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景蓮
【摘 要】 對于語文教學中的體驗式學習,是教學時不可小視的問題,可體驗式學習又是一項比較常用的教學形式,它牽涉的內容較多,其中的每一個方面都較為復雜。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我們不得不加強體驗式在教學中運用的思考,并從多方面和多角度來研究,找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來促進語文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 語文教學? 體驗學習? 語言分析? 情景創設? 個性對話
在課程改革的要求下,體驗式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是比較流行的,也倍受教師們的青睞。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是會取得好效果的,也是值得我們在實踐中去探討的教學模式。于是,在語文教學時老師應該要轉變舊的思想觀念,采取能適合學生的體驗式教學方法,讓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盡量發揮出來,也就是讓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提高學生閱讀方面的能力,并促進學生的成長。當然,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來運用,而且可以把學生已經有的生活經驗或對社會的認知充分結合,使學生成為文本閱讀的主人。這樣,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因為語文閱讀體驗能有效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學生們在進行閱讀時,會將他們對生活的情感與思考相互融合在一起,去更好地體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悟,也就是說讀者與作者之間通過文本會產生共鳴,讓學生更有學習的興趣。有時,在閱讀中的思考或創新,都會使學習者去思索寫作者的思想情感,就會讓學生的積極性能在閱讀中得以很好的發揮,也能讓學習的內容從枯燥變得有趣味。同時,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還能用新知識時去讓學生的舊知識得到一定的提升,也有利于學生自己品質的提高。
一、深入文章語言分析,深化體驗
在如今的高中語文課堂中,對一些詞語、句子等的咬文嚼字,目的是讓學生在感悟語言所營造出的意境時,去琢磨語言文字的情韻,從而訓練學生的語感能力和品讀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揣摩語言中包含的情感時,可以叫學生先注意相關的詞句或關鍵字,也要注意重復出來的語句,即重視語言的短路現象,并對自己品味的結果批注在文本的空白處。比如,在學習《再別康橋》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了解該文中運用的抒情表達方式,在學習文章時,再用比較優美的音樂來作背景,襯托出文章的情感內涵。接著再概括作者去英國故地重游的文章情節,讓學生結合自己類似生活經歷和語意去體會內容,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理解文章,也可以加深學習的印象。具體可以指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詞語,如“輕輕的”“來”“招手”“走”“作別云彩”等,從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寫作者運用到的虛實結合的手法。也可以結合詩的景象理解以景襯情、以情生景的表達效果。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時,就要加強語言文字的剖析,才能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二、創設情景,感受文本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體驗式學習也不得不運用到情景教學。因為,不管是語文教學的目標,還是體驗式學習的應用,情景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滿足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如果要將體驗式學習很好地運用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就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預設一些課堂學習的情景。另外,如果為了讓學生一直對語文學習有一個好的興趣,我們就不得不思考運用情景教學來改變一些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去體驗,去慢慢品味語言類文本所體現出來的無限魅力。要做到這些,我們在課堂中,就要根據情景的需要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征,分析其喜歡哪一種情景教學形式,再根據內容來展開合理化的教學。如,在教學《《鴻門宴》一課,教師通常都是問文中項羽、劉邦這兩個人物的相關個性特征,這個問題,學生是可以通過閱讀文章就能解決的問題。當然,如果教學只限于這點是不夠的,我們還可以設置問題情景,他們二人的性格決定了命運,最終他們各自走到了什么結果?這樣對問題的拓展,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會積極去發現新的問題、探究新的知識。最后總評:項羽的結局是悲慘的,不得不與他剛愎自用的性格有關,同時讀者也可以從另一面感受到項羽性格的率真,這也正是傳記文學的特征。
三、營造個體之間的相互交流體驗
在語文課堂教學時,體驗式的教學方法,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完成。因為通過討論能使學生發現自己知識的不足,增強自我的認識和溝通能力。在課堂上,可以把學生先分成幾個學習組,課前根據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先學習,提出問題在課堂上來交流解決。這樣,學生便能掌握學習的重難點,了解相關的知識。在討論時,老師可以針對某一典型問題引導大家思考、討論,提出個人的看法與大家交流,共同來體驗知識的獲得,分享各自在學習中的收獲。如,在《荷塘月色》一課的學習時,我們可以先提示學生:從文章結構上看,作者的行動原由是因“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而產生的出門去走走的,從這一點可以看到文章的關鍵所在,即“文眼”。接著是引導學生看背景材料,弄清作者內心不寧靜的原因,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答案:一是對現實的不滿情緒,二是對當時動蕩局勢的憂思,三是面對社會現實個人的無助,四是對所憧憬的未來生活感到渺茫,五是對閑適悠然生活的一種期望。這些結果,不是每個同學都可以準確概括出來的,這就需要大家共同來交流合作分享而完成。
另外,也可以恰當的教材內容讓學生去進行角色扮演來體驗學習。因為在教學實際中,有些內容是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的扮演去體驗,從而與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的表演欲望得以實現,從而更好地融會到內容所蘊含的情感里面,去體驗到了文本的美。
參考文獻
[1] 葛海麗.體驗式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外語文, 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