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殷 董麗麗 陳省平
摘 要 大學生的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兩大抓手,然而實務工作中學業促進與職業促進工作常缺乏聯動。本文從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的統一性、斗爭性切入,落腳于二者的辯證統一關系,進而探討其辯證關系對高校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促進工作相融合的啟發與指導。
關鍵詞 學業發展 職業發展 辯證關系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1.001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UANG Yin[1], DONG Lili[1],CHEN Shengping[2]
([1]Student Affairs Offic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2]Office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Abstract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re two major aspects of college education management. However, the promotion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re usually lack of interaction in practice.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zed the contradiction and unity between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nd based on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we discuss how to combine these two aspects to create win-win solution in practice.
Keywords academic development; career development;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學業發展指學生學業成績的進步、專業知識的積累以及學歷層次水平的提升。職業發展指學生職業目標探索、路徑建立、資源準備以及成就獲得。大學生的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是學生成長兩大核心主題,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兩大抓手,兩者辯證統一,密不可分。然而在高校實務中,常見學生將學業發展規劃與職業發展規劃相脫離,學校在學業促進與職業發展促進工作中缺乏聯動。澄清兩者的關系,可為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方向。然而目前還少有研究深入地探討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的內在關聯與相互作用。本文從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的統一性、斗爭性切入,落腳于二者的辯證統一關系,進而探討其辯證關系對高校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促進工作相融合的啟發與指導。
1 同一性:相互融合促進,樹立“學業+職業”貫通發展目標
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具有共同的前進方向,這個一致的前趨力推動雙方產生同頻共振。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也是相互包容,相互貫通的,雙方互相吸收有利因素,學業發展在職業發展目標指引下更加聚焦更加高效,職業發展在學業發展的推動下更加堅實。
1.1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相互依存,同頻共振
學業發展是職業發展的基礎與條件。大學生的職業發展以學業發展為基礎展開。學生在大學期間所學習的專業知識,所積累的專業素質,所沉淀的文化涵養,是打開職業生涯大門的金鑰匙。用人單位在招錄畢業生時,最重視的因素之一也是學生在校的學業成績,因為學業成績不僅能反映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評估一個學生的品質特點,還能預測一個學生未來發展的潛力。因此,科學的職業發展教育,需要建立在促進學生學業發展的基礎上,否則便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職業發展是學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學生的職業發展目標可以指引學業發展的方向,聚焦學業發展的動力,提升學業發展的質量。學業發展在職業發展目標指引下更加聚焦更加高效。當前,學生在大學期間學業發展存在以下普遍性問題:第一,學習動力不足;第二,學習目標不明確;第三,學習方法不得當;第四,學習與實踐相脫離。[1]而這些問題,恰恰是與學生在大學期間缺乏生涯規劃意識,沒有進行職業發展目標探索密切相關。影響大學生學業表現的因素中,職業發展目標是否明確是核心因素之一。對于大多數學生,高中和大學最大的差異在于,高中的學習有非常明確的指揮棒,而大學則需要自己去尋找努力的方向,更深層地去澄清學習的意義,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而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否對更長期的職業發展有清晰的認識和定位,則直接影響其在大學期間學習的動力和質量。因而,學生高質量的學業發展,需要建立職業發展目標的助推,否則便如同無的之矢,無帆之船。
