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葉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通過質疑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助于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本文主要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質疑能力的培養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質疑能力;培養
小學語文的傳統教學方法以灌輸式的教學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課堂氣氛很嚴肅,師生之間存在距離,學生對教師存在恐懼心理,不敢在課堂上提問和質疑。隨著我國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推進,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通過提問和質疑可以讓學生擺脫傳統的思維禁錮,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科的很多內容需要從多個角度思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思維和創新意識,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是很有益的。
一、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新型的教學理念,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應該擯棄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參加教學講座,觀看網絡教學視頻,提升教學技能,通過科學備課和合理設計教學環節,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問和質疑,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為了激發學生質疑的積極性,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問和質疑要給予尊重,對于學生的質疑應該認真解答或讓學生通過探究解決疑問,這樣學生會形成質疑的學習習慣,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教師需要了解學生。教師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性格,有助于降低學生對教師的抵觸心理。通過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也會更投入。同時教師要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的心理也會更加輕松。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更加活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和質疑。如果學生提出的質疑是錯的,不能直接對學生批評,要肯定學生敢于提問的精神,可以表揚學生肯動腦筋和自信的品質。通過質疑可以挖掘深層次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對問題的探索和對知識的掌握,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
很多小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空間,讓學生提問的時候很多學生根本提不出問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并不是學生掌握了所有知識,而是學生沒有質疑的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質疑需要建立在預習和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這樣學生才能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進行質疑,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質疑意識。
例如,對于《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的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在預習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針對課文中的某個段落讓學生提問,可以讓學生舉手發言。在學生提問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同時,還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段落內容的深入理解。對于積極舉手提問的學生可以進行口頭表揚或獎勵,可以激發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又如,對于小學語文課文《棉鞋里的陽光》的教學,教師可以給學生營造質疑的空間,引導學生說出看到標題的想法。有些學生看到標題可能會產生疑問:棉鞋里怎么會有陽光?課文為什么會取這樣的標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分析課文內容,在分析課文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全面理解課文,從而明確課文標題的含義,同時可以提升學生的質疑意識。
四、質疑課文的寫作手法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課文的寫作手法,在分析課文寫作手法過程中有些學生可能會產生質疑,根據自身的寫作經驗,發現課文的寫作手法和平常自己寫作文的寫作手法有區別,通過提問質疑和解答疑惑可以得出答案。
例如,對于《給予是快樂的》這篇課文的教學,學生在預習課文時發現兩段對話之間插入了心理描寫的段落。學生對此產生了質疑,為了解決質疑,教師可以讓學生理解這種寫作手法的好處。經過學生的課堂討論可以得出結論:作者是為了制造懸念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這種寫作手法很新穎,學生掌握了這種寫作手法可以應用到自己平時的寫作中,可以增強寫作效果,從而為文章添彩。
五、質疑課文的遣詞造句
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些遣詞造句不符合學生的認知,因此學生會產生質疑。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受精彩語句,學生發現問題可以及時提問,通過質疑可以加深學生對文中語句的理解,學生可以形象的感受課文中描繪的事物。
例如,對于《頤和園》這篇課文的教學,課文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這句話寫的很生動,學生可以想象這句話傳達的畫面感。有些學生基于以往的認知習慣,會產生這樣的質疑:這句話為什么用“滑過”,通常語言習慣應該是“劃過”。對于這一質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思考并解答這一問題,學生也會體會到作者用詞的形象性,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語感,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教學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六、利用口語交際引導學生質疑
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到口語交際方面的內容,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認知上的沖突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在口語交際教學環節,教師可以設計矛盾和沖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在質疑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對于小學語文口語交際中的辯論部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會,通過辯論會可以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由于辯論過程具有沖突特征,課堂氣氛也會很激烈。辯論過程需要學生質疑和答疑,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思維和論證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質疑,讓學生在質疑過程中探尋真理。辯論過程需要科學設置辯論主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正方和反方,學生在辯論前需要搜集和整理可以論證觀點的資料,同時搜集的資料必須要有說服力,辯論過程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質疑和答疑的機會。
學生經過思考和組織語言可以準確的表達,一方提出觀點,另一方質疑時可以從容應對、侃侃而談,增強辯論過程的說服力。學生完成辯論后,教師可以對辯論會進行總結和評價,引導學生歸納辯論方法,讓學生明確思辨是辯論的關鍵。通過辯論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辯論能力,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是一門人文性的語言學科,在教學中教師要優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本文主要從“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質疑課文的寫作手法、質疑課文的遣詞造句、利用口語交際引導學生質疑”等方面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質疑能力的培養策略,旨在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和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高建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20(26):15-19.
[2]楊石榴.閱讀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J].文學教育(上),2020(7):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