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淼
摘 要:估算是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方法,其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會帶來很大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估算能力進行培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數感,促進學生數學運算素養的提高。對此,文章以提高小學數學估算教學質量為主要目標,通過系統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剖析了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教學現狀,并以此為依據提出了優化小學數學估算教學活動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策略
一、 前言
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中,估算有十分廣泛的應用,日常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特別注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新課標中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運算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估算能力則是影響學生數學運算素養提升的關鍵。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強化估算教學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注重學生數學估算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主要表現在:
(一)增強學生數感
數感,簡單來說就是學生對數的空間形式、數量關系、大小等的直觀感受。良好的數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知,能讓學生在數學計算中憑借自身的直覺快速準確地完成計算,做出更加合理、正確的判斷。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開展估算教學,能顯著提高學生的估算應用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判斷、推理數量關系,強化了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促進了學生的良好發展。
(二)拓展學生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估算教學可以指引學生借助估算的方式,快速地推測出相關計算的大致范圍,而不是強調更加精準的答案,這樣學生會在分析、思考、猜測、推理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生活、思維,更加系統地把握問題,得出合理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
(三)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提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對其學習效果帶來很大影響。而相關研究表明,通過估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挖掘學生的數學學習潛力,有助于學生左右腦的協調發展,能強化學生的智力水平。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通過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能顯著提高學生對數字的敏感程度,也能強化學生的數字處理能力,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快地得出答案,有助于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提升。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估算過程,從而更加客觀地判斷學生估算水平。同時還可以結合教學情況,為學生構建相應的估算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大腦積極性,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三、 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教學策略及建議
(一)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估算思維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數學是隨處可見的,同時估算也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數學現象,如判斷物體大小、輕重、多少等過程中,估算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估算能力培養,讓學生可以結合具體情境開展估算活動,并且能對估算過程進行良好解釋。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可以結合教學目標,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與學生生活關聯的情境,指引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進行良好估算,促使學生能真正地意識到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
例如學生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入學生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購物情境: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有22元,想要買一瓶果汁、一包方便面還有一根烤腸。其中果汁4.9元一瓶,方便面12.8元一包,烤腸2元一根,問手里的22元是否夠?對學生來說,超市購物是十分常見的現象,但是學生面對帶有小數點的計算問題,會感覺難度比較大,不知道該如何算。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通過估算的方式,22元可以看作是20元,4.9元可以看作是5元,12.8元可以看作是13元,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大腦中初步估算出購買一瓶果汁、一包方便面、一根烤腸需要20元,進而判斷出手里的22元是夠買這些東西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指引學生在情境中進行估算,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估算思維,有助于學生學習。
(二)采取多樣化的估算教學方式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大多是采取灌輸式教學手段,學生很少主動思考知識形成過程,即便是在估算過程中,學生也過于看重自己的估算結果是否準確,對估算過程、估算方法不看重,不利于學生的良好發展。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在估算教學中應該指引學生掌握多樣化的估算方法,所以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還需要通過新穎、多樣、趣味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學會估算方法,促進估算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教學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小組合作、游戲教學等多樣化的手段引導學生開展估算活動。特別是游戲教學法,是估算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既滿足了學生貪玩好動的特點,又提高了估算學習的趣味性,還可以讓學生對四舍五入、湊整數、平均數估算、參照物估算等多種估算方法有深入的了解。
如教師在指引學生學習“厘米和米”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游戲教學法,組織學生開展“你指我猜”的估算活動。教師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其中一個人隨意指向教室中的物體,如黑板、課桌等,讓另一個人回答有多長、有多高、有多寬。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估算出黑板、課桌等的長寬高。接著教師讓學生說說自己是如何估算的,在此基礎上講解各種估算方法及其優缺點。通過這樣的活動設置,學生會對厘米、米有更加精準的認知,同時也能掌握多樣化的估算方法,有助于學生估算水平的提升。
(三)借助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估算技能
小學數學教師要意識到,估算的價值并不在于“算”得是否正確,而在于學生能否結合實際經驗、現有認知做出科學的“估”。為了確保學生可以獲得良好的估算能力,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踐經驗,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估算這一技能的認知。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活動中需要深挖教材資源,結合學生興趣愛好,開展調查統計、分析等多樣化的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