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鋒
【內容摘要】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素質化教育的基本方針,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推動人才綜合素質的發展,本文將以初中階段的課堂建設為宏觀視角,立足于語文設計,分析閱讀教學開展對初中語文課堂的重要意義,并闡述當下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基本問題,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列舉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措施,希望能夠給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幫助,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現存問題? 解決方法
引言
隨著素質化教育和新型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當下國家在宏觀上對學校課堂的要求相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顯的調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理論知識背誦為核心,而是更加強調思想和情感的引導,這種變化也給教師的創新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而語文作為培養學生感性思維和文學能力的重要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也應當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視和關注,特別是就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要尤為強調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一、論述閱讀教學之于初中語文課堂的重要意義
1.激發主體探索積極性
從初中生的發展狀況中可以看出,他們正處在思想和意識成型的黃金時期,并且他們對新奇事物也往往抱有較為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初中生接觸的文章,本身就具有十分明顯的多樣性特點,在體裁和內容上都有不同的差別,并且也傳遞著多樣化的理念和價值,所以初中生也會被這些文學內容所吸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采取科學可行的辦法,開展閱讀教學工作,能夠在學生已經產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他們主動對課堂知識進行分析,對文章的內容和主旨進行思考,梳理相關的知識點,積累學生的文學素養。而且,閱讀教學能夠改善填鴨式教學的弊端,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脫離出來。另外,教師也可以用角色朗讀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工作,讓學生自動帶入文章主人公的情感,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力。
2.提高主體審美素養
從語文教材的編撰中可以看出,書中所選編的文章都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值得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探索。而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文章的內容,從中總結出與現實息息相關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而且,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從文章中提煉出不同的重點,并讓學生從重點出發,通過綜合角度的思考,分析文章的本質內涵。例如在學習《背影》這一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出多樣化的思考性問題:作者為什么要把背影作為文章的題目?文章中作者和父親的對話能夠表現出什么樣的人物特點?作者在與父親交談的時候有什么樣的心情?火車站月臺這一異象傳遞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等等,這些都可以讓學生站在作者的立場上去探究字里行間的情感,品味文章的文學價值。
3.鍛煉主體寫作能力
閱讀不僅僅是學生體會文章情感的過程,更是學生積累素材和技巧的過程,而這些有用的資料和信息,也恰恰可以成為輔助學生作文寫作的重要工具。首先,開展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整理文章中較為優美的語句,摘錄富有哲理的文段,并在日后的寫作中進行提煉和運用。其次,開展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和寫作手法,提煉段落分布的規則和順序,并以此為基礎,讓學生提高寫作的科學性,優化段落的整體布局。
二、論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基本問題
1.主體地位不突出
當下,有相當一部分初中語文教師仍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把自己當作課堂教學的領導者和支配者,采用填鴨式的模式,把知識強制性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并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問題的時間。在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在學生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已經把正確答案公布出來,然后讓學生按照標準答案的思路去生搬硬套,直接使用到其他類型的閱讀習題上。而且,有許多教師并沒有優化自身的閱讀教學方法,僅僅是按照教材上編排的內容,按部就班地講解內容,他們認為閱讀教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筆試成績,并不能真正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成長。這種忽視主體地位,一味講求任務完成量的教學方法,不僅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會讓學生認為語文課堂是枯燥且無趣的。
2.多角度理解不充分
目前,大多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的時候,都會讓學生從特定的角度去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按照教材上的思路去確定主旨內容,并沒有給學生發揮的空間和余地,反而會否定學生的其他思路。而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教師都是按照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書本上的安排,設計課堂的教學重點和閱讀目標,并沒有分析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也沒有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具有十分明顯的形而上學的特點。這種限制思維空間的閱讀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探究文章的含義,反而會讓學生的想象力受到嚴重的打擊,不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健康發展,甚至會導致語文課堂與實際生活相脫節。
3.課外閱讀匱乏
