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汀
摘要:為了全面提升職業院校的教育質量以及人才培養實效性,需要在職業院校教育中基于產教融合視域全面推進“三教”改革,從而革新職業院校教育措施,優化職業院校教育水平。所以在文章中細致剖析與研究了“三教”改革對職業教育的促進作用,且根據該項事業的著力點提出相應教育對策,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產教融合;“三教”改革;創新型路徑
教育在我國社會的建設與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同時教育事業也是我國實現人才培養的關鍵手段,高質量完成教育事業可以為社會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當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務,而其中最為根本的是教師,教材是基礎,教學方法則是實施“三教”改革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全面革新我國教育事業水平,并且逐漸開辟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方案,助力社會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基于此,在我國職業教育中,便有必要在產教融合視域下逐漸開辟“三教”改革的全新路徑,用以強化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及效率,從而為社會各領域的蓬勃發展培養出更多實用型與技能型人才。
一、“三教”改革對職業教育的促進作用
我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務,為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引導,同時對創新職業教育模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職業教育中,通過“三教”改革可以逐漸使教師、教材、教學方法形成一個閉環式的整體教育體系,以創新教育工作路徑,并且有效解決“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等方面問題,即在職業教育中落實“三教”改革對于職業教育各個環節以及流程的開展具有指導性的意義,不但使職業教育在發展階段面臨著全新的機遇,也有利于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而這也充分符合當前我國社會在發展階段對于全新人才的需求情況。從本質上來說,“三教”改革最根本的內容便是為企業培養充分適應崗位的職業型、復合型人才,并且確保人才能夠在就業之后勝任崗位上的工作,以良好的職業能力完成自身的各項工作內容。所以,在職業院校大力推進“三教”改革也逐漸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產業創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產教融合視域下“三教”改革的著力點探討
(一)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養成
職業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環節,職業教育的水平與社會中人才的綜合素質產生密切的聯系,高質量完成職業教育對于社會人才供應水平同樣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基于產教融合視域之下積極開展“三教”改革,通過“三教”改革的形式逐漸探索出一條職業教育的全新道路,優化我國人才培養水平,從而確保社會擁有更加豐富的復合型人才儲備。在職業教育中,需要充分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養成,并且基于產業需求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職業能力培養,用以保證學生的專業素養以及職業技能可以充分符合企業的要求,做到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開展職業教育,以促使我國“三教”改革切實向前推進[1]。從本質上來說,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情況與其后續的就業以及職業發展之間具有高度的關聯性,也就是說學生在職業院校所學習的知識對于學生的職業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使學生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與發展前景,因此,教師需要充分注重學生的職業能力養成,用以助推“三教”改革有條不紊地開展。
(二)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念
為了在職業院校全面推進“三教”改革,為社會的建設與發展源源不斷地培養出高素質人才,也需要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念,使學生能夠積極開展各項學習任務,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從而逐漸成長為我國社會建設與發展階段的高素質人才。在實際中,需要職業院校基于產教融合視域深入剖析與探討如何在“三教”融合中使學生養成正確的職業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從而使學生在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進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對自身的職業發展[2]。如職業院校可以將課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其中,以課程思政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并且能夠針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擁有長遠的規劃,從而在持續不斷的學習中養成正確的職業觀念,這對于我國“三教”改革事業的發展與創新具有較大的裨益。
三、產教融合視域下“三教”改革的創新路徑
(一)從產教融合找準改革突破口
為了切實做好職業院校的“三教”改革,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及職業素養,需要做到從產教融合視域下找準改革的突破口,用以全面提升“三教”改革的水平以及實效性,助推我國職業教育高水平發展,用于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迫切需求。例如:我國職業院校可以以“雙向雙融通”為主要改革途徑,從而使校企雙方師資互兼互聘,此外加大對于培訓以及人才的引進力度,促使教師擁有更強的專業能力以及教學實踐能力,再組建結構化的師資團隊,從而使各個專業教師之間能夠進行功能整合、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各教師教學任務明確,從而達到對于學生的良好教育作用[3]。此外,教材是“三教”改革最為關鍵的一點,需要做到推陳出新、打破傳統,如通過校本教材的形式開展對學生培養過程,使學生在校本教材中學習到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及職業技能,并且完善信息化教學配套資源,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育服務內容,切實強化職業教育水平,同時也促使“三教”改革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
(二)定期開展職業技能實踐教學
職業院校要注重定期開展職業技能實踐教學,即在教學階段需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為核心,積極開展各項教育環節以及流程的規劃設計,令學生在學習過后掌握豐富的職業技能,保證學生的職業認知符合行業發展需求。在理論知識學習完畢之后,職業院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如號召學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到企業進行實習,通過實習幫助學生夯實自身專業能力,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將自身所學習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這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及職業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充分符合企業崗位的能力要求,用以助力“三教”改革的高質量完成。
(三)統籌規劃教育課程體系設置
職業院校在開展教育工作階段,要注重統籌規劃教育課程體系設置,確保各個課程安排符合學生的職業發展情況,助力學生形成精深的職業技能以及良好的職業理念。例如:職業院校可以對當前的課程安排情況進行全面的統計與匯總,找出課程安排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隨后以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目標,積極開展各項課程規劃設計的完善,在此階段需要以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為導向,大力推進產教融合,從而使學生可以在企業夯實自身職業認知以及專業能力,并且掌握企業崗位的技能需求,隨后便可以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逐漸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做好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4]。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在產教融合視域下充分做好“三教”改革,同時也可以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源源不斷地培養出應用型與技能型人才。
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在我國教育事業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可以為社會各領域發展源源不斷地培養出應用型與實踐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基于產教融合視域積極推進“三教”改革,通過“三教”改革的形式革新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水平,助力我國社會建設與發展質量的切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