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迅
摘要:多媒體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受制于客觀條件,農村小學的多媒體教學應用現狀不容樂觀。本文將從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誤區、解決辦法三個方面來闡述如何讓多媒體“有效脈動”于農村小學數學課堂。
關鍵詞:多媒體? 農村? 小學數學? 生活化? 高效合理? 困惑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傳統教學手段已經難以適應今天的數學課堂,尤其是現在的小學生。多媒體教學將傳統的靜態書本內容轉化為動態展現的資源,使知識變得生動具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如何高效、合理地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從教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從2012年起,多媒體已逐漸走進本地農村小學。如今,已由最初的長焦投影機,逐步演變為短焦投影電子白板和液晶交互一體電視機,同時輔以實物展示臺配合使用。這令農村教師耳目一新,也令農村的孩子倍感新奇。多媒體教學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無可替代的優越性,這些優越性使得它更適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然而,要想在農村小學真正發揮多媒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任重而道遠。
一、科技的魅力,在課堂中盡情綻放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是每一節課的關鍵,在一節課的起始階段創設情境,迅速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啟動學生認知能力的有力措施,對一節課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利用多媒體,可以有效地達成這個目標。
在教學《乘數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一位數》時,教師先播放《小貓釣魚》的微課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問:“小貓釣到魚了嗎?”學生回答:“一條也沒有釣到!”教師接著問:“一條也沒釣著,你可以用哪個數字來表示呢?”學生很快就知道可以用“0”來表示。教師接著問:“小貓為什么一條魚也沒釣著呢?”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了很多,教師適時告訴學生:“做事、學習都不能像小貓那樣三心二意,應該要一心一意!”這樣的導入,不僅使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0×3=0有了初步的認知,而且還融入了德育,同時又為課堂增添了許多的趣味,可謂事半功倍。
(二)寓教于樂,突破難點
怎樣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使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并掌握知識,是老師們經常思索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運用多媒體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引導學生觀察、探究與合作,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效率。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以配合情境圖,用《八戒吃餅》的故事,把學生引入例題學習中:師父給師徒三人分餅,第一種分法是把大餅平均分成4份,八戒吃一份;第二種分法是把大餅平均分成8份,八戒吃兩份;第三種分法是把大餅平均分成16份,八戒吃四份。八戒果斷地選擇了第三種分法,你認為八戒多吃了嗎?然后用三個圓形,分別演示,讓學生直觀地知道結果,從而激發學生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好奇心。在這里,教師巧用多媒體,以有趣的畫面,生動的故事吸引學生的眼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三)化靜為動,提高效率
新課標提倡數學生活化,使學生不光學數學,還會根據所學知識思考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解決現實中的一些問題。
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面對“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車軸應該安裝在車輪的哪個位置?”這兩個問題,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畫圖講解,學生往往不能直觀地明白其中的根本原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做好的微課講解這個知識點:微課播放裝有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圓形車輪的汽車,依次滾動的動態場景,學生在觀看后很容易就知道了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用媒體展示現象,讓學生自主獲得問題的答案,大大地提高了數學課堂的效率。
二、感性的矛盾,在應用中起伏碰撞
作為一名一直工作在農村的教師,筆者深切地感受到了現代科技的發展對課堂教學模式質的改變,資源的優化、效率的提高、教學的趣味……無一不讓教師領略到多媒體教學的便捷與優勢。然而,隨著應用的逐步普及,制約信息技術教學發展的因素也依次出現。
(一)教師多媒體應用水平不高,力不從心
筆者所在的學校共有五十多名教師,老教師偏多,多媒體應用水平總體不高。許多教師不能自制powerpoint課件,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會下載、修改課件。因為這些客觀因素的存在,所以部分老教師對使用多媒體存在強烈的畏難情緒。
(二)觀念落后,意識淡薄
傳統的思維定式主宰著部分教師的思想和認識,這些老師始終認為多媒體教學太過花哨,不太實用,而且應用起來太麻煩,對于電子設備的使用又不熟練。這些老師認為,準備一節課,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尋找各種圖片或是音、視頻資料,還要進行編輯處理,耗時耗力,所以拒絕使用。多媒體教學只是在上公開課的時候才會“曇花一現”。
(三)喧賓奪主,欠缺靈活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永恒的主角,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工具。由于教師使用的主流課件是教師根據學習情況、預設的課堂教學環節提前準備的,所以缺乏一定的交互性,而且完美的課堂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這些是教師課前難以預設的。因此,在教學中,由于受提前準備的內容影響,學生會跟著教師、多媒體的思路走,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便會蕩然無存。
三、理性的策略,在前行中熠熠生輝
對于農村學校來說,多媒體教學之路是何其漫長、艱辛!相比市區它起步晚,綜合條件欠缺,在應用的過程中屢受挫折。但是,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還是能得到大多數農村老師的認可。筆者在學校常年負責信息技術工作,針對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做了許多工作,以此來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一)培訓到位,提高技能
為了提高全體教師的信息技術使用技能,近幾年,我為學校先后主持了一系列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技術培訓。其中包括:長焦投影機和移動投影機使用培訓、短焦投影機及電子白板使用培訓、蘇教版配套教學光盤使用培訓、暢言智能語言教學系統使用培訓、液晶一體電視機使用培訓,以及正在進行中的“科技引領課堂,動畫演繹精彩——PPT制作及教學資源整合應用培訓”系列。通過這些培訓,有效地提高了許多教師的應用水平。
(二)制度約束,提升動力
2015年起,學校實施電子備課,為了順利推進這項工作,我對全校教師進行了長達兩個多月,共計八期的技能培訓。從2016年開始,電子備課轉入個性化層面,不光要求教師對電子備課稿進行個性化修改,而且在個性化備課管理辦法中對多媒體的使用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多媒體教學變成許多教師的一種內需,從而使這項工作向著良性發展的方向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三)賽事引領,激發興趣
讓多媒體“有效脈動”小學數學課堂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新課程的一個目標。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各類比賽活動,在比賽中提高,在活動中成長。
綜上所述,多媒體在小學數學課堂的諸多不可替代的優勢不容我們懈怠,在應用的同時,我們必須正視現實,克服農村學校的短板,面對問題,迎難而上,一步步地去解決所遇困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數學課堂中合理、高效地運用信息技術,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進而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深信,只要在數學課堂中合理、高效地運用信息技術,農村學校教育的明天就會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吳娟麗.淺談農村小學多媒體教學存在問題及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244.
[2]王岳,馬學良.多媒體教學資源促進農村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變革探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5):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