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雯晶
【摘? 要】目前,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進一步增大,這使許多高校紛紛開始進行教學改革,積極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開展校企合作的模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論文從企業角度出發,分析新形勢下當代大學生的就業現狀與企業用人需求,探討以就業為導向的訂單培養、校企合作就業模式的具體內容。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ocial competition is more and more fierc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lso further increased, which make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gun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actively provide employment guidance to college students, carry out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to a certain extent, alleviat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enterpris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employment-oriented order training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mployment mode.
【關鍵詞】新形勢;就業導向;校企合作就業;訂單培養模式
【Keywords】new situation; employment-orient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mployment; order training mode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6-0140-02
1 引言
在近幾年,很多地區的高校都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擴招,畢業生的數量也隨之增多,使得人才的供給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當代大學生都會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狀態,一方面使得我國大學生不能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不利于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因此,為有效改善當前階段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許多高校根據我國企業發展的新形勢,實行以就業為導向的訂單培養模式,并且加強與一些企業的合作,幫助大學生在畢業之后快速找到工作,提高高校就業率的同時,也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高校在探索改善方法時會遇到很多的挑戰,大多數高校并不能明確了解訂單培養的具體內容,在與企業合作就業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導致以就業導向的訂單培養模式以及校企合作就業模式無法真正進入高校校園。
2 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分析
2.1 高校擴招增加了畢業生就業的壓力
當前,國家對于高等教育也進行了較大的改革,使得高校的入學率逐年提高,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向著大眾化方向發展。然而,大學生數量的增加,一方面提高了我國全體人民的文化素質水平,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較大的就業壓力,社會競爭力變得更加激烈,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畢業季會遇到很多就業問題,造成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
2.2 就業機會增加的同時加大了就業難度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進步,有效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使得就業崗位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大學生的就業渠道,使得大學生就業機會增加的同時,也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難度,尤其是很多企業在招聘的過程中,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我國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增多,尤其是創新型和技術型的人才,而當代許多大學生的學習態度不認真,沒有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讓他們無法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2.3 大學生的就業觀和擇業觀不正確
對于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還是在大學生個人,在眾多的大學生有許多只是為了得到文憑,被迫選擇一些就業前景好的專業,導致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認真的態度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在當代的大學課堂中,學生上課玩手機、睡覺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導致其專業知識不完善,無法為未來的就業奠定理論基礎。隨著社會工作壓力的加大,現實社會中也存在很多基層的工作崗位,而這些工作的薪資較低,許多大學生卻不能在畢業后接受這些工作。由于沒有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當代的大學生都愿意往大城市跑,很少有學生會自覺回到家鄉,使得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
3 新形勢下以就業為導向進行訂單培養的具體內容
在我國大學生就業的新形勢下,各地的高校應該結合企業的需求,以工作崗位目標來培養學生,進行訂單培養的模式,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個人競爭力。
3.1 以企業崗位所需要的人才培養為主
當代青年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力軍,是我國未來發展的主要動力,加強人才培養對于企業和社會都是極其重要的。首先,從當代大學生個人而言,他們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樹立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學習中華優秀的傳統美德,牢記中國共產黨的使命,為實現中國偉大復興夢而努力奮斗。當代的大學生還需要學會利用大學的時間,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要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提高自己的社會經驗和工作能力。其次,企業作為大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平臺,其對用人需求的變化,對于高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產生了最為直接的影響,這就要求企業從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
3.2 提高大學生主動關注企業發展的意識
訂單式的培養,主要是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培養,而大學生作為訂單培養的主體,也是企業未來發展的主要動力。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接受學校的訂單式培養,還要學會主動了解社會一些企業的文化背景、發展趨勢、主要產品等,幫助自身能夠充分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并且為自己定制更加精準的學習計劃和就業計劃,從而在未來就業時,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的工作崗位,發揮自身的作用。
3.3 加強企業人員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
在大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高校的專業教師主要是以教授專業知識為主,并不能真正了解到一些企業內部對工作崗位的需求。因此,高校在進行以就業為導向的訂單培養時,可以聘請一些企業的員工、管理人員來學校進行指導,有針對性地向大學生傳輸一些企業信息和就業信息,讓大學生能夠真正意義上了解社會企業的真實狀態,并且通過這些企業人員的指導,向大學生分享更加實用的就業經驗,使得訂單式的培養發揮更大的價值。
4 新形勢下高校加強與企業合作就業的措施
新形勢下的校企合作就業模式,主要是高校要掌握企業對人才的基本需求,和這些企業進行合作,建立一些實訓基地,增加大學生的實踐經驗,從而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經驗。
4.1 加強與學校之間的交流和聯系
首先,為有效解決高校學生的就業問題,企業要加強與學校之間的交流和聯系,根據企業工作崗位的變化,以及社會對企業工作崗位的要求,通過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能夠幫助大學生及時獲取企業的就業要求,并能夠對自己的學習和就業計劃進行修改。其次,企業積極與高校進行合作,可以為大學生定期開展一些校企合作的活動和講座,向大學生提供一些企業的信息和人才供求的信息,使得高校專業課程的教學更加實用,讓大學生對專業知識學會學以致用。
4.2 認真配合做好實習基地建設
企業在參與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則是對實訓基地的建設,通過與高校的溝通聯系之后,形成可操作性的合作方案,為高校的一些專業,建設校內或校外的實訓基地,這對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優良的條件。而且在當今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就業機會增多,企業中的員工并不會一直在一個企業中工作,跳槽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因此,企業和高校在建設實訓基地時,企業為其提供大量的資金和設備,而高校提供的則是大量的人才,一方面能夠有效地彌補企業人才流失的缺口,另一方面可為大學生的就業創造機會。
4.3 完善對大學生的就業培訓服務
在當今社會,很多高校都存在一些專業是和企業聯合教學的,旨在學生畢業之后能夠去該企業進行實習或者長期就職,而這一點能夠改善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讓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快速就職,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不僅如此,企業在和高校進行合作的期間,加強與專業老師的溝通力度,由于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在和企業合作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該專業在企業中的特點,從而在課堂教學時,能夠和大學生進行經驗方面的傳授,避免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出現一些低級的錯誤,進而影響到學生的自我發展。
4.4 實現勤工儉學的有效結合
企業通過這種模式,使學生在學校學習專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然后定期在合作企業接受職業技能和工作技能的培訓。根據相關專業的教學和培訓要求,school-enterprise合作部門應當廣泛和密切接觸合作企業,掌握企業的就業要求和實習崗位和專業之間的對應關系,并簽署一項協議,在勤工助學與教育結合的過程中,保證學生的實習職位可以從學習轉移到研究。同時,實習教師被分配來配合和管理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的工作與學習生活,并全面保障學生的實習安全,維護學生的合法報酬,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確保勤工助學工作的健康發展。勤工儉學的周期是由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決定的,一般是“勤工儉學”和“實習”輪流在每個學期、每個季度或每個月。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大學生就業的新形勢下,訂單培養模式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學,被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習和運用,主要是由于這兩種模式的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能夠為大學生未來就業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有效地緩解了高校的就業壓力,積極改善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促進大學生、企業和國家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婁雪,宋姣.應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1(03):49-53.
【2】張東哲.淺談應用型高校定向·訂單式培養[J].經濟研究導刊,2020(32):55-56.
【3】儲著斌,魏奕,章亞東.以就業為導向的地鐵行業訂單生培養方式創新[J].經濟師,2019(01):253-255.
【4】李彥蓉.新形勢下以就業為導向的訂單培養、校企合作就業模式探討[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7(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