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懷才
摘 要: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向學生傳遞知識,也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其數學素養水平,滿足國家與社會對新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學生能力;教學模式;個性化;問題意識;評價
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而言,存在許多問題,不利于高效課堂的建構。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有必要以教學實踐為切入點,提出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建議,從根本上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推進教育發展進程。
一、以培養、提升學生能力為目標
在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條件下,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能力。首先,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在此基礎上,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數學題目設置中,有許多相對較難的題。所以,學生必須掌握獨立自主的探究能力,以便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拔高類題目,鼓勵學生深入探究或與小組同學合作探究。如“動點問題”是教學的重難點,也是初中數學的必考類型題。關于該類型題,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探究,以找到答題思路。其次,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換言之,為空間想象的思維能力。對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對此類數學題進行歸類,并開展針對性的教學總結活動,引導學生保持清晰的解題思維,循序漸進地培養和提升其建模能力。
二、加強數學學科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學科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只要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一定可以將數學和生活有機融合。新時期,應促進學科與生活的交融,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能力。例如,在“正負數”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天氣預報中城市溫度舉例,“12月的某一天,北京溫度為零下31度,海南溫度為零上15度,如何用數字表示兩地的溫度”。室外溫度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將其融入數學課堂,可實現生活化教學,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有利于活躍教學氣氛。這種生活常識,可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加深理解,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三、采用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必須采用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新鮮感,以增強教學效果。首先,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教師提前制作PPT課件,或者搜集與教學相關的視頻、圖片資源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規避傳統板書教學的枯燥性弊端。其次,情境式教學模式的引用。教師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創設學習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能夠在游戲中學習,也在學習中游戲,加深學習的印象。此外,翻轉課堂、任務驅動式教學、微課等新型教學模式,教師都可加以有效運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必須根據教學需要合理選擇教學模式,避免喧賓奪主,使效果適得其反。
四、對學生加強個性化指導
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構建高效課堂,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加強個性化指導,以有效補足學生的短板,增強其學習自信心。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只有培養學生的興趣,才能促進學生深入學習。然而,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相對抽象,而學生的具象思維較強,導致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淺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對此,數學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尤其是數學成績不佳的學生,教師需掌握學生的數學課程短板,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迎頭趕上。數學知識本身十分奇妙,一旦學生掌握學習要領,其學習欲望勢必倍增,并在學習中找到樂趣,不斷提高學習興趣與能力,有利于促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五、積極開展教學評價活動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非常容易被教師所忽略。傳統教學思維下,初中數學教師相對忽視課堂教學評價,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有效的教學評價,有利于師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做深入總結和反思,有利于改善師生的教與學的效果。為此,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過程中,需積極開展教學評價活動。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對自我學習情況加以總結,重點梳理知識點、總結學習收獲和標注未掌握的知識內容。其次,開展小組互評的活動,根據班級人數和學習需要,教師在班級設立學習小組,要求小組成員進行課堂互評,相互取長補短。最后,教師評價,以自我評價和反思形式進行,積極對教學整體效果做評估,認識到教學工作中的不足,并制訂改進計劃。
提高教學質量是一項緊迫性的任務。傳統應試教育理念影響下,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仍然存在一定弊端,不利于初中教育的發展。所以,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十分重要。教師需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積極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能力,同時重視采用新型教學模式,對學生加強個性化指導。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積極開展教學評價活動。基于此,構建全方位且高效的數學課堂,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學習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