1.2 樹立“學業+職業”貫通發展目標
職業發展與學業發展的過程既有分離又有融合。學業發展可以在職業發展探索實踐中檢驗和拓展所學的知識技能,進一步鞏固學業發展成果。例如,一個有志于自主創業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既可以鍛煉團隊合作能力,又能學以致用,在使用的過程中檢驗知識體系是否完備,創業方向是否可行,從而深層性地理解知識內涵。這樣的實踐體驗也會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未來學業發展的路徑和內容。反過來,職業發展又可以從學業發展所養成的行為習慣與思維方式中汲取養分,進一步發展為專業的職業素養。例如,一個學生在學術科研中所形成的研究性思維,在其職業發展過程中,可以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框架性思維,從而更加科學、有效地應對工作中的困難與問題。
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的最終指向是一致的,兩者可相互融會貫通。因而樹立“學業+職業”貫通發展目標,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指引。將學業發展放在職業發展的框架視野,通過建立長遠職業發展目標,澄清階段性學業發展目標,使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相互貫通,同向共行。[2]賦予了職業發展價值的學業發展目標,就如同給小河里行駛的航船,點亮了通往大海的夢想,往往更能激勵個體,比單純就學習而論學習更能激發學生動力和潛力。
2 斗爭性:從量變到質變,建構“深造+就業”學生成長機制
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也具有一定的斗爭性。它們的斗爭性或對立性,是指他們相互分化、制約、比較的趨勢。斗爭,意味著只有更強大才能繼續存在,因而,斗爭性加快了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的前進速度,催生了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突破了學生深造與就業兩者的壁壘,促使深造與就業成為推動學生成長的雙核動力。
2.1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從量變到質變,實現突破
學業發展和職業發展存在斗爭性,逐漸引起雙方力量的動態差異,產生量變,進一步為質變做準備。在同一時間與空間,個體只能將時間與精力投入到某一事項,而單一事項所蘊含的價值,對于學業發展和職業發展而言,必是有所輕重,無法同等兼顧。學業發展和職業發展的斗爭性,體現于為了優先某一方的發展,可能會延緩或中斷另一方的進程,使雙方力量產生差異。然而,延緩或中斷的過程,并不意味著浪費,而是厚積薄發,為雙方的質變積蓄力量。
當學業發展和職業發展之間相互對立的力量達到了極限,斗爭性則突破極限,使舊的統一體分解,推動新事物產生,從而實現質變。在學生工作實務中,常有學生原先是以獲得更高學歷為目標而升學深造,然而在研究生投入科研的過程中,尋找到新的樂趣和意義感,從而轉變了職業發展目標,重新規劃了職業發展路徑,使原先學業發展和職業發展之間相互排斥的矛盾得到化解,進而形成學生新的思想視野和發展水平。可見,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的相互斗爭,最終實現了個體的螺旋式上升發展。
2.2構建“深造+就業”雙核驅動成長機制
深造與就業是學生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的階段性結果體現。本科畢業后在國(境)內外的高校或科研院所中進一步學習和鉆研,以達到更深的程度,稱之為深造。對于培養周期一般只有4-5年的本科生而言,通過深造進入研究生培養階段求知問學,多學3-5年意味著知識儲備會更加豐富,專業積累會更加深厚,將來步入社會后適應性會更高,發展前景會更廣闊,就業競爭力更強,職業發展選擇更豐富。[3]
高校的學生工作可以學業促進為主要抓手,打造“深造+就業”雙核驅動成長機制。結合專業和學科特點,積極構建“本-碩-博”一體化課程體系,促進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培養層次的貫通,鼓勵本科生畢業繼續深造,把追求卓越的學風內化為學生的行動自覺和優秀習慣。通過支持學生升學深造,深化專業學習、提升專業素養,實現更高質量職業發展,更好服務社會發展需求,從而推進高水平人才輸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為提升“深造+就業”雙核驅動育人工作的實效性,高校可探索建立對各院系的管理評估機制,加快推動“院系辦校”模式改革。依托學生工作第二課堂建設平臺,建立基于六大模塊的院系第二課堂評估機制,包括思想教育模塊、學業輔導模塊、素質培養模塊、升學深造模塊、職業發展模塊、行為規范模塊六大模塊,每個模塊均設置若干可測量、可督導、可落實的觀測點,實現對院系第二課堂建設情況的科學評估。[4]通過學業支持帶動學生職業發展,拓展職業發展支持體系內涵,有力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
3 實踐探索:辯證統一,打造“學業+職業”運行管理模式
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的辯證統一性,是階段性發展與長遠發展的辯證統一性的體現,是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辯證統一性的體現,也是暫時利益與長遠利益的辯證統一性的體現。[5]因而,通過將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工作并行管理,可以實現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的高度統一,促進長時效應與短時效應的高度融合。
