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賢
【摘要】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考慮農村的具體情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加強師生共讀,閱讀教學要注重情境化,并因才而異因材而教。這些都是比較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關鍵詞】農村小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已進行多年,但語文閱讀教學至今還廣被詬病。就閱讀教學而言,小學語文新課標把課文分為兩大類:即講讀課文和閱讀課文,前者要求教師深入鉆研,吃透課文內容,上課時精細講析,讓學生透徹理解;后者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獨立自主去讀,從而領會相關內容。但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狀況一直令人擔憂。作為長期執教于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筆者去年參加區里一次教學教研活動,聽了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公開課。這位教師上的是一首古詩,上課伊始,教師就滔滔不絕,喋喋不休地講解,從詩的標題到作者,再到時間背景,一字一詞,滴水不漏,教師一人在唱“獨腳戲”,而學生有的抓耳搔首,有的昏昏欲睡。筆者問旁邊的一位學生:“平時,老師是這樣上課的嗎?”答道:“現在公開課都是,平時又怎會不是呢?”整整一節課,學生對一首閱讀教學的詩,完全沒有學生個人朗讀、分組朗讀,更沒有班集體朗讀,這是閱讀教學嗎?筆者難以理解。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的現狀可見一斑。
二、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方法
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加強師生共讀,閱讀教學要注重情境化,并因才而異因材而教,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一)加強師生共讀
教師應該加強師生共讀的閱讀教學。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她應該在領到課本時了解新教材有什么變動、有哪些課文類型;還有哪些是講讀課文、哪些是閱讀課文等等,以便未雨綢繆,做好教學計劃。新課標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了明確的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朗讀,朗讀是一種基本的閱讀方法。”這個要求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指明了方向。朗讀是一種讀書的基本方法,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途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古人對讀書的見解,與新課標中朗讀的涵義是一脈相承的,至今具有啟發意義。
在現行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所編選的課文都具有文質兼美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去讀,通過讀這個環節去理解、去體味詩文中的涵義,并想象和加深對詩文中所描繪事物的認知;通過讀,學生也會不知不覺受到熏陶,甚至終生難忘。魯迅先生當年讀書塾時,先生要求學生大聲讀書,學生瑯瑯讀書,先生與學生一起共讀。可見,師生共讀可以使師生之間相互感染、相互促進、教學相長。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教學方法。如果課堂上不讓學生去讀,只是教師講學生聽,那就把生動活潑的課堂變得壓抑、沉悶、毫無生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只有師生共讀,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二)閱讀教學情境化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注重情境教學法,使閱讀教學做到“情景交融”。如,上學期,筆者聽了一節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閱讀課,課文是一首七律詩《長征》,這首詩大氣磅礴,氣勢恢弘,讀來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上課時,教師并不是急著介紹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介紹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但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斗爭中一段繞不過去的歷史,距今已經半個多世紀,生活于今天的孩子對于這些艱苦歲月知之甚少,而它又是對青少年進行紅色基因教育的極好教材,對于長征這段革命歷程的歷史作回憶介紹是十分必要的,出于這些考慮,這位教師上課時,利用媒體手段,先播放了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飛奪瀘定橋、搶渡大渡河這些史實,讓學生認識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從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在這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七律《長征》這首詩,學生通過朗讀,腦海里浮現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的雄偉歷史畫卷,情景交融,思想上受到熏陶教育。筆者想,這位教師這樣處理閱讀教學,把課文與史實教育結合起來的做法,比起那些一字一句講解,一人唱“獨角戲”的“填鴨式”教學有用得多,也比起那些抽象空洞對學生進行革命理想教育效果好得多。
(三)因才而異,因材而教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長期的教學實踐使筆者認識到,課堂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課堂教學要改革,就要不斷創新,這樣才能提高教育質量。要做到這些,關鍵在教師。因此,教師要加強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習,更新課堂教學方法,探索學法,并做到師生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如果永遠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這樣的閱讀教學是沒有出路的。課堂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將不斷出現,只有不斷創新教法,才能使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課堂閱讀教學不能盲目照搬,要根據教學實際,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而教”,也就是說,閱讀教學要做到因不同的教學對象采取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也因應不同的教材內容而采取不同的教法。只有采取靈活的閱讀教學方法,教師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農村小學要根據自身特點,采取適合農村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已進行多年,無論城市或鄉村小學,如果閱讀教學沒有創新,閱讀教學的路只能越走越窄,最終只會走向死胡洞。比如,本來是一篇閱讀課文,課堂上師生應該一起互動,并做到: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教學的主動權要還給學生,除了師生共讀還要讓學生自主閱讀才能理解課文內容。作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善于大膽創新,不斷探索適合農村特點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方法。
參考文獻:
[1]王向青.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與探索[J].天津教育,2021(12):36-37.
[2]范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課情景教學方法的創設及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1(9):3.
[3]牟曉玲.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33).
責任編輯? 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