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廣東省農民收入增長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2021-07-23 03:07:51楊朧皓許越李沛哲盧穎
中國經貿導刊 2021年17期
關鍵詞:影響因素

楊朧皓 許越 李沛哲 盧穎

摘?要:為解決廣東省農民現階段增收放緩的問題,基于2011-2017年廣東省農民收入相關數據,對廣東省農民收入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剖析。研究表明:廣東省農民已經漸漸脫離農民收入“高增長”隊伍;工資性收入是農民收入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工資性收入增長對農民增收的拉動力最大,經營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起重要補充作用;人力資本存量、政府支農情況、產業升級情況與廣東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農民增收?農民收入結構?影響因素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站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經濟發展取得了偉大成就,但是城市和農村經濟發展不均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嚴重。廣東有3367萬農民,占總人口的近30%。截至2017年,貧困人口仍有約126萬人。近年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農村經濟與農民收入也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十三五”時期是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在這段時期為打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脫貧攻堅戰”,完成2020年全面脫貧的目標,廣東省的任務仍然艱巨,而提高農民收入就成為了直接解決該問題的落腳點。本文緊抓發展廣東省農民收入問題的重要性,基于“十二五”、“十三五”以來的數據,對廣東省農民收入增長現狀和結構特征進行分析,同時總結省內外典型地區農民增收的經驗,結合廣東省“三農”實際,提出促進廣東省農民增收的政策建議。

二、廣東省農民收入增長現狀

(一)農民人均收入總體分析

“十二五”時期以來,廣東省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在廣東省政府的大力發展下,已在許多方面獲得了豐厚的成果。

廣東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在2011-2012年位于我國第6位,2013-2017年降至第7位??偭繌?011年的9371.73元到2017年的15779.74元,年均增長1068元。但2011年到2013年廣東省農民收入增速從18.78%下降到4.98%;2014年到2017年收入增速依舊成下滑趨勢,下降了4個百分點左右。同時,廣東省農業總產值增速呈下降趨勢,并與廣東省GDP增速差距越來越大。由此可見,廣東省農業發展速度有一定下滑,廣東省農民收入增長明顯呈放緩態勢。

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中上海、浙江、北京、天津與江蘇穩居全國前列,本文選取浙江省、江蘇省與直轄市中具代表性的上海作為農民收入代表城市與廣東進行比較。由表1可見,2011-2017年廣東農民收入總量與其他三個發達?。ㄊ校┑慕^對收入差距拉大。廣東與上海的農民收入差距從2011年的6272元增加到2017年的12045元,共5773元。與浙江、江蘇的差距也在不同程度的擴大,總體增速偏緩。從這種趨勢可以看出:廣東農民增收優勢不顯著,漸漸脫離農民收入“高增長”隊伍。

近年廣東省的城鄉居民收入比值偏高,與其他三個?。ㄊ校┒加休^大差距,2011年廣東城鄉收入比高達2.87∶[KG-*3/5]1,遠高于上海(2.32∶[KG-*3/5]1),浙江(2.37∶[KG-*3/5]1)與江蘇(2.44∶[KG-*3/5]1),見表2。雖然廣東城鄉收入比已由2011年的2.87∶[KG-*3/5]1降至2015年的2.60∶[KG-*3/5]1,但隨后2016-2017年農民增收情況無明顯優勢,也說明廣東省農民收入增速放緩,其顯著的城鄉收入差距問題仍未得到明顯的改善。

(二)農民收入結構分析

1.廣東省農民收入結構。農民收入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從表3數據可以看出,在2011年到2017年間,廣東省農民工資性收入占比一直占將近50%甚至半數以上;其次是經營凈收入,其占比在25%左右;轉移凈收入變化較大,從5%左右變化到21%左右;而財產凈收入只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6%。工資性收入是廣東省農民收入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在人均收入中的占比基本保持平穩,一直占據四個收入結構中的第一位;經營凈收入也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整體呈現平穩中下降的趨勢;財產凈收入是四個收入結構中占比最少的部分,占比有緩慢上升的趨勢。轉移性收入占比由于2013年數據統計口徑發生變化的原因占比發生了較大變化,已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補充來源。

