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 要: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更是實踐的藝術。學生在音樂課堂之中,也勢必要通過體驗來獲得美的感受,以此提升自身的知美與審美的能力。而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注入趣味元素,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學習與體驗音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诖?,文章立足小學音樂課堂,以“趣味化”作為論述點,簡要分析當前小學音樂趣味教學開展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的教學舉措。
關鍵詞:趣味教學;小學音樂;不足表現;教學舉措
音樂是小學教育教學中“美育”的核心組成,隨著新課標的深化推進,音樂學科也逐漸得到重視,其教學方法的研究越來越多元。而其中趣味教學法,它與小學生的特點相適應,被眾多的教師所接受與運用,成了小學音樂課堂常態化的教學手段。但部分教師在應用時,其策略卻存在些許問題,由此,筆者深入探究,希望更多的教師能夠正確認識到趣味教學的價值內涵,在課堂教學中正確使用趣味教學法,讓小學音樂教學發揮出其“美育”作用。
一、 小學音樂趣味教學開展的不足現狀
(一)趣味教學理想化開展
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依據,雖然教師的教學設計是以課本教材、學生學情為參照,但課堂教學畢竟是一個動態過程,學生多元化的特點,勢必會讓他們在課堂中出現教師預設之外的情況,也就是學生引起的課堂小狀況、小問題。針對于此,部分教師常常置之不理,完全是按部就班,按照教學設計逐步實施,不允許學生有超出教學計劃之外的舉止,由此,音樂課堂之中的趣味教學也就呈現出完全理想化的開展情況。這樣的課堂看似“趣味化”開展,實則具有許多條條框框,學生在音樂課堂也“玩不起來”,他們想象力與創造力完全是被束縛其中,這也有違趣味化教學的初衷。
(二)趣味教學缺乏潛能挖掘
當前小學音樂趣味教學開展之中,部分教師普遍不重視對學生音樂潛能的挖掘,課堂之中只是機械性地向學生傳授樂理知識,并以某一標準去衡量與糾正。這樣的方式直接導致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會帶有很大的壓力,會逐漸趨同于教師的衡量標準,而自身的音樂潛能卻得不到挖掘。不可否認,音樂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其目標就是培養學生欣賞美與審美的素養。而美卻是一種抽象的概念,音樂課堂之中,它雖然依托于具體的樂曲、樂器等載體呈現,但美畢竟是人們的切實體驗與感性認知,教師若只是單純向學生傳播具體的音樂知識,加以趣味化開展,而不去從不同的角度,如創作背景、作家簡介等去拓展,那么學生在課堂之中,學到的也只是這首歌曲的唱法,對于其內在的價值與美感則很難體會,學生不僅自身的音樂潛能難以被挖掘,其自身美的能力與素養更是難以提升。
(三)趣味教學單一模式開展
針對小學音樂教學,新一輪課程標準改革目標,要求教師不僅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等之間的聯系,更要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經驗為出發點,多元化、多手段、多層次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當前教師雖能夠注重課本與生活的聯系,也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但在音樂教學之中,其開展的方式、手段卻十分單調,運用之初,還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達到趣味化開展的效果,但長此以往,總用同一種方式進行,也就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趣味教學也就沒有了趣味可言。
二、 小學音樂趣味教學開展的有效舉措
(一)創設情境,激活情趣
創設情境,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情況,為他們營造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氛圍,進而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得以激發。與此同時,教師情境的創設也需要根據學生課堂動態呈現而進行不斷調整,讓學生的興趣能夠長久保持。不可否認,當前小學生對于音樂還是比較喜愛的,只是教師情境的創設與學生學情不適應,或沒能根據學生課堂表現靈活調整,才會讓音樂課堂出現沉悶、單一的情況。舉例來說,在“演唱”環節,教師為了達成音樂學科的教學任務,讓學生不斷地進行集體式的演唱,學生在此過程也只是跟唱模仿,既不能凸顯自身的演唱個性,也不能表達自身的演唱觀點,教師在“演唱”教學環節中,缺乏情境創設,學生的學習情趣難以被激活,他們的興趣也就并不是十分高漲。因此,學生在“演唱”環節的練習,并不能提升他們的對音樂欣賞與審美的能力。由此可見,教師若想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趣味教學,就勢必要掌握“創設情境”的技能,并有效、靈活應用,以此激活學生的學習情趣,讓他們體驗與感受音樂課堂的趣味性。
以《幸福拍手歌》一課來說,筆者在“演唱”教學中,要求學生跟隨音樂,一邊唱歌,一邊拍手、跺腳等,為學生創設動態體驗情境,同時,學生拍手環節,筆者也會進行針對性調整,讓其更有趣。如拍手的次數,跟隨律動的音符,或兩下、或三下等。如拍手的形式,根據歌曲的內容,或拍手,或拍桌子,或與前后桌擊掌等。以此讓“拍手”更多樣,讓學生感受演唱中的趣味性。又如,仡佬族兒歌《蕩秋千》,緩慢抒情,很容易引起學生對以往蕩秋千的聯想。由此,筆者在教授此課時,運用信息技術的視頻功能創設情境,為學生呈現小朋友歡快蕩秋千的視頻場景,有的在學校,有的在公園?;蚴且粋€人靜靜享受,或是三五成群小伙伴共同玩耍,這很容易讓學生想起以往蕩秋千的甜美回憶,進而他們在演唱《蕩秋千》時,歌聲中承載著過往,不僅更有興趣去演唱,演唱的歌聲也更為深情、動聽,無形之中的演唱,學生自身的音樂欣賞與審美能力也得到了相應提升。
(二)針對引入,加深體驗
小學音樂課本教材中所呈現的曲目是多元的,同時,每一個學生也有著自身不同的特點與個性,喜愛音樂的類型、風格等都不盡相同。因此,教師需要針對于此,不斷改善其教學理念與方式,針對學生的特點與課本教材,將生活元素、學生特點等引入其中,以此激發學生興趣,達到趣味教學的效果。舉例來說,課堂之中較為活躍的學生總是那么幾個,即便教師“枯燥乏味”地去教,這些活躍的學生依然能夠從中尋到自身的興奮點與興趣點,因此表現得異?;钴S,體驗感十足。但也有部分學生,即便課堂在活躍、精彩,他們也常游離于課堂之外,沉默寡言。這時,教師在引入時,就要針對這些“沉默”學生的興奮點與興趣點去實施,并加強與他們的互動,以此讓趣味教學是針對于全班學生,讓他們都能夠加深音樂學習的體驗,感受音樂課堂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