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昕 胡秋霜 劉妍 王蘇雅 欒婧潔 黃漢橋


◆摘? 要:調查石河子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認同感和成就感,為高校相關教育工作提供參考依據。于2020年8月30日至9月15日對石河子大學預防醫學2014級-2020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17份進行統計學分析,針對畢業后是否從事愿意預防醫學相關工作,調查發現高年級(P<0.05)和低年級(P<0.05)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疫情發生后對預防醫學專業的信心(P<0.05)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在新形勢的大背景下,石河子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認同感和成就感頗高。
◆關鍵詞:新形勢;公共衛生;人才;認同感;成就感
一、調查背景
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對這個專業的認同感和成就感,即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承認自己是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以及認同將來從事此類行業的身份并感到有成就感,認可專業價值,接受專業設置,并在各方面做出積極的感知和正面的評價。不過近年來的諸多科研調查結果顯示,許多高校存在預防專業就讀生對此專業的認同感與成就感普遍偏低的現象。但是,古人卻說:“上醫在于預”,可見,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科意義及未來責任擔當都是很重要的。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并稱為醫學體系的“四大醫學”,其中預防醫學的職責主要是監測人群健康狀況,預防控制疾病和應對突發危害事件,在2019年底,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體現了疾病預防與公共衛生管理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迫使我們反思現有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有效性,更應該使我們重視探索公共衛生人才的社會功能,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正在學習道路上的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更應該意識到我們預防醫學專業的不可缺失性,更加努力學習各項基本技能,強化本領。
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和人才隊伍的發展是建設強大和有效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重要基礎,也是應對重大傳染病疫情、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增進全民健康福祉的根本保障。[1]另外研究表明,提升大學生的專業成就感有助于改善就業的專業對口率、減少人才的流失,進而提升專業隊伍的整體素質。所以對于其中主體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有必要進行在新形勢背景下的專業認同感和成就感調查,在此基礎上對石河子大學預防醫學專業2014級-2020級學生進行了調查分析,以期為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做出零星貢獻,最重要的是激勵石河子大學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去進一步了解自己和所學的專業。
二、調查目的
掌握石河子大學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和成就感現狀,分析石河子大學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與其專業客觀滿意度、職業決策等因素的關系,促使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專業,從而指導該專業學生的專業發展。
通過了解預防醫學在整個醫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改變“預防醫學就是打預防針”的粗淺認知,并結合預防醫學工作者在歷次重大自然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中做出的突出貢獻、預防醫學領域涌現的杰出人才及國家近年來在疾病預防控制方面的重視和投入的事例、以及本次疫情爆發傳遞出的預防醫學十分重要的警示,探索構建預防醫學專業認同、學習投入、學業成就與學校教學改革的互動機制。[2] 構建一套良好的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積極建設一支優秀的預防醫學人才隊伍,使石河子大學師生主動地關注、有效地開展一直以來缺失的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專業認同、學習投入與學業成就的調查,為學校教學提供及時、確切的依據,發揮對學校教學及其改革的重要推動作用,使學校真正實行教學的全面質量管理,進而使學校得到更好的發展,最終使學生得到更高質量的高等教育服務,使學生樹立專業自信,認清預防醫學領域同樣是有志青年建功立業的舞臺,不僅會在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可以取得不遜于其他專業的成就。
