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誩
摘 要: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難”形勢愈發嚴峻。“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作為幫助學生提升就業技巧、素養的核心課程,如何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更好地幫助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值得思考。同時,數字化技術與慕課平臺日益發展,逐步成熟,在此背景下,集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優勢于一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了研究焦點,混合式教學模式也是當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基于此,通過慕課平臺探究“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慕課;“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混合式教學模式
根據教育部統計,近幾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攀升,2017屆高校畢業生人數795萬,2018屆高校畢業生人數820萬,2019屆高校畢業生人數860萬,2020屆高校畢業生人數更是達到了874萬,再次創下歷史新高。教育部在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中指出, 2021屆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909萬人,畢業規模同比增長4%,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形勢愈發嚴峻。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依據該文件精神被設置為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課。“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建立,為各專業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達到未來工作崗位素質要求奠定基礎,在本科整體課程體系中處于重要地位。該課程還能彌補大學生對未來就業的未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同時,“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可以讓學生了解企業與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了解自身優勢及不足;引導學生以職業為導向,豐富知識,提升職業技能,提高職業素養,為高質量就業夯實基礎。當前,絕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依然以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講授,存在教學形式單一、教學與實踐相脫節、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生對課程重視程度不夠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際上有三大慕課(以下簡稱MOOCs)平臺,分別是Coursera(課程時代)、edX(在線課程項目)、 Udacity(在線大學);國內的慕課平臺也迅速發展,目前廣泛使用的是最大的中文MOOC平臺—中國大學MOOC,該平臺匯集多所高校的頂級課程,平臺功能包括定期開課、簡短視頻、題目設置、作業提交、專區交流、意見反饋等,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線上教學模式。MOOCs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網上學習資源,為學習主觀能動性強的人提供了在線系統學習的可能。學生可以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打破空間限制。MOOCs對于高校學生是一個很好的在線學習平臺;對于教師亦是實用的教學平臺。教師可以查看學生課程點播情況、討論情況、作業完成情況、意見反饋情況等。線上教學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帶給學生新穎的學習體會,但無法完全替代傳統的面授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但是有利于監督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方便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因此,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更應該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基于MOOCs理念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2018年10月,教育部在印發的《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文件中指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教學改革促進學習改革,積極推廣混合式教學,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同時,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出臺后,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在互聯網與數字信息化教育的創新發展、新興教育模式在創新與變革過程中,混合式教學模式以“線上+線下”授課的方式,實現教育教學工作的創新與發展。
在國內,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提出“混合式教學模式(Blending Learning)”的概念,即把傳統教學模式與網絡教學模式優勢相結合,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及監控教學的主導作用,又充分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教學模式。趙玲峰等(2020年)認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將傳統的“以教師授課為主”模式向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模式轉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同時,有學者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融合,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索
1.課前線上自主學習階段。課前線上自主學習的主要目標是“激活舊知、學習新知”,它是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首要環節。一是教師組織班級學生自行組建學習小組,并選出一名學習組長,學習組長負責帶領小組成員完成課前的自主學習內容。二是教師在課前整合教學資料與信息,如課件、《MOOC自主學習課程清單》、教學輔助視頻、教學內容相關鏈接等,通過MOOCs平臺分享給學生。MOOCs平臺設有討論區,學生自主學習時,可以隨時與組員分享學習體會。自主學習過程中也可能遇到疑難問題,小組成員可以先行討論,若未能解決,在上課前,學習組長可以將收集上來的疑難問題提交給教師,教師可以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從學生反饋的問題中提取共性、個性問題。基于這些問題,有針對性地對課件、講稿及教案進行補充,為第二階段的面授教學打下基礎,學生也能帶著這些問題更好地進入第二階段的學習。三是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設計,靈活運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先提出問題并通過MOOCs平臺發布,以問題為基礎,建立學習起點。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激活原有知識,并為解決新知識引出的問題作出假設,同時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新知識與原先的知識建立聯系,實現“激活舊知、學習新知”的目標。
