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增媚
◆摘? 要:在新的教學時期,以科學理念分析傳統教學項目,增加課堂教學中的人文氣息,成為教師小學體育教學需要關注的重要課題。快樂教育理論包含了科學教育和人本教育兩個基本方面的概念,在學校教育中的有效踐行對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有著重要價值和意義。本文將對快樂教育理念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體育;快樂教育;理論分析;實踐策略
體育教學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都有積極的促進價值。小學生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合理的體育教學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健康關懷有著重要價值。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對學生的組織力度不夠、缺乏人文關懷和德育教學,使體育教學沒有“快樂”的屬性,對此教師要對培養學生的積極運動狀態進行科學化的梳理和研究,使學生從體育活動中收獲更多積極體驗。
一、快樂教育的多樣含義分析和解釋
(一)戶外活動對小學生有較高吸引力
在小學教學中,學生的感性思考大于理性思考,教室更多的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束縛和限制,學生希望在戶外活動中進行更多樣的活動和探索。且學生的心智尚未發展成熟,教室的束縛空間給學生造成了無形的心理壓力,使其對自由活動有了更高的渴望。對此在小學體育課程中,學校和教師都需要重視體育課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活動和戶外探索機會,使學生的天性得到彰顯,緩解學生心中潛在的心理和焦慮心理。
(二)合理的秩序和德育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幸福感
在小學教學階段,更多的學生對良好的秩序有著自然的追求,期望自己以合理的方式達成教師的要求,減少在生活中的各類沖突和問題。在體育活動課程中,良好的秩序能夠給學生帶來更積極的體驗,教師的人本教學態度和教學指導,能夠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心理暗示,使學生從集體活動中收獲更多積極樂趣。對此教師要維持自身積極的教學形象,同時注重對學生的悉心呵護和指導,重視對安全理念、德育意識的普及等,使學生對課堂學習保有更多熱情和信心。
(三)學生之間的高效互動,培養學生的集體團結意識
在人類群體的任何發展階段,集體團結意識、合作精神能夠給個人帶來更積極的體驗。多樣活動內容也能促進學生對彼此的了解,使學生結下更深刻的友誼,增加學生的校園安全感。對此教師要組織多樣的趣味活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集體活動中,激勵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感知到更多榮辱、成敗樂趣,提升學生的主動交往和合作意識。
(四)體育運動的成就感給學生的生活帶來激勵
體育活動給人以最簡單的快樂就是在訓練中獲得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例如對一項體育項目的學習和精通,在體育競技活動中確立自己的位置等。在小學體育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訓練項目提出更科學合理的指導,培養學生自我實現的勇氣和毅力,使學生完成對自己運動能力的認可和了解,在體育活動中保持自信和挑戰意識。
(五)體育運動在生活中的延伸,對學生家庭關系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在小學教育階段,家庭教育對學生的行為和心理有著重要影響。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可謂其家庭行為的投射和延伸。教師在教學中要尋找途徑保持和學生家庭生活的有效聯系,鼓勵學生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相對學生進行更積極的體育指導,引導學生建立運動自信等,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更豐富多樣的樂趣和體驗。
二、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促進快樂教學理念有效實踐的策略
(一)教師保持人本教學態度和行為
在體育課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展示出自人本形象的一面。在傳統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一板一眼”和“放羊”的教學方式都應該被反思和限制。教師要在行為和語言上展示出自己積極樂觀的一面。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保持和學生的充分交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問題,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活動權限。在動作指導上一肢體接觸教學代替“隔空喊話”式的教學等等。以此使學生對教師的焦慮情緒降到最低,激勵學生在行為和語言上作出更大膽的嘗試,使體育課程能夠順利積極開展。
(二)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有效組織
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即使學生對集體活動保有期待,但在客觀條件下,學生的自我組織能力較弱,且一些自私和負面的行為更容易暴露。對此教師應該積極的充當組織者的角色,以游戲活動、競技活動、分層教學等形式對學生群體進行有效組織,使學生從有效的組織活動中體會到更多樂趣。例如日常教學中的“老鷹捉小雞”游戲,跳繩過程的分層訓練,組織學生進行接力跑訓練等。
(三)教師對德育理念的積極滲透教育
在體育課程中,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的德育觀念不強,在行為上有隨意性。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正確行為方式的引導,積極灌輸健康運動理念,時學生形成規則意識,保持在體育活動中的互相幫助和有效服從。如教師鼓勵學生學會幫助和分享,對體育活動中的危險內容進行強調教學。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以保證對學生各種錯誤行為的有效指正。
(四)教師對學生個體行為的鼓勵,對學生集體團結意識的培養
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個別學生在行為上的異樣,對其進行積極地疏導和鼓勵。在集體教學中,強調榮譽和拼搏精神,給學生集體尋找競爭對象,使學生在集體榮譽感召下在體育活動中保持更高的參與度、互助精神、競技精神等。如將“別的班級”作為學生競爭的重要目標等。
(五)保持和學生家庭的積極聯系
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闡釋體育活動和生活、家庭的聯系。并確切的保障在課余和學生家長的討論和交流,使學生在體育課程中保持多樣心態,激發學生的樂觀訓練和生活態度等。
三、結束語
快樂教育理念在小學階段的實踐應用,對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在新的教學時期,教師要保持大膽創新教學和實踐思路,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更科學有效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巖.小學體育教學中快樂體育理念的應用效果分析[J].新智慧,2019(03):58-58.
[2]羅霞.小學體育教學中快樂體育理念的應用效果探析[J].讀天下(綜合),2020(02):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