為了進一步討論農民收入結構演化與農民收入增長之間的關系,本文借鑒了錢納里的經濟增長結構分析法,以各項收入對農民收入增長的拉動力數值來衡量比較廣東省農民各個結構的增長對于農民收入增長絕對貢獻情況。若以GRt來表示t年農民實際收入的累積增長率,GRit為第i項實際收入在第t年累計增長率,qit為第i項在相應年份的實際收入份額,則GRit可表示為:

從表4中絕對貢獻累計值數據看出,除了財產性收入外,三種收入的拉動力都發生了明顯增長,其中工資性收入拉動力增長最為迅速。2011年、2012年工資性收入的絕對貢獻遠遠大于其他三種收入結構;2013年由于統計口徑的改變趨勢發生突變;2014年及之后的比較中,工資性收入依舊是拉動力最大的收入結構,累計拉動力為38.72%,其次是轉移凈收入和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拉動力最小。農民增收主要依靠工資性收入,而這一特征的形成可歸因于農村的城鎮化的發展和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轉型的推進,這為農民帶來了大量就業機會。

2.國內典型地區農民收入結構比較。通過省際農民收入結構的對比,可找出典型省市與廣東省的差異并吸取能借鑒的優秀經驗。由于江蘇省與廣東省農民人均收入比較接近,本文選擇優勢明顯的上海市以及浙江省兩個典型地區作為參考樣本,見表5。

在工資性收入方面,上海城市化程度較高,工資性收入比重高。2011-2017年度其平均值14931元比廣東高8305元。雖然廣東的工資性收入逐年增大,占農民純收入保持在50%以上,但與其他省仍有較大的差距,且差距逐漸擴大,與浙江的差距由2011年的1023元擴大到2017年的7602??赡苁且驗閺V東與浙江的產業結構差距較大,發達的民營經濟為浙江農民工資性收入增收提供支撐;而盡管廣東憑借優越的區位條件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外資和國際市場實現了外向型工業化發展模式,為農民工提供了更多工作崗位,但在可流動的勞動力要素非常富裕而土地卻相對稀缺的條件下,農民工資水平并沒有太大的提高。

在經營性收入方面,廣東的經營性收入低于浙江,明顯高于上海,以2017年為例,廣東的經營性收入達4119元,低于同年浙江的6112元,但大幅高于同年上海的1473元。在2011-2017年,浙江省經營性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比重降幅較大,而廣東、上海比重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比較小,都不超過10%。廣東省作物播種面積為6341.26萬畝,氣候、地質等自然條件適宜,故廣東有較充足的耕種優勢,有利于農民經營性收入增長。

在財產性、轉移性收入方面,上海的財產性及轉移性收入是三個地區中最高的。在2017年,廣東、浙江的財產性及轉移性收入水平相近,差額僅為419元。同時,2011-2017年間兩地的財產性及轉移性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比重都有所上升,廣東增幅尤為明顯,達13.2%,上海的趨勢則相反。原因可能是廣東落實了農業財政補貼政策,加大了對農業的補貼力度,使轉移性收入穩步增大。

從收入結構拉動力的對比來看(見表6),廣東農民工資性收入的拉動力基本處于下降趨勢,從2011年的11.3%變化為2017年的6.4%,增長較為乏力。歷年經營性收入的拉動力明顯強于上海。與傳統農業大省浙江相比,廣東對財產性與轉移性收入的依賴性較強。

綜上而言,近年來廣東省農民增速放緩,與上海、浙江、江蘇的農民收入差距擴大。廣東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的成效不明顯,城鄉經濟發展不協調是導致廣東農民收入增長略顯疲態的原因之一。廣東省農民收入主要來源為工資性收入與經營凈收入,其中工資性收入提高對農民增收的貢獻最大,但其始終與發達省市存在較大差距,這也是導致廣東省農民增收優勢不明顯的主要因素。經營凈收入財產及轉移凈收入相對弱勢,依舊有較大的增收潛力。