三、調查內容
1、調查對象:石河子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系2014-2020屆本科生及畢業生
2、調查時間:2020年8月30日-9月15日
3、調查地點:石河子大學
4、調查內容:
(1)專業認同度評價。包括自我認同、環境認同、社會認同等。
(2)專業滿意度評價。包括對本專業的興趣、對專業的認知、對本專業薪資滿意度等。
(3)專業成就的評價。包括專業發展前景、未來是否會從事預防醫學專業相關工作等。
(4)專業重視的程度。包括學習投入時間、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學業成績、對未來就業或繼續深造規劃等。
5、調查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和形成評價性資料。本次調查我們選擇石河子大學預防醫學系2014至2020級學生為調查對象,發放網絡問卷,采用網絡實時監測的方法獲取數據。調查內容包括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投入和學業成就等,進行比較分析,為論文的撰寫提供有力的事實支持。小組成員自行編寫調查問卷,運用統計學知識和統計分析方法,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四、問卷發放/回收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面向石河子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系2014-2020屆本科生及畢業生,高年級和低年級共回收問卷452份,其中無效問卷31份(低年級31份、高年級4份),有效問卷417份(低年級325份、高年級92份)。
五、結果分析
(一)可靠性分析
1、高年級
2、低年級
克朗巴哈系數(Cronbachα)是一個統計量,是指量表所有可能的項目劃分方法的得到的折半信度系數的平均值,是最常用的信度測量方法。內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數值越大,問卷信度越高。若一份量表有n題,題間的平均相關系數為r,則此量表的標準化α系數為α=nr/[(n-1)r+1]。通常Cronbachα系數的值在0和1之間。如果α系數不超過0.6,一般認為內部一致信度不足;達到0.7-0.8時表示量表具有相當的信度,達0.8-0.9時說明量表信度非常好。通過可靠性統計量表格可以得出,低年級的量表34道題目內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數的值是0.887,超過了0.8以上的要求,表示該量表中的34道題的內部一致性較好。高年級的量表33道題目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α的值是0.741,達0.7,說明量表具有相當的信度。
總的來說,這是兩份信度和效度都較好的量表,測量誤差值小,數據分析結果代表性較強。
(二)相關性分析
1、高年級
認可本校預防醫學學習條件的同學更加認為本專業的學習氛圍濃厚,越會主動查閱本專業的相關書籍。其專業成績也會越高;
由相關性分析可知,生源地在城鎮的學生要比生源地在農村的學生更加認為本專業的學習氣氛濃厚;
2、低年級
越是認為自己性格與預防醫學匹配程度高的學生,對本校預防醫學專業課程安排的滿意度越高,對本科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滿意度也越高,并且在畢業后打算從事預防醫學相關工作。
(三)頻率分析
據調查顯示,低年級學生的專業屬于自主選擇的比例占57.2%,由于他人意愿或專業調劑而選擇本專業的比例各占16.3%和24.9%。高年級的自主選擇的比例為48.9%,由他人意愿支配而選擇的比例很小,僅占8.7%,但是專業調劑的人數與自主選擇的人數相對持平,占比42.4%。由此可見,低年級的主動選擇率高于高年級的學生,由于專業調劑而選擇的人數比例也較高年級低,這可以直觀的說明人們對于預防醫學的了解程度以及專業的認同感逐漸加強。
關于學生對于國家相關政策的了解,低年級的學生略有了解的同學占很大比例,約為46.5%,積極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同學占比分別為9.8%和28.0%。而高年級對國家政策的了解人數比例較大于低年級的人數比例,不了解的人數也小于低年級。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高年級的同學對于預防醫學的前景發展的關注度更高,這也可能是因為高年級的同學面臨著就業讀研的考驗,為了自身未來的發展,高年級的同學會更加的了解國家對于本專業的政策以及有關預防醫學的相關咨詢。
