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轉轉
摘 要: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各個階段的教育都開始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途徑。就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自主性的策略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區域活動;學習環境;自主性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由原先的理論知識培養轉變成素質培養,不論在高中、初中還是小學、幼兒園階段,教師都開始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實施的教育方式都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幼兒教育階段,自主活動教學既能夠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又可以為幼兒的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幼兒教師在實施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主活動,同時幼兒教師需要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幼兒正確地進行活動。
一、有效發揮幼兒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幼兒區域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幼兒教師是活動的引導者,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要持續對幼兒進行鼓勵和支持,確保幼兒的學習和探索能夠順利進行,同時幼兒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表現來進行針對性的幫助和評價。首先,在活動過程中,不論幼兒在活動中取得如何的成績或進步,幼兒教師都需要對其進行鼓勵,從而樹立幼兒的自信心,讓其在活動游戲中收獲熱情。其次,幼兒教師需要重視每個活動區域的聯系,促進區域間的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因此,幼兒教師完全可以通過開展方式的創新來將其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增加每個區域活動的生動性、教育性、趣味性,進而增強幼兒的活動興趣[1]。
二、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為了最大化發揮區域活動的作用,體現區域活動的價值,就必須注重區域活動的主體,以幼兒為中心,提倡師生一起參與,從而確保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幼兒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幼兒不同成長階段的不同需求,有目的地引導和激勵,使幼兒能夠全身心地參與到區域活動中。
三、營造學習環境
在區域活動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要注重活動氛圍的營造,在開展活動時,需要營造有利于幼兒學習的活動氛圍[2]。任何教育都必須有一定的目的性、計劃性以及特殊性,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同樣需要注重教育的計劃和環境,需要通過合理的教育計劃,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對幼兒的思維和心理進行有益的影響,從而為幼兒的身心發展提供有利的外部動力。
四、提高區域活動的開放性
幼兒園中班是幼兒自主性培養的最佳時期。隨著在幼兒園學習的時間增加,幼兒的能力、智力都有了增長,幼兒的活動范圍和活動能力已經得到了提升,這個時期的幼兒好奇心非常強,喜好對其進行探索,在這種強烈的求知欲下,幼兒更加渴望自由、渴望獨立。
首先,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必須重視活動的安全性,確保活動區域的安全。相對于小班的幼兒而言,中班幼兒會具備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不用幼兒教師時刻尾隨著進行活動,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放任其自由活動,必須保證活動區域設施的安全性,這是開展區域活動的首要條件。
其次,幼兒教師需要確保活動區域空間的便捷性。第一,確保活動區域的衛生情況,保持區域的干凈、整潔、采光良好,同時注意光線的質量,防止幼兒的視力受到影響,確保活動區域的光線充足。
最后,幼兒教師還需要確保活動區域空間的靈活性、動態性,要確保活動區域能夠有效地滿足幼兒的天性,讓幼兒能夠自由地在每一個區域進行活動。此外,幼兒教師還需要注重活動的靈活性,重視實踐的作用。一方面,幼兒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思想,將教學任務的期限,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制定,不能強制性要求幼兒在指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在區域活動的過程中,除了必要的集體活動外,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其他區域的活動,讓幼兒根據興趣來參與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活動質量,還能夠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能夠健康、個性化地成長。
綜上所述,在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必須注重幼兒的自主性,不斷創新教學思維和方式,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能夠在活動過程中自由發展、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寶珍.在美術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9,410(16):237-238.
[2]秦立珍.淺談如何在無班界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J].新課程,2019(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