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薇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科交叉越來越成為教學的一大特點。小學語文課程作為一門極具人文素養的學科,在幫助小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本文從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實際入手,探討了小學語文課堂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效結合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一、小學語文課堂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結合策略
(一)與課文教學結合,加強道德情感渲染
課文是承載教學內容的主體,課文內容所蘊含的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等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在課堂上,小學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分析,對重點內容加以理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從而對學生展開思想。例如在進行長春版五年級上冊教材《高尚的行為》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分析文中老師批評學生的句子,并且據此對學生開展教育。文中的教師對學生“肆無忌憚”“欺負”“嘲笑”這些行為給予了嚴厲的評價,說他們是“卑鄙無恥”,甚至“玷污了人這個字眼”。從這些句子當中可以看到教師對“欺凌”的態度,之后教師就可以自然而然引出“不要欺負弱小”這個主題。
(二)與生活化教學結合,在語文與生活的聯系中深化道德思想教育
最為重要的是,與生活化教學結合的方式,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生樂于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并且將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當中,也有助于小學生更好地糾正自己的言行。例如,教師在進行有關“道德”主題的課文教學時,就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討論“如果過馬路時沒有紅綠燈,也沒有警察叔叔,能不能闖紅燈”“去超市買東西時,收銀員阿姨少收了錢,我們應不應該主動告訴她”等問題。通過這種在生活中滲透語文、在語文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能讓小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習慣加以規范,認識到自己在道德方面的不足之處。
(三)與寫作教學結合,在寫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入理解、表達“真善美”
為了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師還可以將思想品德教育于寫作教學相結合,讓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深入理解和表達“真善美”的主題。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作是一個表達自我、抒發情感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小學生需要針對作文的主題進行思考和構思,這不僅能夠體現出小學生的作文水平,而且還能夠體現出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讓教師能夠在小學生的字里行間反復斟酌,從而掌握好學生的思想動態,然后針對薄弱環節,進行重點教學。
二、結語
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培養小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要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采用生活化教學、在寫作教學中融入品德教育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周立丁. 試論小學語文課堂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結合策略[J]. 文淵(中學版),2019(08):692.
[2]徐立良. 試論小學語文課堂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結合策略[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8(1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