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對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永樂宮壁畫文化創意產品創新設計與應用推廣”立項申請、中期檢查、結題驗收的過程進行回顧,結合項目實施情況與最終成果,對大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以期提高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的開展效率。
關鍵詞:創新訓練項目;創新創業;永樂宮壁畫;實踐探索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作為東北大學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提高大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至今已經啟動了十五批,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不同的項目有著不同的實施情況,文章以筆者參加的“永樂宮壁畫文化創意產品創新設計與應用推廣”項目為例,具體分享國家級“大創”項目的實施過程與創作經驗。
一、項目背景與立項申請
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古代壁畫的瑰寶,是可堪與敦煌壁畫相比的奇葩,素有“東方藝術畫廊”之稱,可從中得到發展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重要啟示,是研究繪畫藝術和當時社會生活的生動資料。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由于藏品單調,配套設施不完善,院館地址偏僻等原因,其知名度遠低于敦煌壁畫,永樂宮壁畫的個性化矢量插圖設計成為永樂宮壁畫宣傳推廣以及創新發展的新途徑之一。[1]
本項目成員為五名來自不同專業的大四學生,組成了跨學院、跨專業的綜合性隊伍。在確定項目選題后,團隊成員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對永樂宮壁畫、矢量插圖、文創產品設計等內容的國內外研究現狀、發展趨勢與參考文獻進行閱讀和搜集,制定實施方案與經費使用計劃,認真完成立項申請書的撰寫。在項目申請書中,要求成員做到語言簡潔,突出項目的特色與創新之處;計劃清晰,提出項目預期研究成果;言之有物,重視書寫格式與誠信承諾。在立項答辯之前多次演習,預設評委老師可能提出的問題,準備充分,最終,本項目立項通過并被評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
二、項目實施過程
創新訓練項目“永樂宮壁畫文化創意產品創新設計與應用推廣”由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作為核心成員,具體組織開展創新訓練,信息學院、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的學生輔助實施,為本項目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充足的軟件、硬件及人才儲備。
項目成員通過對壁畫進行實地考察,調研景區內在售文創產品,查閱與永樂宮壁畫及文化創意產品相關領域資料,做了充足的前期準備與分析。提出借助現代計算機矢量插畫的表現形式,對傳統永樂宮壁畫《朝元圖》進行數字化再現,同時對永樂宮人物進行單幅插畫的二次創作,深入挖掘永樂宮壁畫的文化價值,結合現代流行文化特征,創新設計永樂宮壁畫線上、線下文化創意產品的方案路線。在項目的具體實施中,以時間為周期制定工作計劃,通過每周的討論與總結交流設計思路,經過中期答辯與項目互評意識到項目的局限性與不足,記錄了專家評委提出的意見并著重加以改正,之后通過參加比賽的形式來檢驗作品的完成度和呈現效果,獲得了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國家二等獎,證明本項目作品具有較好的呈現效果,在競賽的過程中也開拓了自身視野,為作品增加新的靈感。
三、項目過程管理
創新訓練項目具有時限性、獨特性、目標性、一次性與生命周期性等顯著的特征。[2]由于參與項目的學生跨學院且跨專業,學習任務、生活習慣各不相同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項目難度增加,學習和項目開發的矛盾逐漸顯現,成員逐漸喪失信心,參與積極性變差,雖然沒有中途放棄,但是也極大影響了項目的工作效率與進展速度。因此必須對創新訓練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監管,幫助成員協調學業和項目的關系,使項目能夠按計劃進行。
項目的過程管理主要依靠團隊負責人的安排統籌與指導教師的監督引導。團隊負責人在完成自己設計任務的同時需要按照制定的工作計劃督促成員進行設計,協調不同專業成員的分工安排,鼓勵成員堅持工作并負責定期向指導教師匯報進度。項目指導教師則是以豐富的競賽指導經驗與創新創業知識儲備為項目團隊把控項目走向,解決開發中遇到各種的困難,如論文撰寫、專利申請等,此外以導師的身份管理、督促項目的開發,保障項目的實施效率。
四、項目結題審核
(一)項目成果
立項之后,項目審核主要有兩個時間點,一是中期檢查,二是結題驗收,會結合項目組的階段計劃與目標成果對當前階段的任務量進行考核評價。在插畫海報方面,創新項目團隊共繪制兩套18張插畫海報,其中有面向永樂宮傳統壁畫數碼化修復的主體人物插畫8張,天宮海報1張,面向大眾流行審美的Q版海報8張,全家福1張。在實體文創衍生品方面,項目成員從線上、線下兩方面入手,線上主要創建微信公眾號、人物表情包等,線下借助“國潮熱”積極開展永樂宮品牌文化建設,以原創服飾、流行單品為切入點,打造永樂宮原創潮牌文化。
(二)項目創新點
結合永樂宮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進行設計。使用芮城的道教文化、歷史人文、建筑文化等作為設計的切入點,進行創新性設計,結合永樂宮壁畫形象,提取有效的符號語言應用在文創產品中。
創新永樂宮壁畫形象,擴大受眾群體。利用電腦技術將永樂宮壁畫還原,并用矢量繪圖技術將其重新繪制。改變原本壁畫道教風格濃郁的繪畫風格,通過矢量新中式插畫和矢量卡通插畫兩種方式,基于不同的人群面貌和喜好進行了兩種不同風格的嘗試和探索。借用校內宣傳的形式進行線下推廣。
賽創結合,以賽促研,以賽促用。以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和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為載體,創作永樂宮壁畫系列插畫及相關文創產品。產學研結合,實現實用價值和推廣價值,線上線下、二維三維、平面立體的多角度創新探索,讓永樂宮壁畫的設計作品具有文化價值、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五、結論
在當前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開展可以更好地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方法,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培育創新創業人才。本文以東北大學藝術學院的國家級“大創”項目“永樂宮壁畫文化創意產品創新設計與應用推廣為例”,結合項目立項申請、實施管理、結題審核等具體情況,探索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實踐方法,以提高設計類專業大學生參與創新訓練項目的效率與成績。
參考文獻
[1]羅雯.永樂宮壁畫矢量化可行性設計研究[J].藝術大觀,2020(05)
[2]石榮亮,潘貴萬,張烈平.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的探索與實踐——以基于能源互聯網的風光儲多能互補發電系統項目為例[J].大眾科技,2021,23(02):67-69.
作者簡介:楊璟赟(1998- ),女,東北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藝術設計專業,手工藝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方向。
(東北大學藝術學院 ?遼寧 ?沈陽 ?1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