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金
【摘要】在小學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班主任,如何對班級中的學困生做出有效的管理,實現從學困生到優秀生的有效轉化是教學管理中的重點任務,也是對班主任工作能力的一大考驗。本文通過了解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對在小學教學中班主任如何對學困生進行有效地轉化做出了進一步的研究討論,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實現全方面的均衡發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學困生;有效策略
學困生主要指在文化課的學習過程中存在困難、進程緩慢的部分學生。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學困生的存在由來已久。這些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方面不利于自身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給班主任的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了阻礙,破壞了班級整體的學習環境。因此,通過一定的手段和策略,將學困生轉化為優秀生勢在必行。在小學階段,可以大致將學困生分為以下三種:一種是缺乏興趣型,這類學生往往表現出對課堂學習內容不感興趣,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無法約束自己,課堂紀律散漫;二是性格叛逆型,這類學生往往性格過于自我,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不愿意服從老師的管教,反而喜歡與老師唱反調,影響其他學生;三是反應遲緩型,這類學生大多是由于性格原因,不論是思考還是行動都比較遲緩,給人一種慢吞吞的感覺,還有少部分學生是在智力開發上存在著一些問題,使得學生在對外界事物的反應和理解上慢于同齡人。從內在因素分析,學生不同的性格會導致不同的外在表現,學困生的形成大多由此而來。班主任首先應該意識到,并且接受班級學生中存在的個體差異,然后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采用不同的疏導辦法,在面對學生犯下的一些錯誤時,切勿責罵、諷刺學生,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
一、明確學困生的成因
學困生不是與生俱來的,每一個學困生的形成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或者是與個人成長心路歷程有關,或者是與學校家庭的影響有關。班主任要理性地對待這些問題,深入了解每個學困生的具體情況,從中找到學困生形成的具體原因。只有準確地把握住每個學困生形成的具體原因,才能在為轉化學困生的具體措施提供有效的方法和依據。通過筆者的歸納總結,學困生的形成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行動往往受情緒的支配,如果學生對于學習不感興趣,那么學困生的形成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了。在現代社會中,電視、游戲、小說等對于小學生來說都具有非常大的誘惑力,如果學生沉浸在這些東西中,就會忽視學習的重要性,不愿意主動參與學習,從而學習成績達不到老師家長心目中的理想成績,學困生就此形成。
2.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階段,學生還無法用理性提醒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做到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堂上認真聽課、做好筆記、在學習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在學完一節課程后及時回顧復習,按時完成作業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而壞的學習習慣則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事倍功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極其重要,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學生學起來感覺吃力,在學習效果上也沒有多大的作用,長期下去,學生出力不討好,學習的積極性受挫,逐漸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學困生由此產生。
3.缺乏自信心
不管做任何事情,充足的自信心都是保證成功的重要前提。充足的自信心能夠幫助學生在面對困難時,產生積極的進取情緒,而缺乏自信心則會使學生難以面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挫折。由于缺乏自信心所造成的學困生往往是對自己失去信心,一旦自己的學習進度稍落后于班級上其他同學,就會想著自己趕不上了,就這樣了,在面對課堂上老師提問的時候也會猶豫不決,對自己的答案產生一定的懷疑。一旦經歷一次學習上的失敗,缺乏自信的心理就會使學生嚴重的懷疑自己,這樣的狀態又會使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難以進行。如果缺乏及時的疏導,就會造成一種惡性循環,學困生由此而生。
除了以上由于內在原因造成的學困生,還有家庭和學校方面的環境因素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造成一定的影響。作為班主任,必須要先明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學困生,才能夠對癥下藥,取得藥到病除的理想效果。
二、有的放矢,針對性地作出決策
第一,快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要溝通好各科老師,科學合理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重燃起對學習的熱情,從而擺脫學困的困境。首先,班主任要想辦法讓學生的注意力從其他地方回到學習上。在這一環節中,班主任可以定期展開主題班會,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在班級中展開小組比賽活動,學生之間可以自由組隊,班主任從旁協助,避免由于性格內向產生落單學生,然后進行小組之間的學習大比拼。每次的測試結束之后贏的一組,可以得到由班主任所準備的小禮物。班主任也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德育,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可以從互聯網上找到和學生同階段的優秀榜樣的視頻片段播放給學生,引導他們只要不斷地努力,也可以站在舞臺上發光。同時,班主任也可以在班上展開幫扶活動,樹立身邊的學習目標。在轉化過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及時對學生的進步給予正向反饋,哪怕學生只是進步了一小步,教師也要積極地給予肯定和鼓勵,在學生懈怠時及時提醒他們,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一直在關注他們,形成一個積極的正向循環。
第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班主任轉化學困生的重要工作內容,更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多方合作的重要工作。班主任首先需要找準學困生的具體問題,再對癥下藥。比如,針對在課堂上愛做小動作、集中不了注意力的學生,班主任可以與各科老師溝通,在上課時多對這樣的學生進行提問,不但可以給學生一種老師時刻在關注自己的感覺,起到提醒學生,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還可以順便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進行考察。針對課堂不愛記筆記的學生,班主任可以找學生私下溝通,對他們講清楚課堂筆記對有效學習的重要性,再與學生約定,每周定時檢查學生的課堂筆記,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和肯定。又比如針對沒有及時課后復習的習慣的學生,班主任可以聯系學生的家長,在放學回家后,監督陪伴學生完成對當天學習內容的及時回顧。
第三,加強師生間的溝通交流。在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交流,對轉化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意義。在轉化過程,乃至整個教學過程中,班主任都需要用認真、仔細、耐心的態度對待學生。所謂“愛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學生真心地接納自己,班主任才能夠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實現最終的轉化目的。班主任可利用班級集體活動與學生展開親切的互動,也可以找準時機舉辦集體戶外活動,在活動中與學生拉進距離,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感。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班主任要傾注耐心,在人格上將學生視為與自己平等的個體,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要多鼓勵,少批評,對于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要多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肯定,對于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也要及時指出,但是在指出后要幫助學生去解決問題,不能只是一昧地指出問題,而不給出任何解決方案。用愛心和耐心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慢慢改掉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小毛病,慢慢變得更加優秀,建立屬于自己的自信心。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見效的。因此,班主任需要付出長期的關注和努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小燕.小學班主任轉化學困生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9):281.
[2]羅霞.小學班主任轉化學困生的策略分析[J].青年時代,2017(23):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