三、農民收入區域差異分析

(一)系統聚類

省內各區域各地市農民的收入差異較大。該部分將對省內各地市進行歸類比對分析,以加深對廣東省農民收入現狀的認識。聚類方法選用的是系統聚類中的word法,是目前較成熟的、多指標多因素情況下進行特征識別和綜合分析的聚類方法。結果見表7。

第一、二類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遠高于其他城市,而這主要得益于很高的工資性收入和財產凈收入,同時一類地區工資性收入高于二類。第三類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與第四類大致等同,但工資性收入較高。第四類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凈收入都較低,但經營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較可觀。前三類工資性收入占比均居于較高水平,而其轉移凈收入均相對較低。

本部分采用聚類分析法對廣東省內各地區的農民收入水平與結構進行統計分析,利用Pearson相關系數來選取四類中的典型樣本,用r來描述變量間聯系的緊密程度,相關性越高說明其越典型、具有代表性。

根據計算結果,東莞、廣州、梅州分別為第一、二、四類典型樣本,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999、1、0.999,均為相應類別中相關系數最高者。江門是第三類最典型的樣本,但缺失2017以前的農民收入構成數據,所以改用相關性略小但數據相對更完善的汕頭作為第三類典型樣本,其相關系數達到0.996。該四個典型樣本市均較好反映了其所在類的收入結構特征。

(二)典型地市收入結構分析

同樣采用錢納里的經濟增長結構分析法對這四個樣本城市的各項收入進行絕對貢獻拉動力分析,為避免因2014年統計口徑的變化造成的數據異常,將采用除去2014年的絕對貢獻拉動力值的累計值進行分析。

結合廣東省各市農村居民收入結構的分析來看(見表8),東莞市與廣州市的收入結構較為類似。2017年東莞市25068元的工資性收入遠高于廣州市的17324元,但2012年至2017年廣州市農民工資性收入對農民增收的絕對貢獻拉動力均大于東莞,這表明廣州市農民工資性收入的增加對農民增收的拉動作用顯著,第二類城市應更加重視工資性收入的提高。2012年至2017年東莞轉移凈收入對農民增收的絕對貢獻拉動力的累計值達7.69%,這表明東莞市轉移凈收入對增收的拉動作用較大。但2017年東莞市農民轉移凈收入為負值,對農民收入的增加起負作用,說明東莞等第一類城市在提高轉移凈收入方面仍具潛力。

從表9可以看出,汕頭市與梅州市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不大,但收入結構上的差異較為顯著。相比汕頭市,梅州市農民工資性收入較低,這也直接導致了梅州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而梅州市工資性收入拉動力絕對貢獻累計值卻高達35.9%,對農民增收的拉動作用十分顯著,由此,梅州等第四類地區在保持經營凈收入與轉移凈收入增速的同時,應重視對工資性收入的提高。相比梅州,汕頭市經營凈收入及轉移凈收入水平較低,增速較為緩慢,對收入增加的拉動力也相對較小。所以,汕頭等第三類城市應當在提高工資性收入水平的同時,提高經營凈收入與轉移凈收入,共同拉動農民收入的增長。

綜合對比第一、二類城市的代表東莞和廣州,與第三、四類城市的代表汕頭和梅州,可以發現對于第三、四類發展中城市而言,財產凈收入以外的各項收入增收潛力均顯著大于一二類的相對發達地市,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工資性收入。發展中地市應該著力發展工資性收入,擴大其在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使其收入結構向相對發達地市靠攏。但同時,發展中地市也需要保持其經營凈收入的增收優勢,結合當地經營凈收入和第一產業比例較大的實際,促進當地農業的轉型發展,提供農民的經營凈收入。

(三)區域差異影響因素分析

目前國內外已有學者對造成收入差異的原因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王海平等(2019)基于福建省多縣域的研究結果認為,在沿海等經濟發達縣域,產業升級對農民收入增加的促進效應較大;在相對欠發達的縣域,農業財政支出能有效當地農民收入增長。師博文(2018)同樣認為農林水事務類支出比重的提高會顯著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綜合比對考量后,本部分著重考量政府對“三農”的支持與產業升級水平在廣東省內不同收入水平的各地市內的差異情況。

