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朝暉
◆摘? 要:歷史教學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全面的反映歷史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歷史發展中必然是會有各種歷史故事的產生和發展的,通過歷史故事可以將“無趣”的歷史教學變得生動起來。但是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只是單純地傳授歷史知識,教師忽略了學生主體,這就使得歷史課程的學習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對歷史學習沒有興趣。因此,在歷史學習中加入故事化的內容,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加強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理解,降低了學習歷史的難度,培養了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故事化教學;初中歷史;策略
一、初中歷史中故事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故事使用過渡
故事使用過渡是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過分地使用故事,堆砌課堂,使得課堂變成了講故,這樣的課堂雖然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失去了課堂教學的本質。故事是學習歷史的輔助性過程中,是在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難以理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借助故事進行講解,解答學生存在的問題,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過分的講解故事,這樣對學生產生一個錯誤的引導,造成學生產生主次不分的學習情況。
故事使用欠缺
故事使用欠缺是指的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沒有使用故事或者是使用較少的故事,在課堂上只是教師在進行書中內容的講解,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進行思考,教師也容易忽視課堂的趣味性,這就使得學生在遇到比較難以理解的歷史問題或者歷史事件的時候教師只是利用理論知識去引導學生,導致學生無法理解,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隨之下降。
二、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的策略
在導入新課時,巧用歷史故事
新課的導入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同時為接下來的學習開啟新的篇章。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導入新課大都是按部就班的提問學生生上節課學習的內容,然后引入課程,這樣的引入課程毫無新意,歷史學習就變得更加的枯燥無味了。因此,為了更好的導入新課,教師可以在巧用歷史故事,這樣在教學時不僅不會太突兀,同時讓學生做好學習新課的心理準備,讓學生理解和接納起內容來顯得尤為輕松。
例如,在講述《春秋戰國的紛爭》這節課時,教師要讓學生提起預習,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春秋戰國相關的故事。比如“負荊請罪”、“邯鄲學步”、“破斧成舟”“孟母三遷”“老馬識途”等等故事,在正式開課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向班上的學生復述歷史故事。教師在聽完學生講的故事后,或加以補充,或進行點評,這樣就很容易使得課堂教學活躍起來,教師在根據其中的一個故事打開“春秋”的大門,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學課堂中,并且能夠更好地理解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穿插歷史故事
新課的導入非常重要,但是課程內容就需要得到重視。在課程中教師不能一直不停地停地進行講解,需要在內容直接加入故事,并設置課堂教學難點和重點,讓學生在歷史情景中穿越般地體會歷史背景和歷史人物,從而掌握故事的來龍去脈,能夠運用“大歷史觀”去理解歷史事件。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同時通過問題的探究,更是使得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
例如,學習《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本節課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基本史實,通過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執政措施和政績,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由此教師就可以通過玄武門之變為學生講解唐太宗這個人物,通過歷史上著名的魏征進諫,讓學生了解到唐太宗的政治要領。同時,多媒體出示問題: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況以及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讓學生通過故事內容從中探討,唐太宗這個人物的特點。之后再由教師總結問題:首先是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因此,他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其次他任用賢能。唐太宗廣納賢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敢于決斷,他們都是貞觀時期著名的宰相。這些都是從故事中了解到的,由此可以知道要善于運用故事進行內容的銜接。
在課堂結束前,運用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與故事之間是有關聯的,由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國考慮到歷史之間的關聯性,從而將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合理設計,并巧妙搭配,將課堂教學格局布置得有始有終。
例如,在教學《三國鼎立》這節課后,學生已經大致了解了《三國》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詢問學生是否又在平時生活中了解過“三國”,是怎么樣了解都,那么三國故事開展與哪里?學生就會開始進行思考。這個時候,教師抓住學生思考的時間,為學生講述《桃園結義》的故事,在聽完這個故事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其實三國的故事開始與“劉備、項羽、張飛三個桃園結義開始,不信的話大家可以去看看《三國演義》!”這就讓學生對于《三國演義》的學習非常感性。再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來思考為什么他們三人要結義?當時的歷史背景又是如何?通過討論和分析,從而達到鞏固課堂內容的目的。而且,通過這種方式,來結束本節課的教學,不僅可以控制課堂的氛圍,同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將知識活學活用,在考查學生對課堂內容掌握情況的同時,從而讓這節課的教學能夠有始有終,完善了教學結構。
三、結語
總之,歷史的學習是為禮讓學生更好地吸取前人的教訓,引以為戒,不再讓歷史重演,同時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來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在教學中引入故事的教學,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樹立爭取的歷史觀念,實現歷史教學的價值。因此,教師要注意把握學生學習故事插入的位置,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插入,提供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蒲國權.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2021(04):79-80.
[2]劉正玉.探究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8):21.
[3]李彩紅.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0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