對于預防醫學的學習比較積極和一般積極的低年級同學占比較多,分別占比36.6%和16.6%;其他比例相對持平,但均不再超過10%。總的來看,高年級同學認為整體學習氛圍濃厚的人數高于不認為整體學習氛圍濃厚的人數。低年級的學生認為學習預防醫學可以部分體現自己的特長提升自己的能力的人數比例為73.8%,認為不太能體現自身特長的同學占19.4%,能完全體現和不能完全體現的同學占比極少。對于高年級的同學來說,有絕大多數的同學認為學習預防醫學有助于掌握多方面技能和提升綜合能力;只有較少部分同學認為自己在專業課的學習中沒有得到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見,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通過學習對自身培養的效果有著正面的評價,進而說明預防專業學生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習的重視程度較高。
另外,從調查統計分析結果來看,低年級學生64.6%的學生和高年級58.7%的學生對本專業如今新形勢背景下的就業前景比較滿意,而對當前就業前景非常滿意的學生占低年級學生的29.7%和高年級學生的20.7%,不太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當前就業形勢的學生占低年級學生的24.6%和1.5%,高年級學生占比例為14.1%和6.5%。可見,大部分學生對預防醫學的就業前景比較滿意,但仍有一部分同學對當前預防醫學的就業前景不滿意,并且學生們對就業前景的看法有著年級差異。很多學生認為本專業的學習對改善社會衛生、推動社會發展是有很大作用的。高年級學生中完全符合堅定投身公衛信念的學生占比27.2%,比較愿意投身公共衛生事業的高年級學生有60.9%的比例,還沒有完全意識到作為未來公衛人的責任與擔當,不愿投身公衛事業的信念高年級學生僅占12.0%。
六、調研結論
在新形勢背景下,石河子大學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認同感和成就感在不同年級是有比較大的差異的。其中與認同感和成就感關系最大的是預防醫學專業的外在客觀的學習條件,該項決定了本專業學生的許多其他項目,比如主動參加與專業課程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等。
盡管預防醫學在整個醫學體系的理論和實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仍有大部分學生和家長對預防醫學這門學科比較陌生,對預防醫學專業的了解和認識不足;加之臨床專業等一些學科的專業錄取分數高于預防醫學,會有一部分學生或家長對預防醫學產生一種“歧視”心理,認為預防醫學專業就業水平不如臨床等專業,會造成醫學類院校中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可度和成就評價的研究力度不夠。如果長期維持種認同感較低,成就感不高的現象,那么從事公共衛生事業的人才大量流失是必然結果。這將會直接影響到我國未來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
針對以上問題,有以下幾點想法:若要使學生和家長更加了解預防醫學專業,就需要加大宣傳力度,重視學校教育,可以在高中設置類似于“學前教育”的講座,邀請學生和父母共同參加,提前灌輸預防醫學的在社會體系中非常重要的觀念,不斷優化社會公共衛生措施和體系。至于研究力度,建議國家層面出臺相關的具體舉措,強調公共衛生在社會安全中的重要性,經常性地強化每一位社會公民的疾控意識,并逐步建制化。總而言之,應該高度重視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我國的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建立現代化的疾病防控體系和高質量的公共衛生人才隊伍體系,強化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地位和作用,保障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詹啟敏.時代呼喚公共健康人才[N].健康報,2020-7-18(4).
[2]何旻蒂,盧永輝,陳純海,等.加強預防醫學專業認同培養的思考[J].人民軍醫,2015,58(03):347-348.
[3]王璐,張萌,張曉峰,等.新疆預防醫學本科生專業認同感調查[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9,34(06):84-87+91.
[4]鄒志輝,李子雄,羅祥智,等.預防醫學本科生專業滿意度調查分析[J].基礎醫學教育,2019,21(11):923-926.
[5]師璐,黎莉,邢方敏.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20(05):48-51.
[6]陳敏健,朱慧娟,毛獻凱,等.預防醫學專業性學生社團對預防醫學教育質量的影響[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06):81-82.
[7]詹啟敏:時代呼喚公共健康人才[N].健康報,2020-07-18(004).
[8]李躍平,夏盈盈,楊素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視野下預防醫學本科專業建設的思考[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1(03):11-14.
[9]王鵬軍.父母教養方式、心理資本與大學生學業成就的關系[M].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2.1-43.
本文系石河子大學SRP項目,項目名稱:新形勢背景下預防醫學本科生的認同感與成就感調研分析,項目編號:srp20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