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在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中亦不斷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尤其是在教學設計工作中,更是在基于問題意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完善。基于此,就初中歷史學科教學現狀予以簡要的分析,并就問題意識下如何有效推進初中歷史教學設計工作給予一定的探討,以期促進初中歷史教育的進步。
關鍵詞:問題意識;初中歷史;教學設計
一、初中歷史學科教育教學現狀
就初中歷史學科教學現狀而言,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師主要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教學知識點進行照本宣科的解讀,師生之間的交流較少,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得到凸顯。長此以往,學生的主動思考意識便會逐漸下降,不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第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時,那么其便樂于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即便在缺乏教師的引導下,亦能在獨立思考和獨立分析中有所收獲。但目前初中歷史學科教育未能對學科設計內容進行創新,老舊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沒能緩解課堂沉悶的氣氛,進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三,教學形式不足。教學形式的優化是教育教學工作得到不斷發展的重點,在現有的多種教學模式中,對歷史學科具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形式主要是問題形式,即學生產生問題,在師生和生生的共同分析中進行思考,這個過程對提升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問題意識優化初中歷史教學設計的路徑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主動思考
在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需要優先激發學生的提問欲望,這與課堂氛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教師的歷史教學設計要從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出發,讓學生敢于提問,激發學生主動提問的積極性。然而,很多初中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較少,在課堂上也表現出“怯場”的狀態,這并不利于學生提出心中的疑惑,進而也不利于其問題意識的培養。對此,教師需要主動出擊,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尤其是對那些平時課堂上沉默寡言的學生,更要多多提問,縮短師生距離的同時,鍛煉其主動提問和思考的能力。
(二)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快速融入歷史知識點學習中,從而產生更深刻的印象,進而優化教學情境對提升初中歷史課堂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更為直觀地分析問題,對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構建教學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生活式的情境或表演式的情境,只要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那么其教學形式的設計便是正確的。例如,在“鴉片戰爭”一課的知識點教學中,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先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影視作品,然后提問:“為什么要禁煙?如果林則徐不禁煙會怎樣?”通過這種問題來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提出更多的問題。
(三)加強學生的思維引導,提升提問質量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要讓學生善于主動提問,同時也要保證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具有討論價值,這樣的問題意識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更有幫助。為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思維的引導,讓學生在正確的思維意識基礎上進行提問,這樣所提出問題的質量才更高。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時,有的學生提出這樣的疑問:“林則徐算不算一個罪人呢?因而他的禁煙才導致列強對中國的侵犯呀!”這個問題很明顯沒有任何的討論價值,因為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反問的形式對學生這種錯誤的問題意識進行引導,如“列強侵犯中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過這樣的反問讓學生明白,列強當時以林則徐禁煙為由發動戰爭只是一個借口,并不是其侵犯中國的根本原因,以此來矯正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之后的提問中能夠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初中歷史學科教育也在積極響應新時期的教育要求和標準,力爭促進歷史學科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并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學設計的優化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應當在基于問題意識的基礎上對教學設計內容進行創新,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予以優化和完善,這樣才能夠全面提升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對學生日后歷史學科的進階學習亦具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林紹強.基于問題意識優化初中歷史教學設計的路徑[J].新課程導學,2020(27):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