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璐
◆摘? 要:朗讀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也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與文本的情感共鳴,啟發(fā)思維。《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要加強朗讀,并將其滲透到每一節(jié)的教學目標中,即要求普通話朗讀正確、流利、情緒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效閱讀,努力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朗讀意境,注重不同課文的閱讀訓練,促進學生閱讀水平不斷提高,確保導讀效果。本文主要探索對學生朗讀指導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朗讀;指導策略
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地指出:“小學各個不同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要讓我們學生可以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社會情感的熏陶。”可見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師必須掌握引導學生朗讀的技。
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朗讀呢?
一、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我們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親近朗讀,喜歡朗讀,愛上朗讀,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還能讓學生終身受益。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小學生容易對直觀、生動的東西感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圖片和視頻,吸引學生對課文感興趣,從而有讀的欲望。還能采取比賽的方式,如:學生之間比賽讀,與老師比賽讀,利用孩子的競爭心理,激發(fā)孩子想讀的興趣。
二、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
在課堂中,學生讀不出文章中的情感,往往是因為學生沒有將自己置身其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視頻、音樂、圖片或者老師的語言進行引導,來創(chuàng)設課文中的環(huán)境和氛圍,甚至是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就能讓讓學生將自己帶入到課文中的環(huán)境中,激起學生的共鳴,再去感受當時情景和人物的心情,就能更加準確地把我課文的情感了。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教師一邊展示西沙群島的秀麗自然風景,一邊自己動情地范讀,為學生解說畫中的風光,待學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西沙群島的優(yōu)美環(huán)境中時,再對學生說:“此時,我們已經(jīng)穿著潛水服,來到了海底,我們在海底都看到了什么呢?誰來讀一讀描寫海底的這一段?”這時,教室里頓時充滿了活躍的氣氛,學生們也能愉快而輕松地朗讀出西沙群島海底景色的美麗和奇幻。
三、教師范讀,為學生樹立榜樣
教師比學生更能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成功的范讀能收到一個直觀、生動、形象、感人的效果。教師的范讀直接幫學生正音、以及了解句子的感情以及色彩。有時候,教師引導半天,不如自己范讀一遍,學生更能直觀地感受到關鍵詞語和句子到底該用什么樣的情感去讀。精彩的范讀,用聲音的語氣傳達了“文中的表情和趣味”。老師在充分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感受文章的情感,為學生進行范讀,帶學生走進課文中的情境,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理解關鍵詞的聲音,感受文章語言的停頓和文章的意境。
四、動作表演朗讀
做表情、動作是小學教育階段的孩子們自己喜愛的形式,游戲活動形式的朗讀更容易使孩子可以讀出感情。如:在學習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這一課時,在課文開頭,老虎捉到狐貍時,“狐貍的眼珠子骨碌碌一轉(zhuǎn),扯著嗓子問老虎:你敢吃我嗎?”這時,首先讓學生圈出描寫狐貍神態(tài)和動作的詞語,然后再引導學生做出狐貍眼珠子骨碌碌一轉(zhuǎn)的表情和扯著嗓子說話的動作,這樣,學生一下就能感受到狐貍的急中生智和狡猾了。
五、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小學生對課文情感把握能力有限,但我們可以讓文字與現(xiàn)實生活相融。在學習二年級課文《玩具柜臺前的孩子》那一課時,柜臺售貨員阿姨讓媽媽給小男孩買個玩具,這時,孩子的媽媽嘆了嘆氣,說:“孩子爸爸常年病著,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讓我給他買。”在這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想象,媽媽為了給爸爸治病,可能幾年沒有買新衣服了,為了給孩子交學費、買書本,家里可能很久才吃一次肉菜,媽媽還把肉留給爸爸和孩子吃……讓孩子聯(lián)系生活情景,就能感受到媽媽維持這個家的生活有多么艱辛,不能給孩子買玩具,媽媽心里是多么內(nèi)疚和難過。之后,再去讀媽媽的這句話,孩子就能讀出媽媽的無可奈何和內(nèi)疚的語氣,同時也能感受到媽媽對孩子的愛。
六、聯(lián)系作者寫作背景
通常情況下,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較少,理解水平較低,這給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情感朗讀帶來了困難。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去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看看作者實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篇文章,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課文的情感與思想,從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對文章進行朗讀。例如:在學習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時,學生不能準確讀出詩人趕路時開心的心情。老師就向?qū)W生介紹了一下李白的寫作背景: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經(jīng)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此詩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時所作。 學生在了解完寫作背景后,再去讀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時,就能讀出作者從被貶到赦免的驚喜若狂的心情了。
七、保證朗讀時間,教給朗讀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自己說的時間和提問學生的時間太多,而留給學生自己去朗讀感悟的時間太少,導致許多學生閱讀能力差。鑒于此,教師必須根據(jù)不同年級和課本的特點來設計每節(jié)課的閱讀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大聲朗讀。在初步分析理解課文內(nèi)容之后,要留足時間讓學生進行試讀、練讀,讀準、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在課堂上,教師不進要引導學生如何去讀,還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練習朗讀。加強朗讀訓練,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綜上可知,在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中,朗讀是較為重要的中心工作環(huán)節(jié),學生對課文最重要的感悟都是從朗讀中去獲得,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朗讀水平的提升,掌握多種朗讀指導技能,合理設計朗讀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情景創(chuàng)設、教師范讀、做動作表演朗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作者寫作背景等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確保學生在朗讀時對課文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更準確地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
參考文獻
[1]姜英.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正確指導學生朗讀[J].課程教育研究,2017(08).
[2]吳婕薇.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J]作文成功之路(高中),2015(09).
[3]周正林.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J]教育研究(校驗版),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