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有助于學生理清閱讀學習思路,提升對文本中語法知識、詞匯及表達方式的學習效果。本文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為研究對象,對思維導圖進行簡單的介紹,對如何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工作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杜蘭,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學。
思維導圖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能夠將抽象籠統的知識轉化成簡單直觀的形式,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展示思維導圖的運用效果,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呢?本文筆者就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進行分析。
一、思維導圖相關內容
1.思維導圖定義。思維導圖(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導圖、概念地圖、樹狀圖,是用語表達發散性思維的圖形工具,具有簡單有效的作用,實用性非常強。運用思維導圖解決問題時,利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將各級主題關系以非常明確的方式呈現出來,充分地體現出大腦思考的過程中與知識接收的過程。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需要利用不同的顏色的線條、文字、框架等將信息聯系在一起,構成信息網絡,為更好地理解文化知識提供良好的基礎,以此提升使用者能力與素質的發展。
2.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促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發展,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與學習技巧,提升語言學習效果。通過對思維導圖特點的分析,在英語教學中教學主要能發揮以下幾點作用:第一,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文章。思維導圖在閱讀過程中的運用,可以對學生閱讀思考的問題進行全方面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技巧與方法,提升自身的閱讀學習與解決問題能力。第二,思維導圖的制作靈活,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基礎。對于學生來講,英語閱讀是一項難度比較大的學習活動,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要理解文章的內涵,同時還要掌握文章中出現的詞匯、語法知識等。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知識面,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在無形中提升閱讀學習效果,促使學生學習技能的發展。第三,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導圖運用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思維導圖,將閱讀中獲取的知識以更多的方式表現出來,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與學習能力。第四,激發學生閱讀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將閱讀內容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快樂與成就感,以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第五,促使學生邏輯思維培養。思維導圖對使用者的要求較高,良好的思維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是使用者必須具備的品質。在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素質與能力。
總之,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真正地實現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提升教學工作質量,促使學生健康發展。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靈活運用這一方法,將此與學生學習充分融合,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促使閱讀教學活動順利實施。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
1.閱讀前運用,調動學生興趣。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的表現形式,教學效果非常理想。英語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運用在閱讀前,將與閱讀內容有關的知識信息體現出來,為學生更好的閱讀學習提供便利。在課堂教學中,針對閱讀內容做好準備工作,并用思維導圖將此體現出來,引導學生將日常積累的文化知識與生活充分結合,為更好地閱讀活動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保證。在閱讀前的準備工作中,教師可以就閱讀主題設計一些問題或者提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主動與教師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與生活經驗,并將此體現在思維導圖中,為接下來的閱讀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
以“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為例,這一內容主要介紹了英語這一語言的發展,Reading部分“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圍繞英語語言的發展歷史這一話題,進行討論,介紹了英國英語、美國英語、澳大利亞英語、印度英語、新加坡英語等不同群體語言的慣用法和不同的發音規律。這一閱讀內容意在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在閱讀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就不同地區的英語文化進行互動,讓學生說出自己理解的英語文化,并以思維導圖的方式表達出來。教師:Do you know which countries English is the mother tongue?學生:UK, USA, Australia, New Zealand。教師:Is the English expression the same in each region? 學生紛紛搖頭。教師:Why?學生1: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pronunciation is somewhat different, in the textbook is marked。教師: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English culture?學生2:I want to know the pronunc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n different countries。學生3:I want to know how English is used in every country。當師生互動后,教師可將學生想要了解的內容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出來,如圖1所示,并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找出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補充思維導圖。
2.閱讀中運用,理清學習思路。將思維導圖運用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理清學生的學習思路,使學生對閱讀主題、知識點產生更加清晰的認識。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教學,也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設計思維導圖,鼓勵學生將自己獲取的知識以導圖的方式表現出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學生并沒有使用思維導圖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會出現思維不清晰的情況。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制作方法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如何制作思維導圖,體現學習知識,以此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進行“Wildlife protection”中reading部分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思維導圖,將文章內容以直觀的方式體現出來,使學生更加快速地理解文章內容。這篇閱讀內容主要是為圍繞daisy與野生動物之間的對話,闡述當前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惡劣,意在培養學生的自然保護意識。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思維導圖如圖2所示。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找出思維導圖中描述的內容,如對話對象、野生動物面對的困境、如何保護野生動物等。當閱讀教學結束后,則引導其對課本知識進行補充,說出自己對野生動物保護的看法,以此夯實學生閱讀基礎,提升課本知識學習效果。
3.閱讀后運用,夯實學習基礎。在閱讀教學結束后,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將閱讀中獲取的知識全部直觀地體現出來,鞏固學生學習基礎,提升課本知識學習效果。一般來講,閱讀文本中包含的知識信息非常多,都是需要學生掌握與運用的。當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就閱讀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整理,將自己的理解的知識與獲取的信息整理出來,做好相關的記錄,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以“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為例,閱讀教學結束后,對學生問道:The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festivals of which countries? What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patterns do you master?Do you have any new feeling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制作思維導圖,將閱讀中獲取的知識整理在一起,并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課后環節,思維導圖的運用十分重要,是夯實學生學習基礎、提升課本知識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以此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使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中,將思維導圖運用在閱讀前、閱讀中及閱讀學習后,使學生在這一思維工具的支持下,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與方法,以此提升教學質量,促使學生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龔素梅.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分析[J].文淵(小學版),2020(1):341.
[2]張文英,賈樹珍.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研究[J].讀與寫,2020(25):148.
[3]施旦輝.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95):105-106.
[4]王俊娜.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研究[J].新東方英語,2018(9):62.
[5]楊宇佳.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研究[J].新東方英語,2018(8):187.
[6]鄧娜.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J].速讀(下旬), 2019(1):100-101.
[7]梁至資.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