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孟
【摘要】本文首先從班級合唱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音樂學習的有序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班集體意識的角度分析“班級合唱”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的原因;其次,從遵循集體性原則、合作性原則、秩序性原則的角度分析開展“班級合唱”應遵循的原則;最后,從增強學生音樂練習頻率、提高各音部之間的配合度、提升班級學生的相互協作意識等方面詳細闡述“班級合唱”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育教學;班級合唱;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宿遷市中小學教學研究微型課題(2020年度)《初中音樂教學中班級合唱教學有效策略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SQWK2020-104。
班級合唱作為當前初中音樂課教育教學的有效方式,應當在初中音樂教學當中得到廣泛應用。利用班級合唱的教育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班級榮譽感,提升合作意識,讓學生在自我合作能力提升的基礎上完成音樂學習。同時,班級合唱的教育教學模式也是符合初中生發展規律的課堂教學方式。因此,初中音樂教師要合理利用班級合唱的教學模式,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
一、“班級合唱”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的原因
(一)有利于提高音樂學習的有序性
班級合唱在當前音樂課教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有序性。音樂課堂教學秩序的保持有利于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效率,為學生創設井然有序的學習氛圍,讓教師能有序地組織音樂課堂教學,提升音樂課堂學習的效果。利用班級合唱的方式,能有效組織學生集體參與到音樂課的學習中來,讓學生在集體式的練習中提高音樂練習的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在有序化的音樂課堂中提升學生音樂學習的有效性,是當前初中音樂教師應當考慮的重點問題。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學生在音樂課當中學習興趣的提升,需要教師借助多種教學方式,如班級合唱的教育教學方式。班級合唱教學方式是班級同學共同參與的音樂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每位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互相合作中提升集體榮譽感,提高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集體性的活動當中,比較容易找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在趣味化的教學模式下,逐漸提升音樂學習的信心。合唱式的音樂教學方式是學生感興趣的音樂學習模式,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中很少出現,因此容易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班集體意識
學生班集體意識的有效提高,需要教師借助高效的方式。班級合唱教育教學法,是提高學生班集體意識的關鍵方法,學生在相互配合、相互協作中,可以提高合唱技能技巧,提升合唱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生互相配合,協作能力有所提升,對于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增強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良好的集體意識提升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互相幫助、相互協作的能力,促進班級集體意識的有效形成。良好班風的形成需要學生增強集體榮譽意識,提高集體合作能力,班級合唱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集體協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開展“班級合唱”應遵循的原則
(一)集體性原則
在班級合唱有效開展的過程中應當提升集體性教學意識。因為班級合唱作為班級學生共同完成的音樂模式,需要每個學生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有序開展音樂學習。當前初中課堂人數較多,學生在完成班級合唱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教師應當首先提高學生的集體意識,讓學生在以集體榮譽為基準的意識指導下,逐漸提升班級合作有效進行的秩序性。學生的密切配合是班級合唱有效開展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采用各種方式提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十分有必要。
(二)合作性原則
班級合作演唱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同學間的合作性,讓學生形成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學習模式,提升各個音部之間有效配合的積極性。合作性意識的提高是提升班級合唱效果的關鍵方法。每個學生在班級合唱的過程中,都應當積極主動地發揮自身的優勢,密切配合周圍同學的演唱,同學間積極合作,提高整體合唱的韻律感。在遵循合作性原則的基礎下,學生進行有效的班級合唱,能提高班級合唱的效果,提升學生的集體意識,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主動性。
