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蘭 陳涵 王一峰 馮永寶 于竹青 王倩倩 胡勇


摘 ?要:“課程思政”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載體和呈現方式。以“課程思政”為目標進行教學改革,探索在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專業課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增強學生們的愛國意識,擴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有效地促使學生為自己規劃人生。
關鍵詞:立德樹人;育人;課程思政;專業課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5-0148-0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 is the channel carrier and presentation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 as the goal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the infilt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technology courses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atriotic consciousness, expanding their horizons and knowledge, and effectively prompting students to plan their own lives.
Keywords: 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educating/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 major course;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 Technology
一、推行“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為新時期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法[1-3]。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4-5]。
習總書記的講話深刻回答了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具有很強的戰略性、思想性和針對性,是指導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我們要進一步增強立德樹人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立德樹人的核心地位不動搖,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激發廣大青年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的信心和決心。
如何落實立德樹人,必然離不開“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從教育部新頒布的相關文件來看,“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在角色定位上是不一樣的。在高校課程體系中,“思政課程”是“立德樹人”的核心課程、靈魂課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課程思政”的角色定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指出:“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這說明,“課程思政”是落實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需要,作為教師應致力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與功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載體渠道,開展“促使知識傳授與價值觀教育同頻共振”的教育實踐活動。因此“課程思政”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載體和呈現方式。
從現有的實踐探索來看,無論是“思政課程” 還是“課程思政”,都是以“課程”教學為手段,以教師為關鍵,以學生獲得感為目標。不同之處主要在于“思政課程”要“灌輸有方”,“課程思政”要“融入有道”,在專業課、通識課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方式之一。比如課程的授課教師通過積極探索、深入挖掘所講授課程中蘊含的育人元素,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活化教學形式,尋找育人元素與知識點的契合點,潛移默化地開展思想引領,促進學生思想認識的升華和價值觀念的提升,增強學生們的愛國意識,擴展學生們的視野和知識面,有效地促使學生為自己規劃人生。
二、專業課程中的課程思政探索
(一)本課程已經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南京工業大學2014年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是全國109個同類專業中首家通過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也是江蘇省材料類專業中第一個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2017年(有效期2018-2023年)第二次通過了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無機非金屬材料(包括陶瓷、玻璃、耐火材料、水泥材料)的生產過程原理、生產工藝過程中的共性、特點及產品性能。并使學生了解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組成、結構、性能之間的聯系,同時對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生產原理與工藝因素及其產品使用等有較全面理解和掌握。為解決在材料生產過程中遇到各類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畢業環節及以后參加生產實踐及科學研究做好必要的準備。
本課程的特點是重專業知識,重基礎知識應用,接近生產實踐,是專業基礎課程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和材料測試方法等理論知識應用的具體體現課程。各高校都在針對專業或專業課程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教學改革嘗試[6-8]。本課程教學團隊于2016年承擔了江蘇省在線課程項目,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NJTECH-1001752219?tid=1450246457)建成了完整的課件、視頻、測驗、作業等在線教學資源。自2017年開始開展了基于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專業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并已在四個學年面向公眾開放(見圖1),且已于2019年申報“國家一流在線課程”。2020年2月16日第七學期開課以來,受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課程面向國內外學習者,免費開放了網絡資源的在線教學。本學期選課人數達到了1864人。很好地貫徹了教育部的“停課不停學”,幫助學生們在家順利、高質量、圓滿地完成了課程的學習。
(二)積極探索“課程思政”育人元素
為了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能很好地在課程中貫徹“課程思政”育人元素,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課程教學團隊積極通過各種網絡平臺認真學習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并參加了關于立德樹人、“課程思政”的在線系列培訓講座。因此,基于課程的教學改革,我們結合課程目標以及對學生知識、素質和能力培養,在共同研討基礎上重新梳理課程教學大綱,結合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以及知識的傳授,積極探索、深入挖掘本課程中所蘊含的育人元素,有機融入到所講授的知識點中。截止目前我們探索性地挖掘了如下相關“課程思政”的元素融入教學中。