2.課堂面授教學階段。課堂面授教學階段的主要目標是“答疑解惑,示證新知”,它是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關鍵步驟。課堂面授教學主要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各學習小組利用PPT,就課前自主學習成果進行分享。第二個環節,教師針對學生在第一階段提出的問題,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通過PBL教學法、實踐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模式,引入數字化學習資源,組織各學習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示證、體驗、習得,幫助學生消除困惑,進一步加深對新知的理解,繼而促成自主學習高級目標和深層次知識學習目標的達成。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可遷移能力,使學生養成終生學習的學習習慣,為未來增強其就業力奠定基礎。第三個環節,教師針對第一環節學習小組討論和第二環節探究式教學過程,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與延伸,幫助學生實現課程知識的內化與升華,進一步幫助其構建課程知識體系。
3.課程實踐教學階段。“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是集理論、實務、經驗為一體的綜合課程,實踐性較強,與學生的特點及專業背景都有密切聯系,運用所學新知識解決問題是課程實踐教學階段的主要目標,也是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容忽視的階段。一是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課堂上設置實踐情景。例如:模擬結構化面試、無領導小組角色扮演、各學習小組選取職場禮儀的某個部分進行講解演示、簡歷制作等,鍛煉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邀請企業HR、校友走進課堂,參與實踐情景,給學生營造更真實的職場。同時,企業HR、校友還能為學生分享職場人力需求、介紹就業經驗。通過交流環節,學生可以與企業HR、校友進行職場咨詢和問題討論,有助于為學生和企業之間建立聯系。二是教師可以在課堂外增加實踐體驗環節,設計一些實踐活動。例如:借助校友資源和已有的實踐基地,為學生安排企業參觀、企業實習,讓學生了解對口企業的情況,引導學生探索職業環境,感受職場工作狀態。學生也有更多機會同職場前輩交流,學習求職經驗,了解各崗位工作內容,把新知識運用到實習工作中。這無疑為學生和企業之間搭建平臺,加強其兩者的溝通,為學生創造更多實習和就業機會。又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前參加學校招聘會及學院專項招聘會,到求職現場感受就業壓力,也可以同企業展區負責人交流,了解各企業的情況及人才需求。有的企業會設置招聘現場面試環節,參加招聘會也能讓學生提前感受面試流程,提前“演練”。
4.課程教學反饋階段。課程教學反饋階段的主要目的是鞏固與反思,它是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可缺少的環節。一是教師可以在課后要求學生在MOOCs平臺上完成相應課后練習題,檢測學習效果。教師也可以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在討論區進行交流,交流的過程也是知識深層次、結構化建構的過程,鞏固所學知識。二是教師可以在課后利用問卷星發起課堂教學滿意度調查,還可以通過MOOCs平臺收集學生對課程形式、內容、授課方式等方面的反饋,并進一步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這樣既能第一時間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課程設計的接受情況,又能把握教學進度,相應調整教學內容及方式,為之后的課程建設提供方向,更好地實現混合式教學,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近幾年,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教育與互聯網的結合愈發緊密,是否能夠將教學內容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呈現,成為衡量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也使得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探索混合式教學。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和MOOCs的結合為例,教師依據教學計劃和學生實際需求,分專題講授。與此同時,教師在課下安排學生收看網絡課堂,實現學生自主學習,使其不再被固定的課時安排所限制。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混合搭配,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成果的進一步優化,線上線下的結合更能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服務原則,因此高校應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重新構建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努力嘗試開展多種混合式教學,提升課程建設質量,以更好地幫助大學生確立職業目標,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梅林.《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設計的研究[J].經濟師 ,2021(1):164-165.
[2]唐艷.SPOC混合式教學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中的運用[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41(5):149-153.
[3]韋國兵,胡奇軍,廖夫生,等.后MOOC時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研究生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5):44-46,49.
[4]趙國生,廖祎瑋,黃玉妍,等.淺談PBL教學模式在研究生教學中的應用[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0(6):102-103.
[5]趙玲峰,楊劍冰,鄧炯,等.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5):21-23.
[6]孫金萍.“互聯網+”時代高校混合教學模式探究[J].黑龍江科學,2020,11(13):106-107.
[7]趙浩宇.基于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0(8):108-110.
[8]范新宇.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改革的思考與建議[J].科技經濟導刊 ,2020,28(28):89-90.
[9]段青玲,黃嵐,方雄武,等. 高校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12):172-174.
[10]魯曉娜.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高職院校《創業就業指導》課程為例[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6):111-112.
[1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1-6.
[12]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下)[J].電化教育研究,2004(4):22-26.
(作者單位: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
[責任編輯: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