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偉
摘 ?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不斷深入改革的情況下,教學中逐漸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其實核心素養主要就是提高學生知識、情感和思想方面的綜合能力。在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歷史教學需要主動進行集體課程的開發,經過建立更加完善與合理的教學系統,讓學生的歷史綜合能力得以提高,能夠為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校本作業
【中圖分類號】G633.5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7-0047-02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istory school-based homework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subject
ZHENG Guowei ?(Putian Philosophy Middle School,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n-depth reform of history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the teaching gradually pays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fact,the core literacy is mainly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knowledge,emotion and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needs to actively develop a collective curriculum. After establishing a more complete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system,students' comprehensive historical ability can be improved,which can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ture learning
【Keywords】Subject core literacy;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School-based homework
校本作業指的是按照教學科目改革目的和新課程理念,根據學校和班級的具體情況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水準、實際能力與學生差異,建立符合學校和學生具體情況學生作業系統。科目核心素養主要面對的是學生在學習時所養成的、展現科目本質、具備一般發展性質的品德和能力。
1.歷史學課核心素養
我國社會科學院吳偉教授根據歷史科目教學的具體狀況,提出科目素養的有關要求。在歷史課堂中教師一定要把自己所積累與自我教化互相結合,運用這兩個部分的代理模式去主動獲得歷史知識、意識能力和更好的情感體驗,歷史科目的核心素養是這幾個部分整體的反應與有效組成部分。若是從微觀的角度來看,經過對歷史科目和歷史發展逐漸的分析就能看出,歷史科目核心素養需要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讓自身具有個性化的成長與發展。素養不是一種技能與知識,是個人在社會化實踐的時候,根據一個固定的場景,經過個人心理社會資源的有效運用于調動去更好的符合自己的發展需要,根據中國新課程標準的實際內容分析就能看出,歷史科目應該提高與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與人文素質,從文化素養著手,讓學生全面成長與發展,確保學生學習歷史的核心與精髓,進一步在歷史思維與意識的指導下深入歷史知識,對于知識有正確的認識。
2.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校本作業的運用原則
第一,針對性原則。在設置校本作業的內容時需要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具體情況,具體教學目的和學生具體狀況,掌握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重難點與思維發展的特點,防止設置重復和低效的作業。
第二,層次性原則。校本作業的設置對象應該面對全部學生,充分展現出因材施教的特點。校本作業主要是兩個部分組成,即必須作業與選修作業。這兩方面都需要符合學生的發展情況與個性化發展要求。就是應該思考不同學生在能力水準、知識層次、基礎結構上的差異等具體狀況,在作業設置與實行方法上展現出不同的層面。比如,就基礎很差的學生而言,需要設置一些基礎性的作業內容,來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和獲得知識的樂趣,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需要給在學習上較強的學生設置具有一定難度的作業內容,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不相同學生都要自己選取符合自身實際的作業內容去完成。這樣全部學生都可以按照其自身的自主體驗來進行發展,然后具有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不斷開發自身的潛力。
第三,適度性原則。校本作業所設置的內容、難易程度以及數量要做到適中,不僅要按照學生的年齡特征,掌握好數量,而且還要限制不同年級的學生做作業的時間,然后在難度上逐漸深入,從單調的知識向綜合知識進行過渡,走向階梯式上升的目標。
第四,多元化原則。校本作業的內容要做到多元化,需要在課本內容與科目內容上進行深入拓展,應該是探究性學習、科目學習和活動性內容結合,也需要 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拓展作業。應該增強作業知識設置的運用開發,讓校本作業更符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用作業更好的掌握知識,也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科目素養與綜合素養。
第五,評價原則。以前校本作業的評價形式是比較重視結果,并且輕視過程。在科目核心素養的基礎上,需要轉變以前的評價方法,來符合多樣化和個性化的作業方式,進一步讓學生得到多元化的發展。就作業的評價而言,需要具有多樣性、過程性以及動態性的評判互相融合,要做到激勵、指導,然后結合教師、組別以及自主評價,逐漸讓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實踐表明,多元化的評價能讓學生可以認真完成作業,讓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3.在科目核心素養背景下校本作業開發的意義
作業就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彌補和延展,需要把主動編寫校本練習代替以前教學輔助訓練,建立符合學校和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課程系統,轉變了傳統注重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而輕視學生價值觀念的培養作業設置形式,將學生的核心素質主要突顯出來,注重提高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進一步讓校本課程體系更加豐富多彩,突破科目界限,讓學科之間得到更好的結合,積極讓學生具有跨學科能力,把科目育人的力量結合起來。并且也能幫助學生建立綠色生態的作業氛圍,幫助學生更好的減負,提升學生做好作業的效率,讓學生產生學習潛力,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從而提升教學的專業技能以及科目的執行能力。
(1)能夠讓學生全方位發展
