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美
摘 要: 近些年國家對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要求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掌握相應的知識點。對于小學語文來說,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需要學生具備充足的字詞積累量,還要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將民間故事融入教學的各個階段,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文章主要對民間故事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進行探析。
關鍵詞: 民間故事;小學語文;教學融合
一、 引言
語文是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核心課程,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掌握一定的字詞,對句式結構有所了解,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這樣才能為后期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能力比較薄弱,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中來,影響了自身的學習質量。而多數民間故事語言幽默,想象豐富,充滿浪漫色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為了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致,促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民間故事與語文教學任務融合在一起傳授給學生,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增長自身的見識,提高自身的語文素質。
二、 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
(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接受新知識比較被動,很多學生在掌握字詞的過程中,通常一個簡單的字詞需要大量的時間,反復進行練習。再加上他們比較活潑好動,在面對這樣的學習方式時,部分學生在經受各種挫折之后,會產生放棄的想法,以懈怠的情緒面對語文,從而給自身的語文學習帶來不利的影響。
(二)講課方式比較單一
〖JP+1〗在國家提出新課改的教學政策之后,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開始積極地轉變自身的講課方式。但是由于小學生每個學期的語文上課時間是有限的,教師每個學期都有固定的教學任務,為了在課堂上能夠順利地給學生講解更多的語文知識,教師在課堂上很少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由討論語文知識點中涉及的民間故事,整節課堂時間都是由教師進行掌控,講課方式比較單一,基本上整個學期都是固定的講課模式。這樣的講課方式容易讓學生對課堂上的講課內容產生疲倦感,在聽課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集中自身的注意力,降低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三)忽視了民間故事的引入
這些年學生的升學壓力比較大,即使在小學階段,每個學期都有硬性的字詞、閱讀以及寫作的教學任務,學生一旦在學習的過程中對這些任務掌握不夠充分,那么在后面的考試階段就難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基本上是根據每個學期的教學任務進行講課,在課堂上主要以知識點的講解和傳授為主,忽視了民間故事的引入。
(四)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強
由于小學生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教師一般會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的學習任務。部分教師在布置任務的過程中,會在練習字詞或者閱讀的過程中,給學生穿插一些民間故事,但是小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沒有階段性和長遠的規劃,導致他們在面對教師布置的任務時,經常是以應付的心理只為完成,沒有自主學習民間故事的意識。
三、 將民間故事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和做事的過程中,主要是以自身的興趣為主,對于自身喜歡的課程,學生在聽課和完成任務的時候能夠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來。針對這樣的現狀,教師將一些豐富有趣的民間故事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使他們在學習民間故事的過程中了解一些民間習俗以及諺語等,拓展他們的知識面。
(二)豐富教學內容
以往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根據課本中的教學知識點,向學生傳授相關的語文知識,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當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將民間故事引入其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語文教學的內容,豐富講課資源,促使學生在聆聽和學習中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三)傳承民間文化
中國文化內容豐富多樣,民間故事也是其中的一種。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將民間故事融入其中,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增加自身對民間故事的了解,提升自身對民間文化的認識,將一些優良的民族精神和民間文化在學習中不斷傳承下來。
四、 民間故事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的對策
(一)借助多媒體傳播民間故事,提升學生對民間故事的了解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會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結合課本中的教學任務,向學生講述一些知識點。但是多媒體中展示的內容,與課本上的知識沒有任何區別,學生的聽課方式只是從看書變成了看多媒體,這樣的教學現狀沒有將多媒體的視聽優勢充分利用起來。因此,為了能夠將民間故事有效地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起來,教師可以在課前將課本中的內容進行系統地梳理,然后深入探索可以滲透民間故事的點,在網絡上查找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民間故事視頻,穿插到多媒體課件中,在語文課堂上通過Flash播放給學生。例如,在講到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這則文言文時,教師在網絡上通過搜索引擎,在上面查找一些關于司馬光砸缸的視頻。由于小學生的上課時間是有限的,教師挑選一條經典的砸缸視頻下載下來,然后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了解到司馬光砸缸的內容。當學生觀看完畢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隨機詢問學生觀看完這個視頻的感受,讓學生將自身的想法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將課件中的視頻內容進行大致的梳理,明白教師通過播放民間故事司馬光砸缸想要傳授的道理。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在回答的過程中會將自身的目光集中到司馬光熱心助人、心地善良方面。教師可以在他們回答完畢之后,將司馬光的生平經歷進行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告訴學生純正品行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在學習完這個民間故事之后,不僅對司馬光砸缸有了充分的了解,還能培養自身樂于助人的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