1. 在開學第一堂課中,引用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的話:“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創新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并且學會了獨立思考與工作,他必定會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些主要以獲取細節知識為其訓練內容的人來說,他一定會更好適應進步和變化。” 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教學的目的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創新能力。希望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善于思考、有意識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2. 從無機非金屬材料在當今時代發展中展現的應用、存在的瓶頸及發展趨勢,充分體現我們作為材料人、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擔當,勇做時代的弄潮兒。
3. 盡管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是在原料選擇時一定要充分認識每一種原料的優缺點及特性,以及對開采價值不大或者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我們會選擇合成原料,以不斷增強資源憂患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從而體現愛祖國大好河山和以人為本精神。保證產品環保、低成本、高效率、高性能、高收益,永葆市場競爭力。
4. 在利用天然原料制備粉體時,從設備選擇和加工認識了解設備工作特性,體現學生的環保意識、經濟意識及效率意識。
5. 在超微粉的制備時,因為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方法和設備合成一些新材料,引入發展新材料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作為當代年輕人一定要有創造精神和奮斗精神,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添磚加瓦。
6. 在對配合料進行成型時,不同成型方法都對含水率有“合適”“均勻”“適當”要求才能獲得預期具有優良性能的制品。從而引申指出做事做人如對配合料的含水率要求一樣,要恰如其分、恰到好處、不偏不倚、適可而止。
7. 從壓制成型對粉料顆粒級配要求,引入堆積特性知識運用實例,體現思想觀念要突破陳規,體現協同或團隊合作意識,才能獲得更好的性能或發展。
8. 從不同燒成工藝、燒成設備、燒成方法等的對比,引出節能降耗的重要意義。指出應該加快節能環保技術的進步,積極推進以節能為主要目標的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提升我國陶瓷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影響。
9. 通過對釉料組成、釉料性能的分析,強調我國傳統釉料配方和工藝,在當今社會對環保健康的高要求之下如何取精去粕、不斷發展。
10. 結合普通陶瓷和特種陶瓷,綜合各工藝過程突顯歷史上我國陶瓷業在全球的重要地位,提出我國當今材料人應努力的方向。
11. 結合玻璃材料在近現代科技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講述我國近代科技發展的挫折與艱辛。增強對我國玻璃工業發展的責任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教育:舉例講述我國“洛陽浮法”技術的誕生、發展歷史,以及超薄電子浮法玻璃的重大技術突破,講述我國汽車玻璃在全球的地位和影響力。
12. 從耐火材料的生產、使用以及廢舊耐火材料再生等方面介紹耐火材料對節能環保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奮斗精神。
13. 水泥行業的發展關系著我們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服務于社會經濟建設。水泥的第一要務是滿足市場需求。對資源產生巨大消耗的水泥產業,在環保層面如何用更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滿足社會經濟建設需求才是水泥行業未來發展的真正價值所在。因此學生要能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推動技術進步,促進水泥行業健康發展,實現水泥的行業價值,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4. 水泥的性能決定著整個建筑物的使用壽命,作為工程師要充分了解水泥的性能和使用場所,不要以次充好、偷工減量等,積極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
15. 水泥中摻入的混合材料大部分為工業副產品、固體廢棄物,有利于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建設美麗中國。
16. 作為水泥原料的石灰,《石灰吟》古詩借吟石灰“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煉造過程中表現了作者不避千難萬險,勇于自我犧牲,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從而揭示我們作為新一代“后浪”,在將來的學習、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也要不避千難萬險,勇于自我犧牲,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三、“課程思政”在課程大綱中的落實
團隊教師不定期通過線下線上教學研討會,明確在課程教學中融入育人元素的迫切性,并鼓勵教師們在日常教學及科研工作中,不斷認真思考提出新的育人元素,在團隊教師研討基礎上進一步落實到教學大綱中,以此作為本課程每一位任課老師授課的準繩。本著“以學生為中心”,既要體現課程基本要求,也讓學生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并且讓學生明白專業課程學習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和自身的“成人成長成才”密切不可分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教學大綱中的落實情況如表1所示。
四、結束語
盡管課程團隊的老師們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重要指示基礎上,對如何把“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程的教學中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認識,但仍需要深入學習、領會、挖掘、探索和落實。在后續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和凝練“課程思政”育人元素,并把其融入到中國大學MOOC的在線教學內容中,打造具有工科特色的材料類線上一流課程,為更多的學習者提供學習,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中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范式變革。只有我們授課老師既精于“授業”和“解惑”,更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有助于增強學生們的愛國意識,有助于擴展學生們的視野和知識面,并能有效地促使學生規劃自己的人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
[2]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N].新華社,2019-3-14.
[3]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新長征(黨建版),2021(3):4-13.
[4]習近平就高校黨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持立德樹人思想引領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工作[N].人民日報,2014-12-30.
[5]吳宏亮.在改進中加強,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Z].微信公眾號: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4-12.
[6]胡秀蘭,袁樂凡,邢順,等.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的教學改革嘗試[J].淮北職業技術學報,2017(16):46.
[7]胡秀蘭.基于OBE理念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J].高教學刊,2020(5):77.
[8]黃曉晨,熊明文,李宗群.課程思政在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教學中的路徑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1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