和普通作業進行比較,研究初中歷史校本作業符合學生的具體需要,還能和實踐有效結合,更可以指導掌握社會上的有關熱點問題,掌握社會科技動態等多種內容。經過運用校本作業,可以拓展學生的而思維和開闊學生的視野,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讓知識具有寬度和深度,對于學生學習歷史有很大好處。在具體開發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具有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歷史,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經常使學生參加到校本作業的開發中。運用開放和動態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主動建立知識體系,讓學生全方位發展。
(2)幫助教師走專業化發展道路
就初中歷史來說,開發校本作業不可以憑空想象,必須要和新課標中課堂教學目標互相吻合,需要將教學目標作為基礎。教師在開發校本作業的時候,一定要深入思考歷史課本,需要深入掌握課本中的有關內容,也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特別是新時期教育思想要融入其中嗎,需要掌握時代對于教育的需要,讓歷史科目知識儲備更加豐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在開發初中歷史校本作業的過程中,一定要思考綜合因素。如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怎樣收集、分析和整理多種學習資料,運用這樣的形式提升教師的開發能力,提升教師科學研究能力。自校本作業開發的時候,對于遇到的很多困難的處理措施,教師一定要不斷進行反思,健全校本作業,針對整體開發過程進行反思,全方位提升教師的職業能力。
4.初中歷史校本作業開發及運用策略
(1)具有文化基礎的校本作業
對于校本作業的開發,必須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水平的提升。為了減輕學生在學習上的負擔,在設置校本作業的過程中應該更好的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按照年級、科目、課時來設置,形成具有整體的校本作業體系互聯網資料[5]。以歷史這門學科的作業為例,校本作業一共分為三個方面:第一,要及時預習知識,比如運用學案導學的方式,在上課之前需要使學生根據導學案中的任務內容里的提示進行預習,然后根據疑難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聽課,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第二,注重復習以前的知識,就是教師根據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設計豐富的作業內容,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復習課堂知識;第三,重視知識的應用,例如,根據社會上現在的熱點新聞和比較典型的情況開始著手,將案例當做載體,將問題作為主體,將學生實際經驗作為基礎,指導學生積極應用相關知識,然后進行拓展,最后復習學習內容。
(2)探究性校本作業
探究性校本作業就是引導學生經過社會參與實際、體會實際生活,善于尋找與提出問題、研究且處理問題,讓學生形成主動探究精神,探究和實踐能力、協作和發展意識。探究性校本作業應該始終讓活動具體科目內容互相結合,運用活動讓學生學習知識內容,從而得到拓展、整合、重新組合以及提高。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和祖國生日有關的手抄報,讓學生掌握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所獲得的令人振奮的成就等;在2015年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手抄報等。學生制作的手抄報十分精彩,各有特色,有很多都超過了教師的想象。經過制作手抄報學生可以展示自身的特長,并且提高了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排版繪畫和協作學習的能力。這幾個方面的能力也是素質教育需要提高的能力。在新時代需要具有這種素養。可以其他人合作、合作能力可以在具體學習中形成。
(3)主動拓展校本作業
主動進行與發展具有個性的拓展性作業的特征,其中有人文素質、科目拓寬、實際技巧、健康生活等作業內容,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的個性發展。例如:學校應該根據地區的特征,開展具有特征的社會具體活動,引導學生運用節日的時間進入鄉村,全面了解那里的特色以及風俗和習慣,學習那里優秀文化繼承與創造,讓學生寫出具體報告和文章,從而更好的為鄉鎮的發展做出貢獻,讓學生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
(4)運用歷史團體發展提高教學的專業技能
校本作業具有很強大的實踐價值的原因是具有很強的個性因素,可以很好的按照每名學生自身的特征設置校本作業,也讓教師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逐漸讓其變成學校的主要教學內容。學生不能單純的被動學習知識,應該是學習過程的創新人員,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把握更高的方向,保證學生在準確的學習中進行有效學習。在目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學生學習目標的確立不應該只是文化知識,應該做到整體素質的提高。校本作業需要全方位符合目前的目標,全方位讓學生品德和思維得到提高,為學生安排符合他們需求的教學內容。
總之,讓學生形成核心素養最重要的是具體實施過程,校本作業是供給側結構改革教學中的具體展現。經過優秀作業的高效提供,增強了作業的針對性,讓學生學習能力得以提高,讓作業變成不只是提升學習成績的手段,也需要變成減輕學習負擔,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與綜合素養,也可以讓校本作業的高效性得到有效的探究,為教師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陳捷.基于歷史核心素養下校本作業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20(51):137-138.
[2]李明珠.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初中歷史校本作業設計[J].文理導航(上旬),2020(02):66+69.
[3]林素瓊.立足校本作業,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J].文理導航(下旬),2020(01):6+9.
[4]陳美玲.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校本作業的設計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0(01):70-71.
[5]陳媛媛.基于初中歷史校本課程差異化教學的應用策略[J].教育界,2020(28):43-44.
[6]陳立.新課程理念下創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踐行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11).
[7]賴蓉輝,馬云飛.基于兒童史的中學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8(31).
[8]王飛.核心素養的歷史變遷與啟示[J].教育探索,2018(05).
[9]徐燦華,衛平.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的初中歷史微課程設計策略初探[J]. 中學歷史教學,2018(09).
[10]邱榮槐.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建構“生活中的地理”課程——初中《歷史與社會》拓展性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20).
[11]謝品雷.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歷史校本教材開發例談[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04).
[12]賀建英.歷史學科校本課程開發探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