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麗玲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會受到多種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并且學生的學習能力會有很大的差異。一些學生具有很強的知識接受能力。他們可以很快學會所教的知識,并在短時間內將其應用到學習中,而有些學生則恰恰相反。如何通過實驗和探索使學生獲得清晰的概念,我們獲得了一種新的概念教學模式:“思維能力訓練”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訓練;教學模式
盡管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很長時間,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并沒有取得全面發展和進步。因此,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展的現狀來看,為了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最終達到新課改的教學目的,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進行深入的探索和不斷的總結,對小學數學課堂不斷進行優化。
一、創新教學理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下,教師的教學內容往往以課本內容為主,與學生的互動很少,知識拓展也很少。因此,在長期單一的教學內容中,學生的知識面有限,容易產生固定的思維模式。從長遠來看,學生容易感到數學知識枯燥乏味。結果,他們對數學內容失去興趣,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細化教材內容,還要注意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情況,拓展課外數學知識,加入一些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的數學內容。將更多有趣的數學知識帶入課堂,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在游戲操作活動中深化學生的數學意識
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往往離不開各種游戲,對于處于小學中段的學生而言,豐富多彩的游戲要比枯燥的理論知識教學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因此我們可以結合數學知識開發一些數學小游戲,通過游戲深化學生的數學意識,促進更多小班學生克服枯燥復雜的數學認識,調動學生對數學的探索性和積極性。例如,“整數加減法”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為學生設計“比比誰的梨子多”這一類數學游戲。老師事先在黑板上畫一顆大梨樹,每個梨子都有一道對應的整數加減法題目,學生做對題目后就會贏得相應的梨子,比比誰做得多、做得快,優勝者將會得到一定的獎勵。這時,學生的熱情馬上被激發了起來,紛紛爭先恐后,想要參與比賽。這種游戲情境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還鞏固了知識,在游戲中深化數學意識。
三、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新課程理念下,游戲化的快樂式教學已經成為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實際活動的一種重要方式。小學生普遍具有旺盛的精力,如在數學學習中巧妙地運用他們的積極性,學習效率將會提升。
例如,在統計知識的教學課堂上,我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利用體育課的時間分別統計校園里有幾個籃球架、幾個乒乓球臺等,然后讓他們對數據進行處理,畫出條形統計圖。這樣,學生就可以從看似游戲的活動中,輕松地掌握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同時,這項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合作與交流的機會,在和小伙伴的合作中收獲成長。因此,小學中段數學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讓學生變得積極,使課堂靈動起來,數學課程才能更加生動、有趣。
四、教師與學生增進互動,建立“伙伴關系”
對學生的教育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富有興趣、智慧和自我創造力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必須轉變舊的觀念,把課堂中的師生關系轉化成積極、互動、共同進步的新型人際關系。小學生普遍自尊心比較強,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特別重要。因此,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快樂式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每位學生的學習動態,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工作能夠充分調動起來。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們應對他們予以鼓勵和支持;而當學生的努力取得一定的回報時,我們應該給予學生肯定和贊揚。
在“減負增質”的教學政策下,要求各級教師能充分利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勢,結合當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聯系當前的教材和知識,創新趣味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調動學生對數學的熱情。在本文中,筆者以自身的教學經驗為例,講述了如何在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中開展快樂式教學,希望能為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譚惠明.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探討[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1):107.
[2]孫連波.核心素養下對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23):62.
[3]毛海霞.核心素養下對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研究[J].未來英才,2017(1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