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賢
摘要:小學數學通過互動教學法,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積極構建小學數學課堂,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以此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解決數學問題。因此,本文簡要分析了如何運用互動教學法結合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課堂并采取一系列的相應措施。
關鍵詞:互動教學;小學數學;高年級
前言
借鑒大數據時代的優勢,構建“互動教學”的新課堂。整合學科優勢資源,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了解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小學生作為未來祖國的建設者,他們的學科素養直接影響著我國綜合素質教育的未來發展。因此,小學數學課程作為可以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認知和數學意識的重要學科,對小學生的人生成長產生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一、互動教學的定義
“互動教學”是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也可以實現人機交互、人與社會共同產生的活動過程。教師在新課標理念下能夠有效對學生實施指導和貫徹教育理念,達到教育預期范疇下的教學目標。因此,互動學習是一種基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教學活動。在具體的互動教學活動中,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理分工,明確教學目標,積極認真完成教學任務。
在這個課堂上,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極大地調動。為此,他們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查閱資料,完成“多維”交流,提高學習能力。這叫“主體體驗互動教學”,簡而言之,互動體驗式教育能夠對教育以及教育對象充分認知、理解和發展,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教育、認知社會,也可以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學生。
二、互動教學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實踐動手,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用嘴表達,從而獲得探索者的收獲,發現學習的樂趣以及成功后的喜悅。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指出:教師應把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作為自己的本分,讓學生更充分、更積極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因此,快樂教學在互動教學的基礎上。只有獲得了快樂,人們才能自主通過體驗和直觀,感悟事物的魅力。
學習總是由特定的社會文化產生的,學生需要充分利用與個人認知結構相關數學內容作為前提,不斷地將新舊知識和新知識連接起來,這樣既能驅動學生的思維創新,又能賦予某些知識獨特的意義。如,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育中,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差,無法感知外來事物,從而限制他們學習的能動性。因此,教師需要創設寓教于樂的教學情境,采取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營造多元化的教學環境,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數學能力。
由此可見,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需要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通過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同時將其納入課堂情景中展開教學,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
三、互動教學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中的策略
1.營造體驗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舉個例子,教師可以通過我們身邊所熟悉和有趣的事物,以此作為問題的分析對象,讓孩子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發現數學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例如,在北師大版五年級小學數學中《多邊形的面積》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一個魔術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一個平面瞬間變成平行四邊形。這時,孩子們的興趣來了,教師就可以趁機給大家介紹本節課的內容。如教師提問:“同學們,在你們的課桌上,都藏著一個‘多邊形,你們能從其中發現什么嗎?”通過提問的方式,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進行到這個教學部分,師生共同找到學習的重點并開始下一部分的學習。教師繼續提問:“同學們,你們誰能告訴我,什么是梯形的高呢?”學生會思考后回答:“在一組平行對邊的中間的那條垂直線,就是它的高。”教師給予鼓勵并回答:“那么要如何畫出來呢?同學們,請打開書本,我們接下來認識并學習關于‘梯形的部分。”為了探尋梯形的大小,師生需要通過互動,體驗在尋找問題答案過程中成功的快樂,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2.建立合作小組促進課堂互動性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作為主體,學生只能服從教師。然而,這樣的教學形式,大多帶來一定的局限,無法做到師生關系融洽。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合作學習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小學生有效掌握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知識,形成正確有效的學習思維。此外,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合作學習方式應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中,以培養小學生之間的團隊精神,讓他們互相取長補短。
例如,在小學數學北師大課標版四年級教學內容中《小數的意義》這部分時,教師可以結合情境,展開深度教學,進一步講解小數的意義,通過一系列實際課堂教學,讓學生充分認識十進制分數的關系并通過合作的形式,讓學生以兩人為單位,采取“一人說,一人涂”的方法,分別讓學生獨立完成各位數上的數各自表示什么,隨后再以小組交流和討論。如教師提問:“一個為‘1的正方形,怎么樣才能表示‘0.1?”學生自己在方格紙上畫出,思考數位上的數分別代表什么,并把新認識的數位通過相應的位置再寫出來。這樣一來,不僅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數學課堂的效率性。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和切入點,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采用互動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課程內容,同時也使學生有效體驗數學的價值和魅力。在精神愉悅的情況下達成互動,以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才能使學生借助數學解釋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還能深化學生學習的學科情感,也為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人生價值帶來深度的體驗。
參考文獻
[1]張慶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研究——基于財務共享視角[J].經濟管理文摘,2020(23):129-130.
[2]曲京山,張晶,李玉松.財務共享模式下的高校科研管理改進研究[J].會計之友,2020(20):87-92.
[3]伊萬嘯.基于管理視角的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研究[J].西部皮革,2020,42(15):131.
(廣東省湛江市第八小學 ?廣東 ?湛江 ?5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