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云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優良品質的重要學科。本文通過具體論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采取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意義,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生活化教學策略,為打造高效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9-0025-02
【Abstract】The curriculum of elementary school ethics and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sound personality and good quality. This article specificall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strategies in primary school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s, and proposes life-oriented teaching strategies in primary school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s based on actual condition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creating efficient primary school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Life-oriented teaching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應積極創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策略,全面貫穿生活化的教學理念,統籌整合多種生活化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明白法治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切實增強小學生的道德品質與綜合能力。因此,通過深入探究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生活化教學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學生對周圍事物形成直觀的感受,促使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和道德理論。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引入實際生活中的真實事例,讓學生能夠形成直觀的感受,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本中所講授的相關法律知識和思想道德理論內容。其次,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巧妙地將身邊的人和事與課程教學內容聯系起來,切實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以便學生在準確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相關理論知識與法律規則,同時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和榮辱觀。并且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覺應用法律意識去約束自己的行為。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營造生活化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合理地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營造濃厚的生活化氛圍,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為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點的認知和理解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紀律性”這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事先聯系科代表將以往上課起立問好的環節取消,讓學生先思考:如果課代表生病請假了,該由誰來組織起立問好這個環節?是否在不起立問好的時候讓大家快速進入課堂學習中?課堂起立問好存在的必要性和作用?從學生積極發言的內容中引出紀律性這節內容的相關知識點。然后,在正式授課的過程中開始模擬教學,創設課代表不在場或者取消起立問好環節的情境,看學生是否能及時將注意力投入課堂學習中。這時,教師再順勢引出課堂的教學紀律,即:鈴聲響起的時候,學生應該立刻停止聊天,不再交頭接耳地繼續話題討論,端正坐姿,認真聽教師講課,快速投入課堂學習中。最后,通過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相關的短視頻案例,并列舉出兩個相似的案例:一位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保持端正的坐姿,認真聽教師講課,并積極地與教師進行良性互動;另外一名學生則是在上課的時候睡覺,被教師點名起來回答問題,而教師就學生在上課睡覺的情況給予批評。這樣通過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明白哪些行為是正確的課堂行為?哪些行為又是錯誤的課堂行為?這樣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紀律意識的認知和理解,還能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和參與感。
(二)引入生活化資源,實施生活化教學
教師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挖掘實際生活中的教學因素,強化課程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能夠真正懂得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滲透,以此保證生活化教學的效率。例如,針對當前生活中的“垃圾分類”這個熱點問題,率先在上海市執行干垃圾、濕垃圾分類,以便于垃圾分類回收。但是對于垃圾分類的標準引起了全民的熱議,如分類錯誤便會受到一定的處罰。這樣通過將實際生活中的話題引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進行討論和分析,明確“垃圾分類”這個政策實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效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開展生活化教學過程,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在打造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問題和引入實際案例,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在“老師,您好”這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使用多元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教師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其中,有的學生將自己對教師的敬愛之情融入詩歌朗讀過程中,有的學生則是采取唱歌的形式來表現自己的心聲;還有一些學生為教師送上自己動手制作的精美卡片,以表達自己對教師的崇高敬意。這樣通過采取多樣的教學形式,不但讓整個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躍,還能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四)注重生活實踐,強化生活化教學
教師不能只是紙上談兵,還應該注重生活實踐,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其中,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積極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開展幫扶活動,與老人們說一說話或者為老人們表演一些節目、唱一支歌等,讓老人們的內心感到溫暖。通常,學生在參與這種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其內心也會受到觸動和感染,有效推進課堂教學的開展。
例如,在“主動學做家務活”這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在課堂中播放兩段生活中的視頻:一則視頻是男孩在日常生活中好吃懶做,連自己的個人衛生都依賴父母,當爸爸媽媽想要讓他做一點家務活的時候,他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另外一則視頻則講述的是女孩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勤快,常常在課外時間幫助父母洗衣服、拖地和洗菜,其行為受到了家長的表揚。當這兩個講述不同行為的視頻播放結束之后,教師向學生詢問:“你在日常生活中的樣子和視頻中的哪一位小朋友的形象相近呢?”當教師提出這個問題之后,學生的探究欲望便瞬間被調動了起來,促使學生積極反思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這時,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情況提出下列幾個問題:“同學們,你們在今后的生活中將打算怎么做呢?”有的學生回答說:“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將會自己穿衣服、洗衣服,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蓖ㄟ^從學生回答的內容中能夠清晰地發現部分學生已經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有了一定的認知,且進行了較為深刻的反思,為增強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提供可參考的資料。
總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基礎性、綜合性的學科,對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過將生活化教學策略合理地應用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讓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積極引入生活化的教學資源,以此打造一個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全面增強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莉.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東西南北(教育),2020(06).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