1.政府對“三農”的支持。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師博文(2018),可以認為農林水支出的作用包括:為農村提供資金、資本、技術促進農業升級轉型以達到提高農村生產力,間接促進農民增收;扶助貧困農戶,提供各類補貼補助,直接提高農民收入。農林水支出可作為衡量政府對“三農”的支持的指標。

政府對“三農”的支持程度在廣東省內部差異極大,可能對農村常住居民的收入情況有著一定正相關的影響。農民高收入地市東莞,其政府更重視對“三農”問題的投入。表10顯示,四類典型地市僅有東莞農林水支出總體相對上升,近三年人均有較大漲幅,且于2017年與廣州持平,人均4051.3元,占5.68%。廣東省對于農林水的支出占比在逐年下降,廣州、汕頭、梅州也是如此,這或是近期廣東農民增收速度放緩的原因之一。

2.產業升級水平。周茂(2018)認為產業升級拉高了勞動力的相對工資、從業人數比重和勞動收入,并且該效應在有一定產業基礎且產業升級改善空間較大的中部地區最明顯。而勞動力相對工資、從業人數比重和勞動收入的提高可以簡單反映為工資性收入的比重升高。

選取第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當地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作為衡量產業升級水平的指標,見表11??梢钥闯?,產業升級指數較高的地區,工資性收入占比比值更高,其中農民高收入地市東莞的產業升級指數最高,達99.7%,工資性收入占比86.21%,是四個典型地市中的最高值。鑒于工資性收入的提高對廣東農民增收的貢獻最大,工資性收入不足也是廣東省農民收入落后于浙江、上海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理由認為產業升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廣東農民收入的增長。

四、農民收入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部分將在區域差異影響因素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已有學者對農民收入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對廣東省農民收入影響因素做實證分析?;诎不帐》饰骺h的數據,佟光霽(2013)認為以城鎮化為主的“外生型”因素對農民增收影響較大,而以農民綜合素質為代表的“內生型”因素影響較小。韋向陽(2013)同樣研究了勞動力相關的城鎮化和受教育水平,但研究結果卻表明農民受教育程度對農民增收影響大,而城鎮化對農民收入影響不顯著。這表明不同的地域、經濟環境會使同樣的影響因素表現出異質性。而城鎮化影響農民收入的內在邏輯,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為此本文決定在對廣東省進行影響因素實證分析時,將剩余勞動力轉移和農民人力資本存量納入為影響因素之二。而陳齊鶴(2016)的研究同樣把該兩個指標作為浙江省農民收入的影響因素,除此之外還加入了對自然因素和農業經營模式因素的考量??紤]到廣東省與浙江省農民經營凈收入占可支配收入基本一致的情況,本文也選取了人均種植面積這一指標作為自然因素對農民收入的代表進行考量。

(一)變量及模型的設立

基于前文的理論分析,本研究主要利用農民人力資本存量、政府對“三農”的支持、產業升級情況、剩余勞動力轉移與人均種植面積進行農民收入的實證分析,從宏觀層面運用計量工具進行實證定量分析,從而得出相應結論。

Y: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

X1:農民人力資本存量,用農村家庭戶主高中文化及以上的占比代表

X2:政府對“三農”的支持,用人均農林水支出(元)代表

X3:產業升級情況,用產業結構升級系數ecostru(王海平,2019)代表

X4:剩余勞動力轉移,用農業從業人員占鄉村總就業人數的比重代表

X5:人均種植面積,用人均農作物播種面積(平方米)代表

為分析各因素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本文建立如下農民收入影響因素的計量經濟模型:

其中,β0表示常數項,β1、β2、β3、β4表示估計系數,μ表示隨機誤差項。

(二)回歸結果分析

考慮到數據完整性與準確性,本文選用2000-2017年的相關歷史數據,利用Eviews?7.2分別對上述5個解釋變量進行最小二乘回歸,得到的結果為:

