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波
摘 要:小學是義務教育的起始階段,也是學生系統學習文化知識、幫助學生養成正確學習習慣、培養學生正確三觀的重要階段。《道德與法治》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也是培養學生正確道德觀念的一門重要課程,通過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認知和道德規范。而體驗式教學的開展,則能夠讓學生在切身的感悟和體驗中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這對提升該學科的教學質量有非常大的助益。鑒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實踐對體驗式教學在該學科中的開展途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道德與法治;小學生
一、 引言
小學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在小學教育中加強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視,通過合適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感知、理解所學內容,做好理論知識與實踐體驗的有效結合,從而讓學生在切身體驗中更好地感知教師所講述的道理。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其更注重通過為學生營造合適的教學情境的方式給學生帶來更直接的體驗感,進而可達到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道德規范的效果。
二、 體驗式教學的含義及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運用的價值
(一)體驗式教學的含義
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更關注學生切身體驗感的教學模式,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集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模擬合適的教學情境或氛圍,從而在相應的情境、氛圍下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情境的帶動下產生更好的情感體驗,快速明確、掌握所學內容,進而達到促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心理技能共同發展的教學方式。體驗式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在相關氛圍的帶動下,更充分地進行邏輯和情感的融合,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化,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深學生的思考與感受,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二)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運用價值
第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體驗式教學法的運用的目的就在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思維。《道德與法治》本身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內容多是以理論結合實踐案例的方式進行呈現的,但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法則很難真正呈現出學科特點,并且會降低課堂的趣味性,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體驗式教學法的運用則能夠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氛圍中能夠更好地開動大腦以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從而促使學生逐步形成對是非對錯的認知,并形成自己看待事物、看待問題的角度與見解。這對深化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意義重大。
第二,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小學生年齡尚小,在課堂教學中若只是一味地說教,以口頭講解方式來為學生講解書本內容及其蘊含的道理,不僅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提升。而體驗式教學法的運用則能夠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同時體驗式教學法的運用還能夠很好地豐富課堂形式及內容,給學生帶來更豐富、更有趣味性的課堂體驗,并可將教材中的故事以學生更容易理解和學習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真正融入教學內容中,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思想道德品質、法律法治取向的認知,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好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全面提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
三、 “體驗式”教學是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路徑
(一)以小組合作激活體驗式教學
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性格特點不行、認知能力不同,受此影響,使得每個學生在思維與想法方面也會存在很多的差異性。故而,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充分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與氛圍,從而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每位學生的想法都能得到發揮。故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激活《道德與法治》的體驗式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個性特點及教學內容來進行有效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更好地發揮個性思維,同時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及合作能力的效果。
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變廢為寶有妙招》中,如果只是口頭講解文中的理論知識學生通常很難真正理解變廢為寶的意義,也就很難達到教學效果。此時,教師就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以4~6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分組學習。在對基本理論知識進行了學習后,學生對垃圾的數量、垃圾的危害以及垃圾分類知識已經有了初步認識;此時,教師就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如礦泉水瓶子、麻繩、不穿的舊衣物、不用的快遞紙盒子等來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這些“廢棄物”來制作一些有用的物品,并在下次上課時進行小組間對比。在下次上課時有的學生利用廢棄的礦泉水瓶做了好看的筆筒,也有學生利用礦泉水瓶和麻繩做了有創意的花瓶,還有學生將廢棄的衣服剪成布條,然后編成了好看的坐墊,也有學生利用快遞紙盒子做成了收納盒……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切實體驗中明白“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這一道理,從而更好地實現“變廢為寶”的教學目標,并且還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促使學生的想象力、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二)以多媒體技術激活體驗式教學
信息技術已經逐步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日常出行、購物,還是學習、娛樂,信息技術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促使課堂教學形式更加多樣、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而多樣化、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教學質量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故而,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合理地對多媒體技術進行運用,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構建更合適、更貼切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好地啟發、引導學生思考,更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