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峰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開展其他學科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放在首要位置上,只有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語文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培養對策
【基金項目】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20〕GHB255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當前教師與家長面對的重點問題之一。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生在小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有助于初期的學習,還對未來的學習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小學階段的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傳授給學生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一、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研究價值
語文學科主要是以語言文字為基礎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情感思想等進行培養。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熟練運用各種教學策略,結合語文知識為學生搭建一個系統的學習框架,這是直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教學《哪座房子最漂亮》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策略同時推進的方法,如從色彩、課文閱讀韻味的視角等來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自身的問題
受年齡的限制,學生在自覺完善學習能力方面的控制力不甚理想。即使部分學生在學前教育階段接受過一定的引導性教育,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但是因為年齡較小,思想過于稚嫩,對之前所接受過的教育與培養尚未進行足夠的理解與吸收,并沒有有意識地促進自己學習習慣的養成。而進入小學后,由于環境較之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規則也逐漸增多,部分學生的逆反心理隨之觸發,多出現上課不認真聽講甚至擾亂課堂教學秩序的行為,這非常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二)家庭教育的影響
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意義是深遠長久的[1]。好的家庭教育能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家長對學生的影響是難以磨滅的。積極正面的家庭教育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乃至社會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家長并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引導、教育孩子,這對于尚且在學習啟蒙階段、急需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小學生來說,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三)社會不良環境和課業壓力的影響
學生的行為習慣容易受各種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這給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帶來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加之部分家長對學生的期望較高,在課外為學生報了大量的補習班、輔導班等,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學習壓力,使其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難以提升學習效率,在這種對學習產生了逆反心理的環境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也就成了天方夜譚。
三、語文教學中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不斷加大的環境下,培養終身學習的高質量人才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終身學習者需要具備自我學習能力及獨立發展創新能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的終身學習也有著深遠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更為系統地學習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此外,在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后,學生也會將其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從而獲得全方位的發展。
(二)滿足學生心理發展需求
由于年齡較小,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大部分小學生對外界的新奇元素充滿了好奇。這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成了小學教師首要的教學目標。在這個充滿求知欲的年齡階段,學生一旦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學習能力必將有質的飛躍[2]。首先,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這個提倡合作共贏的社會中,學生能運用良好的學習習慣錘煉合作能力,這對其今后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有所幫助。其次,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也不容小覷。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拓展思維,顯著提高創新能力。最后,學習習慣不僅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好幫手,還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位良師。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都得到增強。
(三)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語文學習離不開對課本節選的精彩文章和古詩詞的背誦。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得不通過死記硬背這樣枯燥乏味的方式來學習語文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除了不符合語文學習規律,還極大地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負擔。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大大改善上述不良現象。通過課前預習,學生能在課堂中更好地理解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通過課后復習,學生能牢牢地掌握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減少教師的工作量。
四、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
學會傾聽是每個年齡段的人都必須掌握的能力之一。由于年齡較小,大部分學生難以在課堂上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傾聽他人發言的能力,引導學生重視傾聽的重要性[3]。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來鍛煉學生傾聽的能力,如在課堂中可以采用朗讀接龍的方法。教師可以將文章段落分配給不同學生,讓學生每人讀一段,并在朗讀的過程中相互糾錯。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學生不僅能夠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傾聽,養成認真傾聽他人說話的好習慣。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充滿自信地發言,成為課堂的主人。對于認真傾聽的學生,教師應適時給予其鼓勵,讓學生明白認真傾聽同樣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優秀品質。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每位教師都知曉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要性。一個好的閱讀習慣能使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語文教學中,教師僅教授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通過自主閱讀開闊眼界,積累知識。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中,由于年齡較小,大部分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出現知識儲備量不足、難以辨認生字生詞等問題。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采用相應的教學用具,如學生在遇到生字生詞時引導學生查字典,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記筆記的方式來記錄所閱讀到的好詞好句等,通過這一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培養學生的書寫習慣
一個好的書寫習慣離不開正確的書寫姿勢。低年級的學生較為活潑、好動,難以靜下心來好好書寫。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反復強調書寫姿勢的重要性。正確的書寫姿勢能保證書寫的準確度和工整度,同時,好的書寫姿勢還能幫助學生避免因錯誤、不規范的寫字姿勢而影響身體發育。低學段的學生在初學漢字時,主要是根據教材內容及教師的言傳身教,這時,教師起到的模范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教師就需要從自身做起,發揮示范作用 [4]。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以高標準、嚴要求來約束自己,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對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教師教學任務中的重中之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傾聽、閱讀、書寫的習慣,通過幫助學生建立對應的學科思維和養成學習習慣的方式“授人以漁”,讓學生不僅僅在當前的學習過程中得到幫助,更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淺,進而成為更加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周妮娜.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現狀及培養策略研究[D].漢中:陜西理工大學,2019.
王晶晶.小學低年級學生英語課堂“聽”“說”習慣現狀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王冰梓.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不良學習習慣調查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8.
邵偉.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存在的問題與養成策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