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洪
摘要:德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小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斷促進德育在小學教育中的內容,是當代教育的重點,作為教師,在堅持立德樹人的目標下,要積極豐富教育方法,改變教育模式,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質量,同時家長也要注重自身行為,為小學生做好榜樣。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引言:
自古以來,教育都是首要教做人,做好人,為了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國家通過法治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社會也形成了一系列的道德約定來督促人民[1]。小學教育是我國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有制度和組織的教育,對于剛剛上小學校的學生來說,學校的首要目標并不是給學生傳授知識,要求他們考高分,而是教育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小學教育中,都有關于德育的教育課程,這一學科以學生為本體,強調立德樹人,逐步形成小學生的正統思想。但是目前由于小學課程的增多,小學德育教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種趨勢對于當代社會背景下的小學生來說是非常被動的,所以小學教師必須要盡自己的力量改變目前德育教育中的不足,不斷探索提升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策略,進一步提高小學德育的效果。
一、小學德育教育目標的模糊化
隨著小學課程的不斷增多,小學生的負擔變得越累越重,加之各家長都不愿意讓自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課下為學生增報了許多興趣班,導致小學生無法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使得學生對學習失去動力。目前,大多數的德育教育還是依靠傳統的課程教學方式,在其他科目的教育中融入有關德育的內容,學生和老師的目標都是為了盡快的掌握具體教育的知識點,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只要學生在考試中得到高分,便說明了教師的教學水平高,學生的學習刻苦,家長也會更加的放心。這一系列的思想使得學校“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漸漸被淡化,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更逐步的放松[2]。長期以往,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學生開始努力的去強迫自己追求分數,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比較少,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也不多,使得學生之間不能充分交流,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學習理解方法,不利于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嚴重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最主要的是影響小學生的德育教育。
二、提升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確“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轉變教學觀念
首先要明確小學教育“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在這樣的目標之下,我們要不斷加強德育在小學教育中的比重[3]。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接收知識的行為是被動式的,教師怎么教,就決定了小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效果,所以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教師擔任了絕對重要的角色。教師要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以教師本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思想,通過課堂的互動和案例插入來加深小學生的理解,增強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教師要認識到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才能在教育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教師除了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以外,還要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讓學生掌握有效的知識和學習方法。例如,在學習保護動物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家中的寵物入手,教育學生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動物,不能去傷害它們,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培養小學生的愛心。
(二)適應社會發展,及時更新德育內容
德育教育是幫助小學生及時的端正對于社會的認識,因此,德育的內容必須根據時代的發展而進行變化。在小學德育中,需要注意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僅僅要教育小學生積極學習和繼承我國的優秀文化,還要及時的學習市場發展的新的價值觀念,幫助小學生樹立對于社會的的正確認識。在德育的過程中,要重點對于小學生愛國意識的培養,要積極通過影片、圖書等渠道幫助小學生了解我國的偉大歷史,樹立遠大的理想。
(三)豐富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對于德育理解
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責任[4]。每一個學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學習的能力也不同,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條件來進行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調整,不斷地豐富教學手段,將小學德育的內容融入各項課程的教育之中,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來吸引學生,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加強學生德育過程中的理解。在德育教育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加強內心建設,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運用現代的科技教學設備來促進小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從而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知識積累。
(三)家校合力,共同為小學生樹立榜樣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因此,在這個階段的外部因素的影響非常的重要,對于小學生生日常教育的密切接觸者,教師和家長不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生活和學習中為小學生做好榜樣。在現代的教育中,教師要積極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家長更要在平時的小學生教育中充滿愛心和耐心,提升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學校和家庭要密切聯系,不斷形成小學生德育的德育,共同為小學生樹立榜樣,幫助小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不斷提升德育水平。
三、結語:
作為當代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必須要注重小學德育質量的提升,積極探索有效的德育教學策略[5]。教師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不斷豐富自身的教育方法,發揮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改變德育課堂的教學理念,積極推動新型教學模式的運用,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努力的學習德育相關的理論知識,從小學教育抓起,推動我國學生教育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廣琴.基于立德樹人的“課程思政”教學要素及機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2(06):84-87.
[2]余淑娟.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的探索[J].清風,2020(06):24-25.
[3]楊有才.新形勢下的小學德育教育探索[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2):223.
[4]張菊英.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的探索[J].小學生(下旬刊),2019(02):41.
[5]劉艷.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探索[J].文教資料,2018(25):152-153.
(大埔縣張云栽實驗小學 ?廣東省 ?梅州市大埔縣湖寮鎮 ?51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