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平
摘要: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需要教師優化自身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策略,落實多元化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初中歷史教學,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完成高效的歷史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基于此,本文將這針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模式展開討論,希望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初中歷史;多元化教學;實施策略
1利用歷史資料,開展情境教學
歷史資料是展現歷史最直接、最可靠的信息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多元化的歷史資料為學生創設情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還原歷史,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提升學生對歷史的客觀認識。教師可以在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利用歷史資料或者是以圖片的形式,引導學生們進入到教學情境之中,比如說,教師在為學生們介紹偉大的長征這一歷史事件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在課堂上展示一些有關長征的圖片,再配合文字加以介紹,學生就很容易被帶入到這個教學情境中,并且在這個教學情境中,可以深刻地領會到當時紅軍戰士所處的艱苦環境和紅軍戰士的樂觀主義精神。在課堂中利用歷史資料,學生就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當時所發生的各種歷史事件,并且歷史資料所具備有趣和有內涵的特點,可以用來輔助教師教學,使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且有趣味,這樣學生理解和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就會進一步提高,教師在課堂中也要根據所描述的內容而恰當正確地選擇歷史事件作為創設情境教學的引入過程。
例如,在《鴉片戰爭》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利用歷史資料中的論述以及相關圖片為學生創設情境:首先教師為學生展示虎門銷煙的圖片,并提出問題:你們知道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什么嗎?是誰領導這場偉大的斗爭的?接下來,教師結合歷史資料為學生再現鴉片戰爭的經過以及結果,并再一次提出問題:有人說,鴉片戰爭是由林則徐銷煙引起的。這種說法對嗎?請說一說你的認識和理解。為什么說鴉片戰爭之后,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請結合你最直觀的體驗說一說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理解。
這些問題都是圍繞歷史資料所創設的情境提出來的,它可以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串聯起來,而且每一個歷史信息都形成了一定的探究情境,學生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對鴉片戰爭前期、鴉片戰爭過程中以及戰爭以后,中國社會的發展有了一個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客觀地評價那一段史實,從中吸取教訓,并深刻地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含義。
2重視古今聯系,借助信息技術展開生活化教學
歷史的每一步都與“今天”息息相關,基于新課程標準要求與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初中歷史課堂,要從正確歷史價值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等方面,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令學生獲取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適應終身發展的綜合素養。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古今聯系,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古今貫通的橋梁,打造生活化歷史教學模式,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可以正確地看待歷史,積極地學習歷史,更好地利用歷史創造美好“今天”與“明天”。
例如,教師在教學《第二次工業革命》這節課時,可以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導入當今社會五次工業革命的主導技術——納米技術最新研制成果,納米技術在凈化環境、節約能源、節約資源等方面獲取的巨大成績,在工業革命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而這次工業革命的開始是建立在前四次工業革命基礎上,缺少每一步都不會有今日的納米技術科技革命。學生順著工業革命的歷史步伐,感受人類對科學技術的探索精神,正確認識現代社會的高品質生活、良好環境均是歷史發展而來,對歷史的感情更加深厚,立志要將自己的“今天”變成“美好明天”的“歷史”。
3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學生開展歷史自主學習的第一步,而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能夠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材中的內容,并在與同伴的合作學習中共同探究。教師要做好教學前的準備,針對有爭議的歷史問題,鼓勵小組成員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引導學生互相理解和溝通,最終得出最貼合問題的答案。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能提升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遇到類似問題時也能夠獨立探究,對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要想合理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在問題的選擇上下工夫,在學習較為簡單的歷史內容時,從學習、理解、記憶的角度選擇布置給小組的問題;學習重點歷史事件時,著重展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優點,利用問題的爭議性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達到教學目的。
例如,在教學近現代歷史的戰爭部分時,教學側重點可以偏向于讓學生理解、記憶每個戰爭發生的時間點,并對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時代背景有充分了解。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每組4人的小組,然后進行學習內容的討論,最重要的是讓每個組員對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分析,在討論和總結中記憶歷史知識、探索歷史事件的內涵。學習秦朝歷史時,教師可以把教學重點放在具有爭議的秦始皇上,讓學生列出秦始皇對中華民族做出的貢獻以及過錯,然后讓學生主動總結自己心目中的秦始皇形象,這種自我總結、自我思考的小組學習方式能夠最大程度挖掘學生的探究能力。
4開展體驗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時代性較強的學科,其學習是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再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當轉變以往枯燥乏味的講授和對知識的記憶,應當重視學生對知識的體驗性過程,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其主動地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并通過體驗性學習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提升歷史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了解身邊的歷史”這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開展歷史調查活動,采用問卷調查、走訪等方式對身邊的歷史進行調查,以此進行歷史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從而獲得對歷史的真實感受,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或者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英雄紀念館,讓學生走進歷史,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學生也能夠在親身感悟和體驗中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結束語
總之,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結合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與實際教學情況開展多元化教學,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途徑,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實現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志忠.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措施分析[J].考試周刊,2021(08):137-138.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查莊礦學校 ?山東 ?泰安 ?27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