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喆夫
摘 要 新時代需要廣大青年學生成為復興中國道路上的奮斗者,成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主要踐行者。當代高職院校的青年學生在精神思想上有他們自身的困惑,很多時候高職學生遇到了一些思想行為困境,如缺少人生遠大理想和職業規劃、超前消費與互相攀比、發生心理疾病、心理成熟較晚和依賴性強以及因自卑而產生焦慮急躁等。因此要多方面加以引導,如學校設置學生職業規劃輔導崗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健全心理健康輔導機制、積極推動學生動手實踐,做到知行合一以及激發學生潛能,減少心理焦慮情緒等。
關鍵詞 高職學生 思想困境 職業規劃輔導 心理健康輔導
中圖分類號:G71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1.053
A Study on Ideological and Behavioral Dilemma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ZHANG Zhefu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young students need to become the fighters on the road of rejuvenating China and the main practitioners of realizing the long-term goal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 you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their own mental confusion, many time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counter some ideological and behavioral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lack of lofty ideals and career planning, advanced consumption and mutual comparison, mental illness, late psychological maturity and strong dependence, anxiety and impatience due to inferiority complex, etc.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student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setting up career planning counseling posts, helping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consumption, improving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nseling mechanism, actively promoting students' hands-on practice, achieving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stimulating students' potential and reducing psychological anxiety.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deological dilemma; career planning counseling;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中共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2020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廣大青年學生應該成為復興中國道路上的奮斗者,成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主要踐行者。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梁啟超曾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青年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生力軍,而職業院校的學生占全國高校學生人數的“半壁江山”,聆聽他們的心聲,掌握他們的思想行為特點,分析他們的訴求,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立志以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為己任,鼓勵引導他們真正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力量,對國家未來建設事業之蓬勃發展有重要意義。
1 職業院校學生的思想困境
當代高職院校學生大多是“00后”,在人生成長階段遇到了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物質條件上基本沒有遇到大的困難,但是在精神思想上有他們自身的困惑。當代出現的各種社會思潮,如自由主義、享樂主義、消費主義等,對青年學生的思想行為影響巨大,很多時候高職青年學生遇到了以下思想行為困境:
1.1 缺少人生遠大理想和職業規劃
