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鴿 李鐵
摘 要: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一種有效途徑,是深化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提高人才培養工作水平的重要方式。文章從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現狀、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校企合作的對策三方面,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C961;G64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1-0004-02
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定期的培訓教育和實踐教育,對于市場的需求因素考慮得少,與企業之間缺少良好的溝通,導致部分畢業生無法完全適應企業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要重視校企合作,以實現學校和企業的資源、信息共享,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進而培養更多適合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一、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現狀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我國的高職教育得到了迅猛發展。雖然高職教育歷史很短,但經過努力,不僅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相關行業培養了一批符合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而且“邂逅”了大量的企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進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級別、不同特點的合作。
(1)投資合作式。在投資合作式的模式中,學校可以充分利用資金和企業的設備,有效降低學生的培訓成本,使學生能夠及時接觸和學習最先進的生產技術。企業則可以讓學生通過頂崗實習成長為技術人才,滿足企業的需求,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2)引企入校式。學校利用自身的優勢為企業提供生產經營場所,并利用企業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人才資本開發其急需的新型專業。學校與企業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調整課程設置、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機制等。
(3)雙元式(訂單式校企合作)。雙元式是學校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與企業達成協議,學校與企業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進行課程設置、培訓教育、畢業鑒定,讓學生所學的專業技術能夠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4)產學研結合式。學校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產品,做到產學研相結合,不僅為本校創造效益,而且為教師提供科研平臺,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場所。
(5)來料加工式。學校利用現有資源為企業提供加工材料,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企業實習機會,另一方面減少了學校的教學成本。
(6)企業簡單技術勞動補充與實習相結合模式。對于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工作,企業可以讓學生自己來完成工作,以此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這樣,不僅解決了企業員工不足的問題,而且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還為學生提供了實習的地方。
(7)校企結合職教集團化模式。學校與企業緊密結合,建立職業教育集團化模式,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學校可根據企業需要,及時為企業提供人員培訓、產品研發、管理改革研究等服務。企業為學校提供教學科研、學生實習、資金補充、設施投資等方面的便利,并充分利用資源,促進企業與學校的共同發展。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雖然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校企合作”的客觀性、必然性和必要性的理論認識與實踐之間,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本身都處于“做好事”的階段。一些學校缺乏強有力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一些企業則行為短視,強調利益至上,沒有長期有效的人才培養目標與校企合作機制。
(2)當前的校企合作開發,主要體現在學校為了生存、發展和滿足市場經濟的需求,積極尋求業務合作伙伴。而積極尋求校企合作的企業并不多,且大多數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僅僅是員工培訓和實踐基地的合作,這樣的合作與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的目標相差甚遠。
(3)一些高職院校教師的整體科研能力相對欠缺,導致校企合作和校辦產業很難達到較高的水平。因此,提高高職院校的科研能力,保證校企合作的高水平,必須尋求新的途徑和方法。
(4)一些高職院校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時,缺少資金方面的投入。因此,政府要重視和支持校企合作,通過相應的政策法規加以規范和促進,并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
三、校企合作的對策
近些年,國家對高職教育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這給高職教育帶來了發展機遇。如國家從政策層面制定了有關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規,明確了政府、行業、企業、學校權利和義務,保證了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深度合作,也保障了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這樣,能實現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最大限度地照顧企業的利益,力求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同時,給校方提供良好的實習條件。下面針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提出相應的對策。
(1)學校、企業應高度重視校企合作。在我國,校企合作仍然存在許多的盲點,一些學校和企業不重視校企合作,或者停留在形式和表面上。校企合作是學校、企業實現發展的重要途徑,學校和企業只有加強校企合作,才能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實現共贏。
(2)政府要為校企合作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在市場經濟的大框架下,政府必須將自己的角色轉變為服務型政府。政府要提供資金支持,制定政策,設立相關機構進行指導,為學校和企業科學規劃校企合作重點項目。只有政府轉變角色,校企合作才能呈現出新的面貌。
(3)校企合作產業要做到產權明晰。學校投入資金、技術,企業投入設備、資金,各方占有比例一開始要談好,明確產權,并以現代企業方式進行科學管理。
(4)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的機會。學校要正確認識實踐的重要性,將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學校應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場地,安排合理的實訓課程,保證學生有更多實習的機會。
(5)學校要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可將校企合作中的相關工作作為教師工作量的一部分,并進行考核,這樣能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