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香
摘 要:綜合性學習的開展目的在于突破傳統教學的弊端,通過一系列活動鍛煉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從讀寫結合,開展綜合性學習;閱讀經典,提升綜合閱讀能力;拓展延伸,喚醒綜合性學習智慧三方面對如何落實綜合性學習展開探討。綜合性學習的落實將學生的接受性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究,從而有效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讀寫結合;閱讀經典;拓展延伸
綜合性學習區別于傳統的課堂學習,更加關注對課程內容的整合,同時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能夠實現學生與課程之間的融合發展。
一、讀寫結合,開展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關注學生語文聽說讀寫等知識與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師可以從讀寫結合入手,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以《灰雀》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在了解課文的基礎上體會列寧的善解人意,并能夠將其中的道理運用于生活實踐中,我專門利用一個課時開展了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主題為“知錯能改”。課上,我先提出:“同學們,我們學過了《灰雀》,除了感受到列寧的善解人意外,我們從男孩身上又學到了什么?接下來,讓我們換個角度來讀一讀這篇課文!”借助語言引入閱讀重點后,學生開始關注男孩從最初到最后的一系列表現。
展示階段:
生1:列寧詢問小男孩有沒有看到灰雀時,男孩說“沒……我沒看見。”
生2:“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生3:面對列寧的惋惜,男孩告訴列寧:“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生4: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
針對性閱讀與思考使大家找到了男孩在語言和行為上的表現。在這一基礎上,我進一步提出:“通過這些言行表現,大家知道有什么含義嗎?”之后,大家積極指出:“男孩應該把灰雀抓走了。”“男孩最后知道自己不該抓走灰雀,所以又放回去了。”
“大家說得沒錯,這也說明小男孩有‘知錯能改的品質。大家應該都犯過一些小錯誤,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灰雀》中的小男孩一樣知錯就改呢?”在引出綜合性學習主題后,我邀請幾位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之后說道:“大家的經歷都非常豐富!接下來老師要安排一篇習作任務,就是以這次‘知錯能改的主題寫一篇作文,可以參考課文的寫作優點!”
二、閱讀經典,提升綜合閱讀能力
閱讀經典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視野。適當開展經典閱讀活動,能夠創造性地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以《魯濱遜漂流記(節選)》的教學為例,為了使學生更進一步地了解該名著的內容,我為學生選取了“救下‘星期五”和“救出船長”,借此開展了綜合性學習活動。
在將打印好的內容分發給大家后,我提出:“同學們,《魯濱遜漂流記》是部非常優秀的長篇小說,所以除了課文所呈現的故事外,我還選擇了兩個非常經典的橋段,大家可以結合課文一起閱讀!”
在各小組進行綜合性閱讀、分析、討論的過程中,我也通過巡視進行了參與和引導,發揮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優勢。
分享階段,各小組對不同片段進行了總結:
小組一指出:魯濱遜雖然流落到了荒島上,但是心態比較樂觀。
小組二指出:魯濱遜勇敢救下了“星期五”,得到了一個好幫手。
小組三指出:魯濱遜與“星期五”救出了船長,他們最終回到了英國。
通過閱讀經典的過程,大家的綜合閱讀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拓展延伸,喚醒綜合性學習智慧
語文綜合性學習以“活動”為主要形式,拓展延伸能夠通過對文本的進一步補充或針對性選題來鍛煉學生綜合性學習能力,喚醒學生的學習智慧。以《北京的春節》的教學為例,在該綜合性學習課程開始之前,我便尋找了諸多與傳統節日相關的文章、圖片、視頻資料。帶學生了解北京春節的熱鬧氣氛后,我出示圖片、播放視頻,并提出:“大家能從圖片和視頻中辨認出這些是哪些節日嗎?”在大家指出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等諸多傳統節日后,我一方面借相關文章進行了拓展延伸,另一方面以“討論會”的形式進一步引領學生參與到綜合性學習與討論中,從而有效喚醒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智慧,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綜合性學習,對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任娟.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策略談[J].中學語文,2019(35):81-82.
[2]吳小潔.小學語文綜合性的學習實施對策分析[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