(大連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