3.1 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辯證統一,創造雙贏
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的辯證統一,意味著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既對立,又統一,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學業發展可以在職業發展探索實踐中檢驗和拓展所學的知識技能,進一步鞏固學業發展成果。反過來,職業發展又可以從學業發展所養成的行為習慣與思維方式中汲取養分,進一步發展為專業的職業素養。
運用學業發展和職業發展的辯證統一性原理指導實踐,需正確把握和諧對雙方發展的作用。和諧不否認矛盾的斗爭性的作用,和諧也不意味著矛盾雙方的絕對統一,和諧是在不斷解決矛盾中實現的。和諧的本質就在于協調差異,化解沖突,創造“雙贏”,促進發展。學生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就是在不斷解決相互矛盾的過程中螺旋前進,最終走向和諧發展的“雙贏”局面。
3.2 打造“學業+職業”運行管理模式
學生學業發展促進與職業發展促進工作在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中,缺一不可,并駕齊驅。如何在高校學生工作中運用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辯證統一關系,通過協調差異,創造“雙贏”,有效的做法是提供一個融合性平臺,構建“學業+職業”運行管理模式,推動學生的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工作協同運作。通過融合導學、促學、獎學、助學工作,促進學生學業發展,進而推動學生高水平職業發展。“學業+職業”運行管理模式,相對于學業指導和就業指導獨立運行管理模式,從功能整合、資源配置、目標實現等方面,具有以下優勢:
第一,可以高度統一學業發展促進與職業發展促進工作目標。基于學生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如何最大程度發揮其統一性作用,最關鍵在于建立學業促進與職業指導工作高度統一的發展目標。學生學業與職業發展辦公室,重要職能之一便是將促進學生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融入國家發展需求,融入學校的育人目標,與國家發和學校同心同向同行,共建共育共贏。
第二,可以無障礙協調學業促進與就業促進工作的資源配置。學業與就業促進工作既有重合、又有分離的部分,設立統一的管理部門,便可有效避免重復工作的資源浪費,又能為雙方工作統籌調配多方資源,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學業工作人員與就業工作人員還可增進業務交流,便于輪崗學習,提升業務水平,拓展發展通道,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第三,可以更好地實現學業就業工作對人才培養的反饋作用。學業工作與就業工作分別對應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過程”與“出口”。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情況是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是衡量人才輸出質量的重要指標。如何根據人才出口質量及時調整人才培養過程,如何評估人才培養過程對人才培養質量的影響等,在“學業+職業”運行模式下可以更高效地實現。
第四,可以有效預防學業問題及滋生的次生性問題。在高校中,每年都有不少學生經受各種心理問題或發展性問題的困擾,而在這些問題中,有相當比例的源頭是學業的困擾。如果學校能讓學生在入學時便認識到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并從入學開始便高度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通過科學體系促進學生學業發展,可以有效預防并大幅度減少學業問題、學生心理問題和發展性問題的產生累積,從而使學生順利畢業滿意就業。
總體而言,全面把握學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的統一性和斗爭性的作用,發揮其辯證統一關系對實踐的協調功能,對于拓寬學生工作視野,拓展學生工作深度,推動學生的高水平發展,促進高校的高質量人才輸出,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耿睿,詹逸思,沈若萌.中國高校學業指導手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
[2] 劉穎,任澤中.職業發展視域下大學生學業規劃促進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2014,000(008):81-82.
[3] 李穎,陳保瑜,陳省平.基于第一與第二課堂融合的大學生深造推動機制[J].教育教學論壇:2020,(33):115-117.
[4] 陳保瑜,董麗麗,陳省平.基于六大模塊的院系第二課堂評估機制探索[J].高教論壇:2020,(16):12-13.
[5] 葉必豐.論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辯證關系[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7(01):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