模型的擬合優度良好,且符合經濟學意義,但多個變量未能通過t檢驗,說明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異方差以及自相關性等問題。以下對該模型進行多個方面的檢驗及修正。

(三)模型誤差修正

通過簡單相關系數法檢驗,發現解釋變量之間存在較高度相關性。此時使用逐步回歸法篩選出引起多重共線性的變量并將其剔除,得到的優化模型為:

時無異方差性,即說明各解釋變量的波動對當期的變量影響較小。隨后以德賓沃森統計量與dU(3,18)比較可得模型不存在自相關性。方程以及各個解釋變量均通過顯著性檢驗,則該模型為最終優化后的模型。

(四)實證結論

模型在修正過程中首先剔除了人均播種總面積對農民收入的影響。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于用現代化生產方式提高生產力,并不在于大量增加農業用地的面積,因此農作物播種面積對農民收入的影響較小是合理的。此外,經過實證分析得出勞動力轉移對農民收入的影響作用不大,從模型建立的過程來看該指標可能是由于與工資性收入存在共線性而被剔除。

從修正過的回歸模型中可以看出,人力資本存量、政府支農情況、產業升級情況與廣東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關,符合經濟學意義與本文預期。這也再次證明,工資性收入對廣東省農民增收的核心推動力,及經營和轉移凈收入的重要補充作用。其中,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產業結構升級系數每增加1%,會使農民人均收入增長0.7138%,影響效果最為顯著。第一產業易受外部因素影響而較大程度制約生產效率,在城鄉一體化與現代化的建設中,廣東省應在著力發展第二、三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的基礎上,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鼓勵擁有一定知識儲備和經濟條件的農村勞動者創新創業。同時,政府財政支農成效顯著,應進一步加強對“三農”的支持與重視程度。

五、典型地區農民收入增長經驗

(一)農民收入增長國內省際經驗

1.浙江經驗。浙江省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呈現了高基數高增長的特點,且居民收入增長總體上體現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基本要求。浙江農民收入的增長點主要體現在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

浙江當地民營經濟發達。民營為主的所有制結構與中小型居多的規模特色,使得浙江的鄉鎮企業大大增強了吸附農村勞動力的能力,為所在農民提供了充足的就業機會,其在促進浙江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和農村勞動力轉移上都做出了貢獻。浙江實施的本土化城市化戰略,著力增強杭州、寧波、溫州三大中心城市的集聚效應和輻射功能,使其成為連接城鄉的節點,并且鼓勵農民進城落戶,促進了農村人口非農化,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推進農業生產的專業化、規?;?。

浙江農民重視家庭經營二、三產業發展。2014年,浙江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來自農業的僅占30.34%。農產品加工、零售批發、餐飲服務等二三產業的崛起已成為推動農戶家庭經營收入非農份額大幅上升的根源,其加速了社會化分工與合作,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拉長了農業產業鏈,提高和穩定農產品價格;進一步增加農業投入積累資金,為農民更好地在農業領域增收創造條件。

2.上海經驗。上海市農民可支配收入長期位于全國首位,在工資性收入、財產凈收入與轉移凈收入上均體現出增收優勢。

上海主要依托一線大城市的綜合優勢,以非農就業助力農業發展。城市化發展帶動臨工等勞務性收入增加,農民非農就業最低工資就2017年提高到了全國最高;郊區工業園區落戶企業增資擴容,物業、保潔、城管等隊伍繼續擴大;農民就業上崗率提高,勞動、教育、農業系統每年培訓勞動力轉移大批農民,農民求職能力增強;上海切實推進低收入農戶非農就業工作,自2010年起著力實現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農戶家庭有一人非農就業。

上海推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上海對城鎮化進程較快的村,以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的方式,明確了集體資產的產權歸屬,真正做到“資產變股權、農民當股東”,使農民可以公平分享城鎮化帶來的利好,建立了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的穩定來源。