部分高職院校青年學生缺少人生遠大理想和職業規劃。在高職學校就讀學生的年齡介于18至20歲,剛剛脫離少年時期,閱歷少,思想尚未完全定型,部分學生對自己未來職業的選擇非常迷茫,不知道以后想做什么工作,沒有職業規劃。還有部分學生來自鄉鎮或農村,視野狹窄,只想重復父母和周圍鄰居的生活和工作經歷,沒有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因此很多學生不清楚自己應該讀什么專業,而被動接受父母的安排,選擇了他們并不熟悉當然也談不上熱愛的專業。這樣就導致了他們缺乏學習動力,遇到較難理解或解決的專業問題時容易產生等待依賴心理,荒廢了大好的學習時光。同時,因為缺乏職業道路的長期規劃,他們在后續的學習中容易隨“大流”,盲目考各種證書,參加“專升本”考試等等,反而忽視了職業實踐能力的培養。
1.2 超前消費與互相攀比
部分高職院校的青年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思想影響,具有強烈的超前消費傾向,同學之間互相攀比。從多年的統計來看,就讀高職院校的學生多出身于城鄉普通平民家庭,部分同學甚至家庭較為貧困。但是其中部分人顯然愿意在各個網貸平臺貸款,進行提前消費,購買昂貴的手機或其他奢侈品,意在向周圍同學炫耀。這些學生當前并沒有足夠的收入支持這樣的大額消費,但是其內心又有貪圖享受的思想,并想和周圍同學攀比以不落下風。近年來不斷爆出的學生在網貸平臺貸款并遭遇高利貸公司暴力催收的案件,正是學生的這種超前消費思想的反映。
1.3 發生心理疾病
少數學生長期心理壓抑,出現心理障礙,患上抑郁癥。有些學生的家庭環境出現各種問題或者其他重壓的社會環境因素,導致學生長期心理負擔過重,壓力過大卻得不到舒緩,以至于患上抑郁癥。例如某同學因為在高中時期成績不佳,多次被其父言語責罵,其母為農村婦女,對子女上學深造漠不關心,加上自身較為內向自閉,有困難不知道向外人傾訴,導致其在高職入學之初就被查出抑郁癥狀,幾次想要割腕自殺。這種情況下,該同學的學習進度受到很大影響,一段時期內不能正常開展學習活動。
1.4 心理成熟較晚,依賴性強
部分學生心理成熟較晚,依賴性強,“混日子”心態較重,缺乏奮斗精神。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當代中國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較快,生存壓力減少。在家長的溺愛下,青年學生的“成長周期”變長,心理成熟較晚,缺乏危機意識。具體表現在學生的心理依賴性較強,總想依賴父母或者別人解決自身的重大問題(例如就業),不想吃苦,不愿奮斗,在家不愿做家務,在外不愿動手實踐而想通過走“捷徑”迅速成功。部分高職學生在校學習不夠努力,以“混日子”的心態對待學業,尤其是部分男生在校時不僅不專注于學習,而且生活上邋遢混亂,沉迷于游戲,寢室衛生臟亂。
1.5 因自卑而產生焦慮急躁
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有自卑心理,自己感覺技不如人,容易產生焦慮急躁情緒。在某種程度上,高考是青年人的“分水嶺”。進入高職院校的同學或多或少會有一種人生挫敗感,進而導致出現自卑心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也想實現人生的“翻盤”,但是找不到進取的方向,不知道那條道路才是適合他們的,進而他們愈發感到急躁和焦慮。這種急躁和焦慮的心理使部分高職學生心態變得偏激,表現為自暴自棄,自我封閉和不合群,甚至逃課和曠課,性格變得孤立敏感和多疑,對外界事物漠不關心,對集體事務逃避隔離,實際上影響了良好人際交往的形成,對其自身未來性格發展并無益處。還有部分學生在學業和生活的重壓之下,感到競爭受挫和焦慮,但是有一定的抗壓能力,自我心理調節,選擇轉變為“佛系青年”。即雖然與人有正常交往,也上課和做作業,但是放棄競爭,學業上只滿足于及格就好,入團入黨都不參與,評優評先皆不過問,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專注于課外打工掙生活費,還說“難得糊涂”云云。
2 高職學生思想行為困境的引導對策
高職院校不僅是提供專業知識和技能教育的場所,同時也擔負著培養發展學生健全人格的重任。學校應從以下方面對學生的上述思想行為問題進行引導:
2.1 學校設置學生職業規劃輔導崗位
在學校層面設置專職崗位,負責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幫助學生樹立遠大人生理想并為之而奮斗。從高職學生的家庭出身來看,他們普遍來自普通市民或者農村家庭,父母自身的視野和能力有限,也搞不清楚每個職業的特點和崗位要求,難以為子女提供全面準確的職業生涯引導,往往就是“走一步說一步”,實際上就是“隨大流”。既然父母不能作為人生的引路者,那么學校應該承擔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引導的職責。在學校層面,可設置專門的學生輔導中心,并設置專職輔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崗位,推介各種實習實踐和就業的崗位,幫助學生確定其就業興趣及能力傾向。學生可以預約這些學生職業規劃輔導老師進行一對一的專題談話,這樣輔導老師就可以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咨詢方案,解答該學生的擇業困惑,告訴他們應該從那個方面著手去努力,并提供有效的實習或就業信息。
2.2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勿入貸款詐騙陷阱
班主任和輔導員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建立理性的理財意識,積極揭露網絡“消費貸”的詐騙手法和危害性。學校應該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揭露“網絡貸”危害的法制節目,班主任和輔導員可以開展主題班會,或者組織民警進入校園宣講消費貸的危害,分析各種網絡貸消費貸的詐騙手法,讓學生建立防范意識。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消費和理財觀念,同學之間應該“比拼”學習成績而不是消費水平,盲目加借貸“杠桿”進行超前消費是有巨大風險的。