(三)秩序性原則
在遵循秩序性原則的前提下,有效開展班級合唱音樂教學,是提高學生音樂合唱有效性的關鍵方法。由于我國班級人數較多,在初中生音樂課的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時刻關注課堂教學氛圍,在維持課堂秩序中提升學生的秩序意識。這種音樂課的教育教學方式是當前初中常用的教學方法。由于初中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難以有效地維持課堂秩序。初中生處在小學和高中的中間階段,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識,但是自控能力較差,因此在合作教學中教師首先應當為學生灌輸秩序意識,讓學生在教師的管理下進行有效的班級合唱練習[1]。
三、“班級合唱”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的方法策略
(一)增強學生的音樂練習頻率
班級合唱在當前初中音樂教學當中的應用,首先應當增強學生音樂練習的頻率。例如,在學習蘇少版七年級音樂《龍的傳人》這一課時,教師在進行班級合唱訓練時,首先應當提升學生的音樂練習意識。班級合唱的有效進行需要每個學生提升練習頻率,在不斷地練習當中增強班級合唱的有效性。在激勵學生進行音樂練習的同時,教師應當采用多種策略提高學生練習的實效性。首先教師應當合理安排學生音樂練習的時間,讓學生將音樂練習融入生活當中,利用生活式的教育方法,提高學生音樂練習的效率。由于班級合唱的有序進行需要每個學生參與,在集體合唱練習當中,學生逐漸提升練習的效率。但是集體練習有時間限制,因此在日常的練習當中,教師應當合理安排學生的練習時間,讓學生在家庭教育中練習音樂合唱,提升學生的音樂練習意識[2]。
(二)提高各音部之間的配合度
班級合唱的高質量進行需要各個音部之間相互配合,提升配合的有效性。例如,在蘇少版七年級音樂《歡樂頌》這一課學習時,教師需要合理安排各個音部之間的任務,讓學生熟悉各自所在的音部,利用專業的音樂合唱技巧進行演唱。合唱的有效進行需要每個音部的學生各司其職。班級合唱作為一種合唱方式,對每個音部的歌唱水平都有較高的要求,高音部、中音部與低音部在班級合唱過程中都需要充分發揮其作用,為合唱效果的提升貢獻自己的力量。其次,音樂教師應當有效合理地安排中高音部學生進行歌唱訓練,讓每個音部的同學通過自身的努力提高音樂素養。尤其在進行中高音部同學的選拔時,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音樂素質,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優質選拔。每個學生適合的音部不同,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音質特征,因此在進行班級合唱時,教師要讓學生發揮自身的優勢完成班級合唱,提高整體合唱效果。班級合唱不同于個人獨唱,需要每個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提高合唱的整體水平。
(三)提升班級學生的相互協作意識
班級合唱作為每個學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歌唱方式,需要每個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相互合作才可以完成。例如,在學習蘇少版初中音樂《希望的田野》這一課時,教師首先應當幫助班級學生提高相互協作的意識,讓學生了解班級合唱的有效進行需要每個學生互相配合。在這種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班級合唱才能有序進行。班級合唱是考驗班級同學之間相互配合能力的關鍵方式,學生在相互配合中提升集體榮譽感,提高合作意識。利用合作的方式能幫助班級形成良好班風,有助于學生之間互相配合、互相幫助的良好風氣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提高集體責任感。班級合唱作為學生合作意識提升的藝術學習方式,是提高學生良好音樂素養的關鍵方法。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自學音樂課程,了解本課程學習的重點內容,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通過相互配合學習音樂課程內容,提升成員之間互相合作的能力,以此提升班級合唱效果。
四、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訓練學生的音準
初中音樂教師在課堂上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音準進行訓練。例如在學習初中音樂《渴望春天》這首曲子的時候,初中音樂教師先讓同桌之間互相唱這首歌,然后讓同桌指出對方音調不準的地位,并進行糾正。然后教師將學生們分為兩大組,第一組學生演唱歌曲的一個音階,另一組演唱歌曲的另一音階,在演唱完成后,讓學生指出對方組在演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兩個組交換演唱的內容,進行新一輪的演唱,提高學生音調的準確性。
五、結束語
在當前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當中,利用班級合唱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是幫助學生提升音樂核心能力的關鍵方法。在班級合作訓練當中學生自我意識的提升,班級合作能力的增強,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歐陽予彤.中學開展班級合唱教學的有效方法[J].華夏教師,2019(04).
[2]趙衍麗,劉超.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