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君
摘 要:學生的學習成果與自主學習品質成正比關系。進入小學階段,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在此之前,學生是以玩耍為主,對于自我管理毫無概念,因此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情。主要從培養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阻礙以及有效對策展開分析。
關鍵詞:低年級小學生;培養策略;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是培養自身素質的一種能力,不但適用于學生,成年人的生活以及工作也深受影響。一個人穩妥的工作狀態以及生活都與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密切關系,并且可以展示自身的獨特魅力。
一、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阻礙
(一)社會、家庭客觀因素
為了滿足社會的各種需求,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大部分是為了適應社會,因此多少具有功利性。學校沒有將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這個工作列入教學方案當中,但其學習能力的強弱跟自我管理有著直接關系。同時,家長都希望孩子根據自己的意愿成長,很多家長的目光短淺,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并不會發掘孩子自身獨特的性格。
(二)所處學校環境的影響因素
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把學生的學習抓得很緊,教師的教學也抓得很緊。學生從踏入學校開始,就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學校要注重學生知識面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學生的主觀原因
小學生心理不成熟,沒有自我規劃的觀念。學校有教師,家里有父母,沒有自我管理的機會,自然也就不會有這方面的意識。這也會導致學生沒有主見,對以后人生路上的各種抉擇十分不利。
二、培養低年級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對策
(一)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三大管理能力
小學生自身心智不夠成熟,缺乏學習遠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訂小目標,讓其有自我規劃的意識。在家里家長不要全部包辦,讓孩子獨自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逐步形成自理能力。為了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班級管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家校應通力合作。
班級管理能力屬于一種集體能力。如讓學生熟讀學校的各種規定,首先在學生的心里種下遵守校規的種子,讓學生在校要約束自己。教師培養班級干部,給他們適當的權力,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行解決。學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學生具備自我判斷能力后鼓勵學生去執行,這樣可以很好地鼓舞學生的勇氣。例如,教師要求每日由學習委員進行帶讀,但是不限制讀哪一科。這時,學習委員可根據學科狀況來進行晨讀。簡單地放權給學生,可讓學生有主見。
(二)教師發揮指明燈作用
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不可能是盲目進行的。經常會聽到有老師說某某班的班風真好,學習氛圍也好。班級主任可以掌控整個班級氛圍,將班主任比作一盞指明燈,燈指向哪個方向,整個班級的走向就在哪個方向。所以常會有教師討論那個班風很輕松,隔壁班又很緊張,另一個班很沉悶,每個班都不同。因此,教師要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做好學生的榜樣。
一個好的班風,學生有自我判定喜好的能力,大部分喜歡輕松詼諧的氣氛。“無規矩,不成方圓”。教師可以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的規定來約束學生。如簡單的垃圾入筐。教師讓生活委員進行監督,督促學生不可隨意亂扔垃圾,如有發現進行懲罰。懲罰方式有多種,對于小學生,最好倡導其負責打掃衛生。主要是讓一些學生明白這種行為不能再發生,進而約束自己。再如紀律委員可以監督學生上課的態度。小學生很難約束自己的作為,只能由固定規矩來約束。要求學生上課保持安靜,同樣有懲罰制度。這一系列的規定都是要求學生進行自我管理。
(三)家庭教育有督促
學生回到家的狀態與在學校的狀態完全不一樣,由于學校有各種規矩約束,一回到家就完全松懈下來,所以完全靠學校來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不夠的。離不開家庭的幫助。同樣需要制定家庭規矩來約束學生。如回家先完成作業才可以玩耍。習慣成自然,隨著時間的變化,突然一天你要求學生不用寫作業,學生都會堅持先完成學習任務。
三、結語
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影響是一生的。因為這種能力一旦養成會直接融入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優缺點,可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參考文獻:
[1]呂芹.城鄉結合部小學生午間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女報(時尚版),2019(11):1.
[2]馮俊華.談培養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對策和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