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品
摘 要:小學生處于剛剛開始感受社會的階段,需要教師進行引領。在小學階段進行水墨畫教學時,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根據他們的學習習慣和興趣安排課程,提高小學生的繪畫技能、審美水平。在以美育人的基礎上進行小學水墨畫教學研究,將美育納入課程體系,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認知水平。
關鍵詞:美育;水墨畫教學;教學探索
中國傳統水墨畫講究的是意境,要用筆畫勾勒和墨色暈染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意境。由于小學生處于學習的初始階段,沒有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大多還處在模仿的入門階段,不能進行意境的創造。在這個時期對學生進行水墨畫技巧的培養,大多是要讓他們感受名家的創作意境,在藝術感受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審美能力,因此,本文通過對小學階段水墨畫的教學探究,分析水墨畫教學的意義和教法,體現美育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意義。
一、水墨畫教學與美育的關系
水墨畫是中華傳統文化之一,要想傳承水墨畫文化,就要不斷地將其傳授給下一代,讓他們從小感受這種內涵和精神韻味,熟悉作畫技巧。從美育的角度來說,美育是與德育、智育、體育、勞育相并列的。要培養全面發展的素質人才,就必須重視對美育的培養。另外,通過美育,學生在其他領域的審美水平和價值觀念都會有較大的提升。學習水墨畫的過程就是美育教學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不斷感受和解讀,對學生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水墨畫教學的重要意義
學生學習水墨畫要先感受名家畫作的意境,學習基本的繪畫方法,領悟繪畫的深層內涵,才能模仿名家畫作,進行自我創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欣賞優秀畫家的作品,如齊白石、徐悲鴻等人的不同風格的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不知不覺中構建審美藝術體系。其次,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觀看完名家畫作之后講述一下自己的感受,說一說在作品中能讀出什么,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欣賞水平,還能提高學生表達、領悟、辨析的整體素養。
對水墨畫技巧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學會用筆,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學會一門基本的傳統技藝,還能獲得一種美的體驗,在作畫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由于水墨畫有其基本的特點,就是線條勾勒比較簡單,顏色大多只有黑白兩色,通過墨色暈染表現明暗、遠近等不同的變化,因此學生在作畫的技巧上能夠通過自己的領悟表現出不同的畫面,感受繪畫的魅力和藝術的奧秘。在對學生基本功進行訓練的過程中鍛煉他們吃苦耐勞和堅持的精神,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精神聚氣、沉心靜氣的感覺,幫助學生養成不急不躁的性格,這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塑造,也能幫助他們養成向善向美的價值
觀念。
三、水墨畫教學方法
(一)故事導入法,提高學生對水墨畫學習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時常感覺“坐不住”,尤其是在聽比較高深和慢節奏的課程時,注意力經常不集中,因此水墨畫的課堂要特別注意結合學生的興趣。在進行繪畫和講授之前,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讓學生既能了解繪畫背后的故事,也能感受到故事里的內涵。比如,在繪畫一種場景時,通過編造與這個場景有關的小故事,用積極向上、生動有趣的故事結合繪畫內容,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也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手段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在水墨畫教學之前,小學階段的學生要先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然后在實踐過程中重復對一個圓、一個點、一條線的練習。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媒體的社會,學生熟悉多媒體設備的操作方法,因此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到親切和有趣,在上課中更加集中注意力。
同時多媒體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源,如播放名家畫作的視頻,播放能夠傳達意境的音樂,這些都有助于課堂氛圍的營造,提高學生對水墨畫的感悟。
(三)讓學生學會積累水墨畫繪畫的素材
繪畫來自生活,古人的繪畫大多來自他們日常所看的景象,游覽的名山大川。因此,學生臨摹古人畫作時,不能只關注很大的景物——山、海、河流等,還要關注身邊的小事物,積累自己能夠繪畫的素材,如家養的貓、狗等,走在路上看見的人和風景,這些可能不是水墨畫中最常見的素材,卻是孩子們最熟悉的素材。因此將自己的生活當作畫作,畫進畫里,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培養創造精神,鍛煉觀察能力。
四、小結
總之,對小學生進行水墨畫的教學能夠幫助他們培養美育精神,提高審美能力,另外,學生在逐漸感受水墨畫的氛圍中還能培養創造精神,形成良好品格,養成淡定、沉靜的性格。