上海的統籌城鄉發展制度,力求從完善制度層面,增加農民的轉移性收入:一是加大對農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農村。二是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對糧食規模經營農戶給予補貼,建立農林水等生態建設的補償機制,并完善農業保險補貼政策。三是不斷強化農村社會保障,自2010年上海相繼出臺了提高各類保障標準等多項政策,低保標準現已提高到全國最高。

(二)省內農民收入增長先進經驗

1.東莞優勢。東莞市農民可支配收入長期居于廣東省前列,其工資性收入為農民增收做出了85%以上的貢獻。這主要得益于東莞早年以較高的工資水平和較低的生活水平吸引了大批農民工,并且在近年來統籌城鄉就業政策,農村與城鎮勞動力享受同等就業服務。至2015年底創建534個“村民車間”,在工廠、企業靈活安置2萬多名本地農村勞動力穩定就業。同時,東莞持續推進農民市民化,不斷提高農民的社會福利水平和自身素質,促使當地農民實現工資性收入增收。

2.韶關優勢。韶關市農民人均家庭經營凈收入近年來一直處于廣東省前列,2017年躍升至廣東省第一。韶關市全市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總數達120家,共計銷售收入89.4億元,帶動農戶戶均增收5001元。各地充分挖掘地域特色,致力于提升特色農產品品質,特色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同時韶關著力于實施農業品牌戰略,提升農產品知名度,推動綠色食品生產、畜牧無公害認證養殖等,逐步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和生態農業的轉變,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加了農民的經營凈收入。

3.佛山優勢。2017年佛山市以3598.2元的人均財產凈收入位列廣東省各市財產性收入第一。這離不開佛山市政府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的舉措。

佛山南海區試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出臺“1+N”政策支持盤活集體用地,依靠佛山市的專業鎮和產業集群區位,充分利用由流轉價值的土地。將集體經營性用地改造成為汽車貿易綜合性產業社區、村級工業區、大型倉儲物流基地等。改造后土地租金從原來的1萬元/畝提升至7萬元/畝,截至2018年1月,佛山南海作為農村集體經營性假設用地可入市流轉試點,南海的集體建設用地已經合法化。佛山通過改革釋放土地價值,實現共贏,農民享受到土地使用權流轉帶來的財產性收入。

4.茂名特色。茂名市農民整體收入相對偏低,屬于第四類城市。茂名農民轉移凈收入的占比在廣東省地級市中屬最高,這說明近年來茂名市農民收入增長更多依賴政府補貼、離退休金和養老金等轉移性收入的增加。

其主要原因是茂名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離退休人數不斷上升,養老金發放力度也不斷加大,以更好地保障離退休人士的生活水平。茂名市2012年首創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末位約談制,有力促進參保率、續保率雙提升。2016年,茂名市以16-45歲人員為工作重點進行突破,加大征繳擴面力度。到2017年,茂名市已投入使用的“城鄉居保助農取款點”有效緩解了偏遠農村出行不便的問題,全市基本實現了從“制度全覆蓋”向“人員全覆蓋”的跨越,同時茂名市人均基本養老金相比于2005年增長了2.76倍,基礎養老金標準也由2009年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以來從最初的每人每月55元逐步提高到130元,增長超一倍。

六、促進廣東農民持續增收的建議

第一,廣東已進一步落實“三農”政策,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增加農民的經營性收入。但廣東人均耕地面積較小,且農業生產進入“雙高雙緊”階段,支撐農民增收的傳統動力逐漸減弱,可能導致農民經營性收入增長放緩。因此,廣東可借鑒韶關、中山的經驗,充分挖掘和發展地域特色,逐步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和生態農業的轉變。同時吸取上海、浙江經驗,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并加速非農化與城鎮化,大力培育各類龍頭企業,并推動企業與農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

