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調過
摘 要:現實性數學的提出強調數學教學聯系學生實際情況的現實,這一理念也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就現實性數學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現實性數學;小學數學;運用價值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所學習的數學內容需要是現實的、有意義的且充滿挑戰性的,基于這樣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全面的考驗、測試、驗證、推理、交流,密切關注學科知識傳授和學生個體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一、現實性數學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分析
現實性數學教育是荷蘭著名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提出的,這一理念的提出為國際數學課程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該思想的基本研究方向集中在數學教育實踐層面,在深入研究的過程中逐漸形成適應兒童心理發展的獨有的數學教育思想體系,并在數學研究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實踐研究理論體系。現實性數學教育在開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一方面體現在現實性數學上,另一方面體現在數學化上。
第一,數學的現實性。弗賴登塔爾認為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看待數學,不管是數學的概念,還是數學的計算規則,所有理念都是站在現實世界的發展角度提出的。數學來自人們的實際生活,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也需要服務于現實。弗賴登塔爾后來根據數學領域的發展變化提出了數學教育現代化的思想主張,比如,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注重引領學生從實際生活熟悉的問題入手,應用專業的數學思想和數學理念切實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他認為數學的學習內容和平時的實際生活密切關聯,數學是現實性的數學。現實性數學屬于所有人,數學不是少數人的數學,而是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面向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人們會將理論性的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將數學學習最終轉變為一種客觀存在,借助數學知識指導生活實踐。第二,現實數學化。現實數學化主要是指人們使用數學方法來研究、分析、安排、組織現實世界中各個現象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數學化的過程是一種發現知識的過程。弗賴登塔爾強調,現實性的數學不應該直接為孩子的學習呈現出某一種結果,而是需要引導孩子自主探究數學知識。
二、現實性數學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再創造是弗賴登塔爾數學教育理論最核心的部分,它建立在數學是人類活動的基礎上。弗賴登塔爾反復強調: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從數學發展的歷程來看,這是符合人類認知規律的。
而現實中教材的編排卻是把思維過程顛倒過來,把結果作為出發點,把其他東西推導出來。弗賴登塔爾稱這種為“教學法的顛倒”,這種顛倒掩蓋了數學創造的思維過程。現實性數學教育則是會在教育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感受。
比如,在教學“平均數”時,教師在講臺上準備了一個工具箱,工具箱內有一些粉筆頭、碎紙、線、正方體小積木。在課程開始的時候教師為學生展現了這樣一段錄像:“在幼兒園的教室里,十幾個幼兒圍繞坐在一起玩游戲。教師拿進來一個正方體盒子,學生對盒子內部充滿了好奇。打開盒子之后發現是糖果。”教師提問學生如何去分盒子里面的糖果。利用手中的工具,有的學生使用畫線段圖的方式,有的使用擺放小物品的方式,有的是利用教師提前給出的正方體小積木的方式。有一個小組的學生提出將積木分成多個大小不一的堆,將積木多的往積木少的地方放,但是在人多手忙腳亂的情況下,積木的劃分和擺放不夠科學合理,最終沒有獲得成功。突然有一個學生提出,為什么不將這些積木全部集中起來重新劃分呢?
這個時候教師走過來,提問學生:有什么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討論之后,學生提出好一點的辦法是先數出積木的數目,之后數一數需要放幾堆,之后使用除法就能夠算出每堆積木有幾塊。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具有特殊性,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關注數學知識和課本中問題的解決,就會加大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總體理解,更不會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小學數學教學的現實性則是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克服這些學習的困難,將數學教學、數學學習變得輕松簡單,在真正意義上凸顯出數學教學的本質。
參考文獻:
孔令宣.探討現實性數學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國際教育論壇,2021,2(1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