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摘 要:初中階段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特別是在數學科目中,要著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針對初中數學的探究式教學進行實驗研究,以期不斷推動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廣泛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實驗研究
一、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實驗對象選擇
為了進一步探索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應用性,同時也能最大程度避免實驗研究中學生整體數學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出現差異化問題,在選擇實驗對象方面需要選擇數學能力基本一致、起點相似,特別是數學學習相對平衡的對象。因此筆者在同一年級內選擇同一個班級內的30名學生作為實驗研究的對照組,首先將30名學生分別分為A組和B組,每個小組內含有15名學生,其中針對學生的分組需要以及數學考試分數為基本分組要素,確保兩組的平均分數基本相近,只有這樣才能夠保持教學效果的可行性。與此同時,也要確保A組和B組兩組學生在教學中采取分班教學的形式,但是也要確保應用同一名老師開展教學,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重點難點講授等諸多方面始終保持一致。
二、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實驗方法與措施
首先,確定實驗研究中的A組學生為原有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A班授課時,因為學生在數學等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相一致,因此在實驗周期內對學生采取原有數學教學模式主要參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對于七年級下冊“不等式與不等式組”進行教學時,每周根據當前教學內容開展測評。其次,確定實驗研究中的B組學生采取探究式教學形式,教授學習內容與A班一致,同樣也在每周開展學習情況測評。在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時,需要打破原有的授課模式,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頻次與效率,確保在數學探究式教學過程中,特別是知識點講授中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并幫助學生自主查閱概念等,積極舉一反三,與此同時,也可以增加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探究互動,可以在講解例題之后讓學生結合現有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開展命題設置解析,并交由其他同學進行作答,通過多種形式提高探究式教學效果。
三、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驗結果與思考
(一)實驗結果
一個月的教學完成之后,通過筆者對學生的課堂氛圍的觀察以及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再配合每周開展的知識測試可以明顯發現,實驗研究中的A組學生對現有學習知識和重難點掌握已經基本滿足其學習需求,但是對相關知識的延伸方面仍然相對有限,大多數學生都難以通過承上啟下或探索聯想等形式發現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在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四次測評中,A組學生的平均分數為72.5分。B組學生主要應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氛圍相比于A組而言有較大的提升,同時很多學生已經逐漸學會主動了解知識點,開展自主學習,在對B組學生進行每周考評時,可以發現學生對現有知識點掌握較好,特別是在知識的掌握以及靈活變通等方面更具優勢,主要平均分為75.8分。通過筆者對學生提出的衍生問題和例題,A組的學生往往更加側重于對現有例題的解答,探尋問題的唯一答案,但是對于B組學生而言,他們更加善于探索其他的解答方式。由此可見,A、B兩組學生雖然學習的是同樣的內容,但是受到探究式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兩組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已經存在一定差異。
(二)教學思考
從此次探究式教學的實驗研究中,我們可以得知要用探究式教學的方式相比于傳統方式優勢更加明顯。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同樣也可以發現探究式教學模式的課堂氛圍更好,學生之間更加樂于交流,并在良性的環境之中提出自己的問題,與教師或其他同學積極溝通與講解。通過探究式教學的良好學習氛圍,很多學生更加樂于與其他同學分享難點和重點,不斷提高了學習興趣。如果單純依賴原有的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因為數學學習難度和知識難點的不斷增加而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無法對新知識點進行學習和接受。教師可以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增多提問環節,這種形式也能幫助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并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圍繞某一問題或知識點進行討論和互動,并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避免學生產生學習疲勞的問題,深入發揮探究式學習的作用和價值。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積極應用新型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其中探究式教學以其獨特優勢和價值,需要進一步提升應用效果,探究式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興趣度,強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舉一反三,加深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初中階段的數學課堂中應用探究式教學同樣也能助力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