第二,廣東雖在全國憑借“先行一步”的改革開放政策,展開新一輪戶籍改革,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但是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仍然緩慢。因此建議廣東政府以東莞、中山經驗為典型,推廣統籌城鄉教育就業政策,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同時為更好地激發農民增收潛力,應借鑒上海經驗,以財政補貼及稅收優惠政策等措施扶持鼓勵農村勞動力創業就業,并完善就業指導及保障,帶動農村勞動力持續向非農產業轉移,大力促進廣東農民工資性收入的持續增長。

第三,廣東省產業升級水平對增收有顯著影響,且內部差異較大,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待提升,因此廣東省在城鄉一體化與現代化的建設中應著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零售批發、餐飲服務、休閑旅游等第二、三產業并加快發展步伐,以第一產業為基礎縱向延伸,健全和完善農業產業鏈條,在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的基礎上,優化剩余勞動力的分配,更好地實現農民增收。

第四,廣東應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等政策,進一步加強財政支農力度,完善惠農政策及農村社保體系,建立健全的基礎設施體制,充分激發轉移凈收入對農民增收的發展潛力。同時,廣東省財產凈收入動力不足的問題,可能原因是農村傳統金融組織機構存在發展滯后、滲透率低、普及范圍窄等現象,因此建議構建合理的、現代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以上海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為參考,增強農村金融服務能力,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入農村。

參考文獻:

[1]楊紅,陶雪娟,杜輝,馬佳.都市農業發展地區農民收入結構演變規律及其啟示——基于上海、北京、廣州2015-2014年數據比較[J].上海農業學報,2018,34(01):131-137

[2]王小華.中國農民收入結構的演化邏輯及其增收效應測度[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5(05):67-77+198-199.

[3]黃邦根.我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原因與對策分析[J].農村經濟,2010(10):37-40.

[4]文娟秀,戴江,徐浩.廣東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現狀分析[J].當代經濟,2016,10(30):50-52.

[5]蘇植權,馮杰.廣東農民收入增長現狀、問題及成因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2,39(19):223-226.

[6]蔡德超,梁俊芬,陸永松,劉序.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廣東農民收入形勢對比分析研究[J].南方農村,2017,33(05):18-22

[7]方志權,樓建麗.上海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途徑研究[J].農村經營管理,2015(03):13-14.

[8]馮旭芳,班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民工資性收入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8(52):39-45.

[9]張占貞,王兆君.我國農民工資性收入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0(02):56-61.

[10]程華,唐志勇,鄭紅軍.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綜合改革及啟示——基于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實證調查[J].南方農村,2019,35(03):12-17.

[11]劉琦,李寶懷.工業化、人口轉型與農民收入增長的關系:以陜西省為例[J].貴州農業科學,2018,46(09):160-165.

[12]蔡飛鳳,江三良.我國農民收入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01):365-368.

[13]王海平,周江梅,林國華,陳志峰.產業升級、農業結構調整與縣域農民收入——基于福建省58個縣域面板數據的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9,33(08):23-28.

[14]周茂,陸毅,李雨濃.地區產業升級與勞動收入份額:基于合成工具變量的估計[J].經濟研究,2018,53(11):132-147.

[15]佟光霽,張林.農民增收的核心影響因素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3(13):92-95.

[16]韋向陽,郇紅艷.“十二五”期間農民增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3(12):139-141.

[17]師博文.?地方財政支出規模和結構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D].東北財經大學,2018.

猜你喜歡
影響因素
房地產經濟波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零售銀行如何贏得客戶忠誠度
醫保政策對醫療服務價格影響因素的探討
東林煤礦保護層開采瓦斯抽采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農村婦女政治參與的因素分析
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績效影響因素的探索與研究
水驅油效率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3:54:01
環衛工人生存狀況的調查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a级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黄色片中文字幕| 伊人天堂网|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毛片视频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免费在线色|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www.99在线观看| 一级爆乳无码av| 欧美精品啪啪|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91|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99性视频| 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欧美国产|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999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久久激情影院|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欧美黄色a|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日韩视频福利| 欧美a√在线|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欧美综合激情|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9激情网| 自拍偷拍欧美|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www.91中文字幕|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欧美在线国产| 看看一级毛片|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丝袜91|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av无码久久精品|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男女男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