2.3 健全心理健康輔導機制
在學校層面設置師生心理健康輔導機制,積極幫助學生進行心理疾病的篩查和輔助治療。在學生輔導中心內部,可設置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崗位,專門負責篩查、幫助有心理健康問題(如抑郁癥)的學生。心理問題篩查工作需要有各個班級學生干部的積極配合,心理健康輔導老師可以定期和班級學生干部開展篩查工作的培訓與交流,及時發現班級學生心理動態,及時介入以解決問題。部分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還可以主動預約與心理輔導老師進行“一對一”面談,可以積極發泄心中的抑郁情緒,舒緩心情,把極端思想情緒導致的不良后果消滅在“苗頭”。
2.4 積極推動學生動手實踐,做到知行合一
適當增加學生勤工儉學的經歷,祛除學生的依賴思想,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并開闊視野,激發學生艱苦創業的信心。高職院校應該積極作為,讓學生課余時間走出宿舍,認識社會,從追劇和網絡游戲當中解脫出來,給學生搭建外出進行專業實踐并進行有效勤工儉學的平臺。可以在學生輔導中心整合設置校企合作和就業信息崗位,這些崗位的職責在于搜集相關的實習就業信息,和校內二級院系合作開發校企合作意向,建立起有效的學生實習和就業信息平臺。
2.5 激發學生潛能,減少心理焦慮情緒
任課教師和輔導員要正視部分高職學生自認高考“失敗”的自卑心理,引導他們開拓人生“新天地”,最大可能激發他們的潛能,減少心理焦慮情緒。其實學生的能力傾向深受家庭出身與家庭環境影響。馬克思說過“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青年學生的思想行為背后往往是父母,父輩的社會經歷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父母經商的學生在校期間往往經商意識濃厚,會積極開網店,做微商,表現出商人的“天賦”,不大關心繼續深造。對這類學生的引導其實應該順勢而為,不應強迫他們必須完成專升本甚至考研考公,而應該鼓勵他們在不誤學業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創業實踐,引導他們參加大學生創業比賽,開發他們善于經營的潛能,畢業后走上經商創業之路。有些學生思想行為受自身性格影響。這些學生的性格較為內向,高中時期成績尚可,但是高考時因為心理緊張等因素導致成績不佳使其自我封閉。這類有一定學習基礎的學生可引導他們多去參加志愿者活動,擴大與人的交流面,在學業上鼓勵他們多自學,進行專升本的準備,引導他們精通專業技能,如會計或者磨具等,擴展專業領域,畢業后走上專業發展道路。
高職院校針對青年學生種種思想行為困境的有效引導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主管校領導主抓學生工作的常態化機制基礎上,可以探索建立校內專門負責學生思想行為引導的執行機構——學生輔導中心。其職責可定義為監測學生網絡輿情動態,跟蹤重點學生的思想動態;培養團隊精神,對學生思想政治社團和志愿者團體進行組織輔導;進行大學生創業輔導,組織廣大學生進行校外勞動實踐活動、“田野調查”和紅色旅游,增加學生對國家發展現狀的了解和對黨的認同感;開展校企合作,聯系公司企業,向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崗位的信息;對心理障礙學生(如患有抑郁癥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對有情感障礙的學生進行專門談話;提供個人發展規劃的職業生涯輔導等。而當前上述工作往往由多個校內部門來完成,如團委、心理健康中心、創業學院、學生藝術團、招生就業處甚至校社團聯合會等等,這樣導致資源和精力比較分散,引導效果不易保證。組織學生赴校外勞動實踐、進行“田野調查”和紅色旅游也是思想引導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還沒有具體機構牽頭來做,其實也可以由學生輔導中心來負責。雖然學工部(學生處)可以起到指揮協調作用,但是具體的學生思想引導業務最好還是由專門工作機構來執行以提高工作效率。這個問題當然涉及很多組織機構調整和資源分配,并涉及更多的資金投入,并非易事,但是可以做一些有益的嘗試。
綜上所述,新時代需要動員每個中國人奮力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青年學生責無旁貸,涓涓細流也能匯聚成江海,要在思想迷茫和困境中找到人生目標和奮斗方向,超越小我的局限,實現大我的意義,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學有所成并努力工作,才能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高職院校要針對青年學生面臨的種種思想行為困境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導策略,并在學校層面建立專門的學生輔導機構。
【課題項目】本文系浙江省高職院校黨建研究會2020年課題“新時代職業院校青年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引導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20B61)
參考文獻
[1] 卜建華,陳銘浩.新媒體環境下社會思潮對青年學生思想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2).
[2] 蘇俊海.高校青年學生思想特點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9,(17).
[3] 王增圻.高校理工科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其教育引導策略[J].智庫時代,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