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圣經》是西方思想文化的奠基石,其中女性形象為數并不算多,而他瑪就是這些女性形象中的一個,出現在《創世紀》第三十八章當中。舊約圣經當中的他瑪逐漸由扁平形象成長為豐圓人物,由附屬的被動角色質變為勇毅智謀的獨立女性,本文將通過具體情節來分析他瑪的人物形象。
關鍵詞:《圣經》;他瑪;猶大;女性形象;人物分析
引言
他瑪的名字是“棗樹”或“棕櫚樹”的意思,是舊約中記載的一個人物。她是猶大的大兒子珥的媳婦,是法勒斯和謝拉的母親。她犧牲了自己的名譽和乃至差點喪失生命就為了實現她長久以來的愿望。他瑪從平淡的形象逐漸成長,從被動的角色成長為勇敢機智的獨立女性角色。她的悲慘故事并非是孤立的事件。如果不去在更大的語境中解讀,可能會出現斷章取義。《圣經》中的他瑪形象有很多特點,也有很多方面,因此,研究《圣經》中的塔瑪形象和女性意識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他瑪呈現出來的是一個遭受到制度戕害的女性形象。
在創世紀第三十八章中,他瑪先成為了猶大的長子珥為妻,珥卻因自己的罪孽被耶和華殺了。猶大就請次子俄南和他瑪同房,為長子珥留下后裔。不過,俄南采取中斷性交的方法,避免生下不屬于自己的后代。耶和華憎恨俄南的做法,也使俄南死亡。那時,猶大怕第三個兒子示拉若與他同房,他瑪就跟隨獨生子到他哥哥那里去,于是讓他瑪先回娘家。但他瑪看到示拉已經長大了,也不履行諾言……這里展示出的希伯來文化中,女性被降低到從屬于男性的社會地位,是附屬于男性的存在,受父權和夫權支配和控制。他瑪一波三折的經歷帶給這個女性的是一次次的失望和痛苦直至完全絕望,他瑪完全喪失了女性自身的權利,成為了繁殖的工具,成為了大環境中的受難者,最后導致的他瑪對猶大的復仇。
二、他瑪有著反抗的精神,有著獨立的思考與抗爭的意識,雖然被控制在了騙局中,但是她敢于撕破騙局的網,與命運做最后的反抗。
他瑪在后來被送回娘家做寡婦,但是她仍沒有忘記一件事:神要透過女人的后裔族,賜下世人的救世主。他瑪聽說猶大要剪羊毛路過她所在的城,她就扮成一個妓女,把她公公給騙了,不管怎樣,她有了猶大家的血脈。他瑪的所做出來的一切在他人看來是瘋狂的:這其中包括“克死”自己的兩個丈夫;當自己無法再下嫁給第三個男人時,就去勾引了自己的公公。這在一般人眼中卑鄙下流的事情,但是他瑪卻能夠忍受他人的唾罵、律法的處置,只想把福音傳遞下去。他瑪認為自己所受到的種種苦難和福音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她不會因為自己前面兩個丈夫的死去而動搖,一心只想著死也要把福音傳遞下去。令人意外的是,他瑪是記載在耶穌基督家譜中的第一個女人,作為一個女人,他瑪能夠進入到基督的家譜當中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從這個情節看來,他瑪敢于和命運的不公相抗爭并最終取得了成功,足以看出他瑪內心不同于女性一般的順從的心理,而是運用自己的頭腦和膽量去與現實做最后一搏式的抵抗。
三、他瑪是富有智慧的女性,能夠沉著冷靜地設計出極其細致有效的布局。
他瑪在聽到猶大要路過的消息時,就坐在她公公會經過的城門口,戴上了面紗,以此假扮成為妓女。當猶大來到這個的時候,因為他瑪戴著面紗,所以猶大并沒有認出他瑪。猶大決定以一只羊作為代價,而他瑪卻要求猶大的印、帶子和杖來抵押。后來他瑪也與公公猶大同房并且懷了孕,猶大后來送去羊羔時,發現他瑪已經帶著印、帶子和杖離開……最終猶大不得不承認她和孩子,并且認為他瑪比自己更為公義。由此可以看出他瑪所體現出的那種女性獨有的智慧與嚴謹的形象特征。
許多人認為創世記三十八章與周圍的信息是不和諧的,突然插入的故事情節似乎前后并不連貫。其實并不是這樣,本章經文中的類似詞匯,如帶子,印章,杖,以及猶大的悔改與轉變,將這一章和稍后幾章的信息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在這一章中猶大的言行與稍后幾章中的猶大之間的轉變強烈對比下,我們看到上帝恩典的大能在一個悔改之人身上的彰顯,上帝的恩典在猶大和他瑪的身上清楚的體現出來。
綜上所述,他瑪骨子里帶著堅忍與毅力,頭腦里又充滿了女性的智慧,只不過在特殊的背景環境下,女性的獨立與自由不會被尊重,因此造成了其命運的悲劇性,也造就了他瑪這個《圣經》當中眾多女性形象當中普遍而卻又著獨特意義與價值的一個。
參考文獻
[1]趙建宇.《<圣經>中他瑪形象的演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11).
[2]趙建宇.《女性主義視角下的再詮釋——<圣經>中他瑪的悲慘故事》[J].《作家》,?2011:(22).
[3]何多.《淺議中國古代與圣經舊約女性觀》[J].《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研究》,2020:(10).
作者簡介:曲洪錦,出生日期:2001.04.10,性別:男,民族:漢
籍貫:遼寧省瓦房店市,專業:漢語言文學(師范),學歷: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