素質教育向來鼓勵學生拓展自己的閱讀范圍,接觸更多類型的文章,并在接觸的過程中學會背誦一些課外的詩歌與文章,這也就意味著,課外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視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過于強調中考的重要性,在課堂上也僅僅以書本上的文章內容為主,并沒有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拓展和引導,而學生在面臨文化課的學習壓力時,也難以擠出足夠的時間去接觸一些課外讀物。再加上,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反復強調一些必備的重點課文,對于那些略讀或者是自讀課文的關注少之又少。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面也會變得越來越窄,他們只愿意把精力放在必背文章上,并不會對人文知識的積累產生好感與興趣,文學素養的發展也會受到明顯的阻礙。
4.忽略個體創造力
閱讀教學不僅僅要求學生學會理解文章的思想,更是要求學生要以此為基礎,懂得拓展自己的思維和事業,懂得發散自身的思維,激發出自身的創造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創新教育在初中語文中卻始終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盡管閱讀教學兼具了理論性和人文性的特點,但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卻經常會割裂理論性和人文性之間的關系,忽略了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引導,這也就導致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很難形成較為系統的思想體系①。
三、論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措施
1.突出學生課堂地位
新型課程標準和素質化教育始終強調學生的主導者地位,強調教師作用的調整和轉型。對此,教師也應當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和思想,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與好感。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圖片或者是視頻,在課堂上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強化閱讀教學的感官刺激性,讓學生能夠受到情境和氛圍的引導,提高對文章的感知力。同時,教師也要在文章解讀的時候,給學生留夠充分的討論時間,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解決自身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另外,教師也要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和平臺,讓學生自主探究文章的內容,并在班級內向其他同學講解文章的大意,特別是就文言文的學習來講。再者,教師也應當為學生提供參與課堂的機會,讓學生也成為評價的主體,幫助他們審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②。
2.推動多角度解讀
多角度解讀能夠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思維和想象力,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價值取向,選擇文章中的語句或者是段落,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加以嘗試性實踐,例如,在學習《桃花源記》這一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選取文章中較為精妙的語句,讓學生分析字詞之間的含義,解讀陶淵明想要傳達的情緒和思想,例如“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等。再比如,在學習《岳陽樓記》這一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品味并賞析:“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從不同人物所處的地位入手。這種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解讀教材的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更多探索的樂趣,也可以讓教師在課堂上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為課堂的多樣化建設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3.拓展課外閱讀范圍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教學的重要補充和輔助工具,能夠讓學生在閑暇之余得到更多的寫作素材和資源,所以應當得到教師的重視和關注。教師可以從原有的教材入手,從文章的作者出發,讓學生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例如朱自清的散文集,毛澤東的散文和詩詞,冰心的文章和詩歌,李白的詩歌等等。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把自己在課下閱讀的內容以階段性總結的方式在班級內展示出來,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思想上的碰撞,同時也可以集思廣益。另外,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從課外閱讀中進行創造性思考,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能夠把文本和現實聯系到一起。例如,在學習《華南虎》這一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從中國的野生保護動物入手,讓學生聯系到現實生活中的瀕危動物,引發學生對環境和生態的思考,讓學生針對野生動物保護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或者是搜尋相關的資料,發表演講,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意識的引導下,根據任務的需要去搜集相關資料,并制作成屬于自己的東西,拓展自身的視野,提高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總而言之,課外閱讀和創造力的培養應當緊密聯系到一起,教師也需要深入解讀教材,為學生推薦課外讀物③。
結束語
綜上所述,持續性推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感性思維的應有之策,也是積累學生文學素養和人文修養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主體興趣的引導,多角度思考,課外閱讀拓展以及創造力培養這幾個角度分析了改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的方法,整體上具有合理性與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但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應當如何抉擇,仍舊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來科學設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注釋】
① 郭志宏.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淺析[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16):493-494.
② 周蘋.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淺析[J]. 考試周刊,2019(96):51-52.
③ 李淑娟. 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方法探討[J]. 考試周刊,2019(50):50.
(作者單位:甘肅省玉門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