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
摘要:初中階段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與復雜性。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數學都是公認的學習難度最高的一門學科。所以,當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時,就不能一味的注重采取傳統教學模式,也不能過多關注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要立足于實際,以新課程教學改革為主,側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借此既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與難度,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擴散。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能力;培養
前言:
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任務的不斷推進,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全面擴散,初中教師的主要任務逐漸由提高學生成績過渡到完善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主動創新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借此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抵觸心理,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在數學道路上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將立足于初中數學,對如何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展開分析。
一、更新觀念,奠定基礎
創新教學觀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保障。正所謂,理念決定行動。雖然相比于高中來說,初中階段學生所接觸的學習任務難度并不高,整體學習壓力也并不大,但是數學是一門對于學生的思維以及抽象能力具有較為嚴格要求的學科,所以很多學生在開展數學學習活動時,仍舊會呈現出一定的吃力狀態。加之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學生對于數學學習也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甚至是恐懼心理。如此一來,學生并沒有充足的精力去創新,自然也無法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久而久之,甚至會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逐漸演變成一個只會考試、只會背誦公式的學習機器。
在全新的教學環境中,教師需要主動的創新更新理念,奠定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基礎。
首先,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能夠不斷的學習,并掌握一些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在貫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前提下,將新舊教學模式、教育思想相互整合,以此打造更優質的教育引導體系。
其次,教師需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能夠充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主體意識。在分析一些問題或解答一些數學習題時,教師可以多多參考學生的意見,傾聽學生的想法[1]。哪怕學生的想法不正確,也使其真正經過思考而形成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成果。借此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從而有動力、也有熱情,提高自己的創新思維,逐步提高創新能力。
二、創新方式,提供輔助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單一的教學方法無法輔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所以教師需要對教學手段加以適當的優化,引入一些先進的工具或者辦法,打造全新教育體系。通過這一方式,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注意力及學習興趣的加強,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數學教育體系。
首先,教師可以適當的引進信息技術。在當前時代,信息技術早已不只停留在大眾的工作以及生活中。很多時候在教育領域,也能夠發揮較強的作用。初中階段學生接觸的很多數學知識中,都包含較高的復雜性與抽象性。例如函數知識、幾何知識。在講解類似的知識點時,教師完全可以引入信息技術,借助技術的動態化功能,為學生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便于學生理解,也便于學生有創新的基礎。
其次,教師可以加強教學的趣味化,鼓勵學生根據教學主題執行一些任務,在處理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除此之外,在階段性復習中,教師可引入知識競賽、數學小競賽等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創新,主動對知識加以二次加工。在夯實學生基礎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其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三、激發興趣,調動意識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就在于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擁有了興趣,學生才有前進的動力,才有主動創新的想法。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結合教學現狀分析,很多學生對于數學都不具有較高的興趣。由于其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且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呈現出明顯的枯燥性,所以數學一躍成為學生公認的討厭學科之一。基于這一前提,教師需要做好有效的轉化,通過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豐富其數學學習體驗[2]。比如,在學生每一次完成數學問題回答后,教師都需要認真的解析學生的想法并對其實施評價。對于能夠站在不一樣視角上解決問題或提供解題思路的學生,教師一定要予以激勵,以此對學生形成激發,使之主動創新。
其次,教師要加強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正所謂知識來源于生活而言,要應用于生活,數學恰好就是這樣的一門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創建生活化情景或生活化案例,也可帶領學生開展一些與生活有關的數學探究活動實踐活動,在豐富真實的體驗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有意識激發自己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也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成就感。
四、創建氛圍,豐富體驗
良好的氛圍會對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思維形成直接影響。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注重氛圍的營造,借此打造多樣數學世界,優化學生的課堂體驗,進而為其創新能力、思維的發展提供溫床。
首先,教師要提升學生的課堂地位。提出問題后,先要求學生展開思考,而不為其提供思路,干擾學生的想法。多多開展任務導學、小組合作、問題驅動一類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真實體驗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效果,發散創新思維;其次,教師要創造活躍性的創新氛圍,要鼓勵學生創新。例如,在講解“垂直”相關的知識時,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能夠驗證垂直關系的方式,并對方式進行驗證,激發其創新意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時代教育領域所提出的主要要求,也是數學教師必須要開展的一項工作。創新能力的形成對于學生學習效果及綜合素養的提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上,教師作為學生的主要引導者,需要主動地做出教學創新,創新觀念、創新方式,側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創新氛圍、創新體驗,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全新的教學體系下,驅動學生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閆梅蘭.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14):165-166.
[2]李洪亮.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