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民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獨生子女的個人價值觀嚴重扭曲,因此,對獨生子女進行道德教育也逐漸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尤其對小學生這一群體來說,學校與家庭“雙重教育模式”的實施,對獨生子女的個人成長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關鍵詞:家校合作;獨生子女;道德教育;必要性;現狀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實施過程中,家庭與學校之間的默契度與協調性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家校合作模式的實踐應用價值始終難以體現,因此,亟需挖掘家校合作模式的深度,拓展這種教育模式的廣度,進而為獨生子女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一、家校合作在獨生子女道德教育中的必要性
家校合作是指家長在子女教育過程中,與學校一切可能的互動行為,即通過動員家長的力量、激發家長的潛能、發揮學校的教育主體作用,構建一個“家校共育、責任共擔、思想共識、協作共進”的大教育體系,進而幫助獨生子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個人價值觀。[1]
二、家校合作在獨生子女教育中的現狀與應對策略
(一)溝通方式局限性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目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聯絡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特點,但是,在實施家校合作這種教育模式時,老師與家長間的溝通方式仍然沿用過去的單一模式。如果學生違反了校規,老師通常采取找家長的方式,將學生在校的表現告訴家長,這種溝通方式不但具有短期效應,而且學生也無法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尤其對部分獨生子女來說,自覺意識與自律意識差,加之在家庭中長期受到父母以及老人的寵愛,一些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烈,思想道德素養嚴重缺失。
為了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與家長之間建立一種長期的溝通聯絡關系,并不定期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如有的學生在家里懶散成性、性格暴躁,來到學校以后,不但經常違反班規、校紀,而且也給其他同學的正常學習造成嚴重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應當利用微信等溝通聯絡方式,將學生的在校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在溝通過程中,老師可以從學生的個人發展角度出發,為家長提供一些建設性意見與建議,并督促家長及時糾正錯誤的教育方式,正確引導自己的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孩子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并盡快融入學校的集體生活當中。
(二)教育模式理論化
家校合作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教育模式,而在實施過程中,老師、家長常常向學生灌輸一些理論思想,而缺少一些能夠改變現狀的實踐手段,這就使家校合作模式對學生產生的作用與影響無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生依然我行我素,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因此,為了凸顯家校合作模式的長效性,使獨生子女的思想、觀念、行動真正發生轉變,老師與家長之間應當達成共識,在對孩子實施理論教育的同時,通過一些實踐活動改變孩子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如學??梢远ㄆ谂e辦一些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的“親子類活動”,像“親子讀書活動、親子游戲、家長旁聽、角色轉換”等活動,在活動當中,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言行舉止,然后,由老師負責對活動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督與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家長,這樣,對獨生子女的健康成長將產生積極的促動作用[2]。
(三)合作信任度低
目前,阻礙家校合作模式順利實施的一大障礙是家長與老師之間存在的信任危機。有的老師認為,由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對自己的正常工作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如孩子自律性差、道德品質惡劣,家長便一股腦地將責任全部拋給老師。而有的家長則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教育中,如果思想道德品質方面出現問題,就完全是老師的責任,是學校的教育出現問題,這時,老師便成了罪魁禍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梢圆扇 敖虅展_”的方法,即選擇家長代表每個星期來到學校,聆聽老師的課程,并及時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老師可以根據家長的反饋意見,對教學模式、教學流程、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調整,以增強家長對學校的信任度。
三、結語
綜上,家校合作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在獨生子女教育中不僅給孩子的個人發展指出正確方向,同時,也拉近了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距離,使學校教育更加直觀透明,家庭教育的目的更加清晰明確,這對獨生子女的健康成長將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楊凌云.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策略研究[J].魅力中國,2016(37):372-373.
[2]唐安全.學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甘肅教育,2017(20):26.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229)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